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苦于“原创乏力”时,陈思诚示范了另一种解题思路,通过历史纵深激活喜剧悬疑等典型类型元素,并与社会精神理念时刻对齐完成IP的持续进化,在商业意义上,陈思诚又一次找对了赛道。

读娱 | yiqiduyu

文 | 零壹

2月8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随着正在上映的《唐探1900》票房稳定增长,陈思诚导演电影票房超152.27亿,超越徐克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导演。《唐探》系列是陈思诚票房的主力,此前《唐人街探案》2015年上映收获票房8.22亿元;2018年,《唐人街探案2》上映,拿下33.97亿元票房;2021年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拿下45.23亿元票房,并创下至今无法打破的首日纪录和单日纪录。


在《唐探1900》中,王宝强与刘昊然这对黄金搭档化身“前传侦探”,在1900年的旧金山揭开“唐人街开膛手杰克”案件的悬疑谜团。《唐探1900》的故事,明显体现了陈思诚对于这一IP布局的最新思考:当现代都市背景下的秦风、唐仁因观众审美疲劳、叙事受限等问题面临瓶颈时,前传叙事既能规避角色老化风险,又能将“唐人街神探”的故事与历史语境结合,再进一步与国民实现最大公约数的情绪共振。

1

往类型元素杂烩中再加一份“主菜”

将故事设定在1900年的旧金山,陈思诚显然深谙类型片的“元素叠加”。乱世悬疑与喜剧推理的配方,既延续了现代篇的娱乐基因,又为历史叙事提供了类型化切口,更使得《唐探》系列超出了过去喜剧+悬疑的元素组合,在“历史”的加持下有了“进一步海阔天空”的故事发展空间。

彼时的唐人街正值种族矛盾、黑帮火并、劳工血泪构成的复杂土壤,影片中阿鬼(王宝强饰)与秦福(刘昊然饰)这对“误打误撞”的侦探组合,既要破解凶案谜题,又要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制造笑料,还要结合历史文化背景与时代当下的国民大众情绪共鸣构建新主题,难度不可谓不大。


陈思诚一向擅长电影类型元素的精准配比,《唐探》三部曲中,悬疑推理负责构建叙事骨架,喜剧元素充当情绪缓冲带,动作场面提供视觉刺激,这种“三明治结构”有效降低了观影门槛,但在价值表达上的探索却不算成功——比如陈思诚曾说《唐探3》要表达的核心是“战争遗孤和反战”,但这一部却是整个系列口碑最差的。

从《唐探3》强行植入的“反战宣言”,到《唐探1900》中“救中国”的背景,他早就试图在这一系列中加入一些“宏大叙事”,只不过比起《唐探3》的稚嫩和强行,《唐探1900》在喜剧悬疑外壳包裹之下的历史隐喻则更为精巧和完整些了。

《唐探3》中的东京异域元素并不具备超出“奇观”层面的意义,所谓的主题也隐藏在喜剧元素之后暗淡无光,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拧巴和割裂;而在《唐探1900》中,“唐人街”经历了从地理坐标到文化母题的质变。

1900年的旧金山唐人街,是《排华法案》阴影下的生存困境,是华工用血汗浇筑的异乡孤岛,又与时代当下的中美国际议题遥相呼应。这种同时具备历史厚度和当下映照的选题,深度和大众感知度无疑是远超《唐人街探案3》的。


《唐探1900》没有止步于插科打诨的喜剧推理,而是试图用1900年的时空棱镜,折射出当下华人乃至国人在国际潮流中的态度,但这种尝试也更容易遭遇类型臃肿的反噬,《唐探3》5.6分的口碑滑坡犹在眼前,过度堆砌的喜剧桥段与生硬说教让观众大呼“消化不良”,而此次《唐探1900》要将《唐探》IP在春节档代表性的喜剧元素与华工历史的惨痛相结合,再塞进去一个“唐人街版开膛手杰克”的故事,难度更不止上了一个台阶。

平心而论,《唐探1900》中的喜剧角色设计要远远比《唐探2、3》优秀,刘昊然和王宝强的新组合既延续了“唐探”系列“天才+莽夫”的经典模式,又通过一个中医侦探、一个华裔印第安人的文化身份错位制造了新鲜感;而岳云鹏、周润发的角色也尤为突出,他们的高光时刻都是影片中调动观众情绪最为成功的场景之一。


可即便是周润发奉献了自己近年来的最佳表演,岳云鹏拿出了远比春晚舞台上讨喜的表现,也并不足以让整部影片的风格真正的和谐一致。目前《唐探1900》开分6.7并下滑至6.4,在系列中仅高于《唐探3》排在倒数第二,可见一斑。将历史元素融入喜剧+探案的故事并形成新的主命题后,《唐探1900》有了更可靠的价值观输出,但也消解了影片一些喜剧和探案层面上的体验。


2

社会话题+情绪效应

永不过时但要与时俱进

过去两三年来,苦于现实题材情绪电影“失灵”现象的国产电影为数不少,比如社会话题、小人物叙事从《我不是药神》起就是典型的题材安全区,但去年却有《逆行人生》遭遇舆论反噬票房低于预期,还有更多冲着引爆社会话题、以小博大的电影在市场中无声消失。

而《孤注一掷》《默杀》《周处除三害》《年会不能停!》这些远高于预期的影片又证明,找到大众情绪共鸣仍然是有效的商业片路径,只不过这些情绪点在快速变化——现在的观众需要的情绪包括了以往少见的愤怒、发泄、权威解构或对抗且胜利,而非重复过去的“苦难+奋斗”逻辑了。

此前北大教授陈宇接受媒体《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时就表示:“当代电影应该抓社会情绪,从创作角度肯定是没错的。但是现在如果以这种方式做主流创作方法,你会发现,情绪变化是很快的,很可能一会儿就变了,甚至是从这一极端走到那一极端。”

他还认为另一方面是舆论包容度的问题,在今天的舆论场上,人们的包容度越来越低。“曾经一度,电影就是给大家带来一个窗口,让我们看看不一样的世界,电影原本就是干这个事的,但是现在,观众拒绝看不一样的世界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有一部分人“大过年不想听上课”,但也有更多人力挺影片的立意,对唐探IP宇宙的下阶段多了一些期待,两边意见全然相反。即便不少豆瓣网友不买单给了6分出头的评分,但至少目前《唐探1900》春节档第二、预测票房33亿以上的成绩放在去年已经是年度前三,《唐探1900》的商业成绩非常稳定。


当电影市场苦于“原创乏力”时,陈思诚示范了另一种解题思路,通过历史纵深激活喜剧悬疑等典型类型元素,并与社会精神理念时刻对齐完成IP的持续进化,在商业意义上,陈思诚又一次找对了赛道。

而对于仍在探索中的中国电影人来说,《唐探1900》真正的启示或许在于:电影的价值表达与商业规律早已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变成了一道不断变换谜面的谜语。谁能找到两者的最大公约数,谁就能在下一个电影“情绪周期”掌握先机。

THE END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