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改革”最关键时刻,却闹起了内讧。两大得力干将爆发冲突,为国际开发署的去留问题大打出手,马斯克、鲁比奥分歧的核心,居然在中国。
就在上周,被称作“颜色革命策源处”的美国经济开发署被突然关停,连带着大量美国特务机构职员被解职,搞得美国上下鸡飞狗跳。
然而,这一系列事件带来的影响,非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淡忘,反而在在改革派势力内部的相互倾轧下,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争议的核心所围绕的,就是“国际开发署”的去留问题。
现在的基本情况是,作为特朗普钦点的改革先锋,政府效率部部长艾隆·马斯克力主将其裁撤;而团结在新任国务卿鲁比奥身边的力量则认为,让它消失大可不必,这国际开发署,仍旧可以为我所用。
根据美国媒体《my news》的说法,马斯克多次强制让国际开发署的面头人物“强制休假”借此表达关停它的决心。而作为特朗普的另一只臂膀,刚刚宣布接任这个机构主导权的鲁比奥,则迟迟不愿意就此事发生。
那么,分歧为什么会在内部产生?从表面上看,该争端是由于两人权责不同而导致的。
站在马斯克的角度,同样是改革派,但他被委任的职位是“政府效率部部长”,顾名思义,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削减美国臃肿的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马斯克认为,美国国际开发署总是做一些莫名其妙捐赠、投资,比如什么“帮助埃及开发旅游项目”“资助性少数群体”等等,这些举措既浪费钱又不知所谓,再加上这个机构的财务状况堪称黑洞,属于只进不出的貔貅。
故而在马斯克看来,这个鸡肋的机构,完全没有留下来的必要。
但鲁比奥是国务卿,主管外交事务。他认为只要将国际开发署抓在手上,它早晚会变成一把斩向中国的神兵利器。回顾过往,美国国际开发署,在输出意识形态,颠覆政权方面,确实称得上“功勋卓著”。
对于它的陨落,CNN丝毫不掩饰惋惜之情,将整件事称作“送给中国的大礼。”具体来说,CNN的逻辑是这样的:“几十来,中国通过自身努力,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里,建立了巨大的影响力。如果美国这时候抽身,所带来的真空,就完全便宜了中国。”
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鲁比奥作为美国外交的新领袖,当然要将国际开发署的掌控权死死攥在手里不放。
当然,上述原因只是表象。对于这两人来讲,之所以会出现争执,是因为两人不同的底色。
先说马斯克。在担任高官之前,商人是他的本色,利益第一,是他行事的基本逻辑。在他看来,中国市场广阔,潜力无限,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美国根本犯不着和我们针锋相对。将特斯拉核心厂房转移到上海、安排母亲定居中国等举动,都是马斯克对华底层逻辑在具体行动上的投射。
再说鲁比奥,这位的底色是政客,放在美国政坛,反华,自然而然成了他的施政依据。为了遏制中国发展,他自然要将国际开发署的控制权牢牢掌控。综上所述,从某种程度来讲,美国改革派内部抄的热火朝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特朗普两大干将的分歧,不仅反映出美国改革派内部的不稳定,更体现了特朗普改革存在随时倒桩的风险。
马斯克,我们说过了,他是个商人。现在大权在握不假,但他唯利是图,一旦发现改革有损自己的利益,就会抽身离开。
鲁比奥,跟特朗普本人更是有着根本上的利益冲突。从出身来看,他是古巴裔移民,更是在2013年主导了为数百万非法移民提供获得美国公民身份途径的《移民法案》。这跟特朗普新任期“解决移民问题”的口号大相径庭。
再加上欧美政客天生自带的“变色龙”属性,这卢比奥会对特朗普,对改革忠心耿耿吗?这谁也说不准。
一个是随时可能跳车的商人,一个是态度并不坚定的政客。综上所述,特朗普真想在第二个任期内有所建树,还是先把党内两大势力黏合好再谈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