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蛇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也是春节后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等,是民间传统的“天官赐福日”。元宵节的风俗很多,扭秧歌、踩高跷、舞狮子、元宵灯会、猜灯谜娱乐项目众多,也有元宵节传统食俗。今天正月十五,遵循“吃三样,做三事,忌三事”习俗,家庭幸福美满!
一、吃三样
1、吃汤圆(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元宵节,元宵节的传统美食当属汤圆(元宵),有些人说汤圆即元宵,元宵就是汤圆。元宵和汤圆区别就在于制作流程差异:元宵是把馅料放在糯米面粉中不停旋转晃动滚成,而汤圆是把馅料包进去团成。汤圆质地密实,易于冷藏,元宵表面容易有小气孔,不便于长时间保存。今天推荐一款水果汤圆,淡淡的水果味,糯糯的口感,吃起来颜色就让心情愉快。
食材:糯米粉,芒果,火龙果皮,醪糟,白糖。
做法:1、火龙果去掉外皮,把红色的皮切下来,芒果去皮去核。2、把火龙果皮、芒果肉分别加一点水,分开放入料理机打成火龙果泥和芒果泥。3、芒果泥和火龙果泥分别加入糯米粉,和成软硬适中的红色和黄色糯米粉面团。4、把粉色面团和粉色面团分别揪成小剂子,团成粉色小圆子和黄色小圆子,把做好的小圆子都放到盘中。5、锅里放入醪糟和水烧开,放入小圆子,小圆子浮起来就好了,加一勺白糖调味,鲜亮的颜色,美好的口味。
2、吃饺子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吃饺子是传统食俗,每逢团圆节庆日,肯定吃饺子,饺子已经不再只是一种单纯进食行为,而是被赋予区别于日常的特殊含义,正月十五就有“吃饺子、交好运”的传统说法。这样做一款金鱼饺子,好看寓意好,寓意年年有余,招财进宝,喜庆有余人人爱!
材料:水晶饺子粉,虾仁,蛋清,香芹,葱末,姜末,盐,花生油。
做法:1、虾仁切碎,加入蛋清抓匀腌渍一会,加入葱末,姜末,盐,花生油拌匀,最后加入少许香芹拌匀,馅料就做好了。2、胡萝卜切片用小模具压出鱼的眼睛。3、水晶饺子粉加水和成均匀的面团,静置一会再揉匀,把面团搓成长条,用手揪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擀成薄皮。4、把馅料包入饺子皮中,捏上口,留出鱼的尾巴和眼睛的位置。5、把尾巴捏大,用叉子压上花纹,中间捏紧,用剪刀剪出脊背上花纹,胡萝卜点缀在眼睛的位置,一条金鱼就做好了。
3、吃元宝年糕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吃年糕的传统习俗。年糕是用黏性较大的糯米或米粉制作的,有做成鲤鱼的样子,预示着年年有余;有做成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有做成寿桃的样子,寓意健康长寿。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食材:大黄米、小枣、水
做法:1、大黄米用破壁机打成粉过筛,加入常温水和成团,均匀分成小剂子。2、拿一个小剂子,按一个凹包入一颗去核的小枣,团成椭圆形。3、模具刷少许油,放入面团按压几下,脱模摆入铺了屉布的蒸屉内。4、锅内水烧开后,上锅蒸20分钟。5、打开盖子,形状完美,软糯拉丝有嚼劲,美味好吃。
二、做三事
1、蒸面灯
说起元宵节的习俗,有一种传统习俗是从汉朝就流传下来,就是正月十五点面灯。面灯是用面粉做的各种形式的灯盏,用食用油作燃料,多用谷物秸秆缠上棉花做灯芯,故称棉花灯。面灯多流行于北方地区,可以做成各种动物的形状。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蒸面灯,一年十二个月蒸十二盏灯,还有一盏是龙灯,代表着天灯,俗话说:“十五照一照,全家无病痛”,正月十五别忘记这个传统习俗。
2、赏花灯
正月十五元宵灯会是一种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中国人不仅要吃元宵、放烟花,还要趁着出门赏花灯(彩灯)的机会,为自己物色对象,这是属于中国人的传统浪漫。观赏花灯不仅可以增添元宵节热闹的气氛,还有人们祈求社会生活平安的意思。
3、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我国一种非常传统的习俗,农历正月十五,人们就要挂起彩灯,然后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彩灯上让赏灯者猜谜底。灯谜活动可以为节日增添情趣,表达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对今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忌三事
1、忌留破灯笼
元宵节当天,挂灯笼有3层寓意,第一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第二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和睦、亲人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望。第三可以驱赶厄运,保佑家人平安。元宵节要检查灯笼,如果灯笼因为风吹原因,导致灯笼破了,一定要及时取下来,换一个新灯笼,因为挂着破灯笼,寓意在新的一年,家人不能团圆,这种寓意不好。
2、忌洗头
从古至今,元宵节当天是不能洗头的。这是因为头发的发有着发财的寓意,在这一天如果洗头,就会把一年的财运洗走,这是一种不好的寓意。
3、忌碗空
元宵节当天吃汤圆时,汤圆一定要装满满的,碗不能是空的,因为碗里装满汤圆,寓意在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生活富足。而空碗则可能被视为不吉利,暗示在新的一年生活匮乏或运势不佳。
看风花雪月,品人间美味!感谢阅读峰儿厨房的美食分享,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