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反复发作不仅会导致神经元损伤,还会广泛激活脑内胶质细胞,引发局部免疫应答,释放促炎因子,从而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中医药自古以来便采用“白金丸”治疗癫痫,其中,郁金的主要药效活性成分姜黄素近年来被发现可能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的平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姜黄素如何精确调控神经炎症及其具体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孟文翔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谢琪团队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了题为“Curcumin Modulates PTPRZ1 Activity and RNA m6A Modifications in Neuroinflammation-Associated Microglial Respon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姜黄素在癫痫后神经炎症调控中的关键作用及其深层分子机制,为姜黄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姜黄素能够调控膜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 PTPRZ1,抑制过度的神经炎症反应,从而降低癫痫发作后脑组织损伤并促进神经元修复。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对姜黄素药理作用的理解,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
发掘有效方药,揭示其科学内涵,发挥临床价值,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任务。姜黄素广泛存在于郁金、姜黄和莪术等传统中药中,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长期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其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备受关注。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姜黄素这一中药关键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的理解,也为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孟文翔研究员和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谢琪研究员共同通讯,孟文翔团队客座博士后、谢琪团队张妮楠博士为第一作者。研究得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攻关项目、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等资助。
来源:中科院遗传发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