目前相声界的巅峰搭配,莫过于郭德纲和于谦,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和谐相处呢?



有共同的理念,志趣相投、性格互补等等原因其实都是表面现象,其中真正的原因,其实于大爷早就说过。

曾有人不怀好意的问于大爷,为啥没有德云社的股份,于大爷当时的回答大意是:德云社是郭老师创建的,而不是我俩一起创建的,因此我在德云社的性质,仅仅是一个打工人,而我有今天,只是因为有幸和郭老板搭台。

可能有人还是看不懂于大爷这句话的含金量,咱们再来看一段历史,您就什么都明白了。

公元前202年,刘邦办项羽于垓下。

对于刘邦的这场大胜,很多人都知道,但这些人不知道的是,这场战役的背后的内容,比霸王别姬还要有看头。

据相关史料记载,刘邦当年从蜀地杀出来之后,本想和项羽好好过下招,但是没几个回合,项羽就把刘邦给摁在地上碾压了,因此当时的刘邦嫡系,其实并不是项羽的对手。

眼看就要被项羽打爆的刘邦,当时如何应对的呢?

利用各种手段给项羽上眼药,让项羽中了反间计,从而从内部削弱了项羽的实力,然后又利用一切手段,对项羽曾经分封的诸王进行游说,让他们反项羽。

在这多种手段的共同作用之下,项羽的实力被大幅削弱,但刘邦依然不是项羽的对手,而就在项羽和刘邦互相消耗时,韩信等人却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后来韩信发展到了足以影响战局之后,项羽曾想拉拢韩信,但是被韩信拒绝了,已经实力不俗的韩信,和刘邦以及反项联盟一起,在垓下把项羽给办了。

也就是说,当年项羽并不是被刘邦一人打败的,当时出力的人很多,而刘邦也不过是这帮人的一份子,但是因为刘邦当时威望较高,所以韩信等人才共同推举刘邦当了大哥大。

不过刘邦这个大哥大,性质和高度集权的秦始皇可不一样,在韩信等人的眼里,他更像是周朝的王,草原部落推出的盟主。

而以刘邦当时的实力,他也无法像秦始皇那样集权,所以刘邦登基之后,也按照韩信等人的诉求,给他们分了王。

因此当时的局面是,刘邦自领大哥大,韩信等人也对他表现出了足够尊重,但是韩信等人自己地盘上的事,人家是有自主权的,刘邦原则上不能干涉,大家的关系并不算是严格的上下级,而是相对平级的。

面对当时这种情况,刘邦有两个选择:

第一,自己的寿命足够长,熬死这帮老兄弟,然后慢慢侵蚀这帮老兄弟的遗产,最终完成集权,或者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只要接班人有足够的威望和能力,那么他熬死这帮老同志以后,他也一样能完成最终的集权;

第二,如果前两个条件都不具备,那么他想要集权就只能亲自对老兄弟们动手了;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刘邦因为早年不注意,以及后来兵马劳顿,所以他的身体情况是不乐观的,而他的儿子才具有限,且没有积累出威望,甚至连一线的经验都没有,就是刘邦自己,在单纯的军事威望上,也不是韩信对手。

因此刘邦没法熬死韩信等人,他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而且他还有足够的理由担心,韩信等人在他去世之后,甚至在他身体垮掉的时候,就有可能威胁他老刘家的利益,因此他只能先出手。

刘邦当年遇到的这种情况,其实历朝历代都存在,如果当时的情况不满足于第一个,开国皇帝大概率都会选择第二个,因为开国君主的成色,是瞒不过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的,而且这帮人很难被前者那个没有威望和资历的继承人控制,所以后事就难料了。

但是如果韩信这样的老同志,能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这天下是刘邦这样的开国之主打下来的,我们虽然也出了力,但是我们的性质,不是入股而是打工,那么他们当年就会主动的急流勇退,然后就能君臣相安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