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一种植物消失了几年,很多人可能还偶尔会想起,还有人能够记住它们的名字,但要是80年,一代人可能都已经逝去了,那么还会有人记得这些曾经出现过的植物吗?

在四川江油曾经出现过一种花瓣会变色的植物,不过最先发现这种奇特生物的是一名外国人。



这种植物的出现就如同昙花一现一般,自从首次被发现之后就销声匿迹了,中国专家曾经多次到发现它的地方进行寻找却从未有什么发现。

而它一消失,竟然就是整整80年,本以为人们再也无缘见到它们了,没想到奇迹发生了,专家们一株一株的数过来,一共2026株。



这令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然而还没等众人高兴多久,又一个消息传来,水库即将蓄水,万一天都是巨大的损失。

这种珍稀的植物该何去何从呢?它们现在怎么样了?



«——【·再次发现·】——»

1925年,一位外国的植物学家来到了中国,并且在江油发现了它,它从岩石的缝隙中生长出来,开着蓝色的五角星小花,静谧又神秘。

这位植物学家从未见过这样的植物,于是就采集了两份标本带回了美国,之后经过多位国外植物学家的比对,确认这是一个从未被发现过的新物种。



1926年,这种生长在四川的中国的特有植物首次有了名字,但却是以发现它的外国植物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叫做“洛克草”。

发现“洛克草”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国内,中国的专家立即前往了四川江油寻找,但是却并没有找到。



最终只能根据标本来判断这的确是一个新物种,并为它取了个中文名字,距瓣尾囊草。

而这份标本也一直存放在美国的标本馆中,中国只得到了一份复份标本,研究价值很有限,因此国内对距瓣尾囊草的研究也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但是中国的专家并没有放弃寻找距瓣尾囊草,既然它曾经在四川江油出现过,那么它很有可能也会在这里重现。



此后,专家们不止一次到这里寻找过它的踪迹,好消息终于在2005年传来了,而这距离人类上一次见到它已经过去了80年。

2005年4月,专家李春雨再次来到了江油寻找距瓣尾囊草,这次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它真的出现了,就在一个叫“大桑园”的地方。



值周专家们以这里为中心店,展开了详细全面的野外调查,不过也仅在江油市的涪江上游区段发现了少量野生分布的距瓣尾囊草。

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四个地点,经过仔细确认一共有2026株,其中最大的一处野生种群数量占据了一多半,一共有1529株。



这些再次被发现的距瓣尾囊草成为了它们整个种群的最后希望,尤其是这处最大的种群,然而它们生长的地理位置却十分不利,是在武都水库的施工现场。

根据施工方案,水库的蓄水水位大概在658米,而距瓣尾囊草这处最大的野生群体生长的范围正好就在水位线以下。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水库开始蓄水,这些距瓣尾囊草就会被淹没,全军覆没。

一边是迫在眉睫,需要保护的珍稀植物,一边是晚一天蓄水就损失巨大的水库,那么这些距瓣尾囊草还能保住吗?



«—【·保护迁移成功·】—»

等人们再次发现这些珍稀的距瓣尾囊草的时候,它们的情况已经非常不好了,但是就地保护因为水库的原因肯定是不现实了,于是为了缓解它们的种群压力,专家们开始考虑移植保护。

专家们对于距瓣尾囊草的生活习性了解并不多,毕竟它曾经“消失”了80年,2006年,专家用以前的办法移植了几次,但是都失败了。



一直到了2010年,武都水库的截流蓄水工作即将开始,但是人们还是没能掌握到移植距瓣尾囊草的方法。

就在众位专家束手无策之际,已经60多岁的王金锡主动请缨,寻找新的移植办法,并且通过协调,水库的蓄水工作也被暂停,只为了距瓣尾囊草博得一线生机。



专家们对距瓣尾囊草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初步掌握了它们的习性,这种植物很不一般,它们不像大多数植物一样是在天气暖和的时候开花,而是在秋冬季节才会生长出来,夏天的时候它们的枝叶会全部枯死,只留根部深深嵌在岩石之中,休养生息,积蓄能量。



随后专家为这些脆弱的距瓣尾囊草选择了一块合适的移栽地址,并选择在夏季它们进入休眠期的时候开始移栽。



为了能让它们适应新环境,在移栽的时候,根部都会保留着原生地的土壤,当天被采挖下来的植株也一定要在当天就栽种下去。

它们喜欢生长在石灰岩之上,因此移植地点的石灰岩就全部都是从原生地运过去的。



然而想要采挖到这些距瓣尾囊草也绝非易事,因为它们都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为此,当地的百姓也参与其中,帮忙在几十米深的悬崖上搭建脚手架,然后还要用到电钻等工具凿开岩石,将距瓣尾囊草的根部连同岩石一起凿出。



就在众人努力之下,2011年6月,1400多株距瓣尾囊草才全部移栽完成,成活率也很高。

但这还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这些移栽的植株能否适应新环境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专家们也在积极地进行人工栽培。



它们的种子在自然状态下成活率极低,工作人员在抢救保护的过程中也万分小心,经过多次的实验,专家们发现在距瓣尾囊草进入休眠期之前采集的种子进行播种成活率最高。



2021年的冬天,专家发现了一处枯死的距瓣尾囊草,这表明它们已经逐步开始适应野外的生活,能够自然实现它们夏枯冬长的自然习性。



在2023年底,距瓣尾囊草的种群已经扩展到了5000多株,这种隐藏在大山之中的神奇植物,在经过无数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成功存活了下来,正在一步步的开枝散叶,不断壮大。

参考:

中国新闻网《四川独有距瓣尾囊草重生:花瓣随气温变色(图)》,2016-7-15
中国网《【巴山蜀水 万物萌动③】距瓣尾囊草的“绝处逢生”》,2023-6-9
直播绵阳《13年抢救保护,“植物界大熊猫”距瓣尾囊草在江油深山开枝散叶》,2023-12-1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