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探寻红色延安,铸魂革命精神”主题活动在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革命旧址展开,旨在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感悟伟大的延安精神,追寻往昔那段波澜壮阔、热血激昂的革命岁月。此次活动由财管2401高霁丫实施,郝亚杰老师指导完成。


踏入杨家岭革命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央大礼堂。这座朴实无华的建筑,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凝聚着无数革命先辈的智慧与汗水,它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意义非凡,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思想基础。站在礼堂内,仿佛能看到代表们齐聚一堂,热烈讨论、共商国是的场景。他们目光坚定,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必胜的信念。在这里,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如同灯塔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行的道路。这一伟大思想的诞生,绝非偶然,是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也让高霁丫深刻认识到思想引领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沿着旧址的小径前行,便能看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居住过的窑洞。这些窑洞外观简陋,内里陈设更是简单至极,仅有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和办公桌椅。然而,就在这样狭小、艰苦的空间里,却诞生了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个伟大决策。毛泽东同志在此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重要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的参观过程中,高霁丫同学深刻感受到了团结协作的强大力量。当时,面对敌人的重重封锁和残酷围剿,根据地的物资极度匮乏。为了克服困难,党中央号召全体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响彻整个延安。在这片土地上,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士兵和百姓,纷纷投身到生产劳动中。毛泽东同志亲自在窑洞前开辟菜地,朱德同志也积极参与到垦荒种地的队伍中。军民们齐心协力,共同劳作,通过辛勤的汗水,不仅解决了物资短缺的问题,更培养了军民之间深厚的感情,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团结精神。这种团结精神,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劳动中,在党的各项工作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相互支持,为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而努力奋斗。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让中国共产党能够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发展壮大,战胜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战胜的敌人。


这段珍贵的革命历史,这些闪耀着光芒的革命精神,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给予每一个人无尽的力量和深刻的启示。


在新时代,虽身处和平年代,但革命精神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青年不能忘记曾经的艰苦岁月,要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业中。同时,青年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工作中,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团结协作精神在当今社会同样至关重要,无论是个人的成长发展,还是国家的建设进步,都离不开团队的力量。青年学子要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杨家岭革命旧址中有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青年学子要以史为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革命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革命精神成为每一位青年不断前进的永恒动力。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

文案:高霁丫

排版:杨欣妤

责任编辑:郝滨桢 侯丹萌 刘心语

审核 : 郝亚杰 鱼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