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巩兆恩 广州报道2025年首月乘用车市情况出炉,受春节假期及政策补贴过渡等多重因素影响,1月并未迎来“开门红”。
2月11日,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9.4万辆,同比下降12.1%,环比下降31.9%,环比增速降幅仅次于2023年1月的41%,当月零售在过去10年中仅高于2020年和2023年的1月零售;批发、生产、出口均处于历史低位。
“随着2024年国家汽车报废更新与置换更新政策年度性结束,2025年1月车市虽然相关政策仍在延续,但由于春节较早,很多消费者提早在2024年末完成春节前的置换购车计划,因此1月车市稍弱于往年车市的火爆节奏。加之1月的有效销售时间少4天以上,因此出现零售负增长是符合预期的。”乘联会方面表示。
春节假期有效销售时间减少影响2025年首月车市销量,乘联会预计2月起车市将逐步回暖,2025年呈现“低开高走”的潜力巨大。
新能源逆势保持较好增速
开年零售同环比双降,但新能源仍逆势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
1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达74.4万辆,虽环比下降42.9%,但同比增长了10.5%,仍保持了较好增速;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41.5%,较去年同期渗透率提升了9个百分点,但相较于去年12月的49.4%,环比降低约8%。
乘联会方面表示,由于今年春节假期较早,而春节前后往往是县乡市场购车高峰期,新购需求较大,因此燃油车占比偏高,“1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低是正常季节规律”。
分品牌来看,自主品牌仍是托举新能源的重要力量。在今年1月的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达60.6%;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20%;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之下,燃油车市场走低,对电动车业务投入更多资源的中国品牌的市占率持续攀升,1月自主品牌批发份额突破68%,零售份额继续延续2024年态势,稳定站上6%,较去年分别增长8个和6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吉利、奇瑞、上汽通用五菱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乘联会方面指出,自主品牌的“全面遥遥领先”,反映出2025年自主品牌从产品力到渠道管理上的模式创新,继续得到用户支持和认可。
反观依赖燃油车大盘的外资品牌全面承压,新能源转型步伐缓慢,合资品牌市场份额持续缩水,尽管“限时一口价”的政策从2024年一直延续到2025年初,但依然成效甚微,难逃销量低迷窘境。
在1月国内新能源零售这块“蛋糕”中,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达72%,同比微降0.2个百分点;新势力势头较猛,拿下20.8%的份额,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同比增长5.7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4.5%,同比下降1.4个点;而合资品牌新能源产品份额仅剩下2.1%,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
难得的是,在量的基础上,自主品牌还在延续高端化的态势,实现“量价齐升”。
1月份20万元以上的市场中,自主品牌占比一路从2022年的22%,2023年29%,2024年的32%,上升到2025年的37%。自主乘用车高端化突破明显。
但就“出海”来说,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乘联会月度发布会上指出,我国自主品牌应该在“高低”端化均衡发展,因为整个中国汽车普及率仍然处于世界偏低水平,与中国汽车制造大国实际上是相对来说并不一致的,所以实际上需要低价产品推动普及。
聚焦到新能源领域,欧洲等地区新能源发展放缓,设施待完善,消费者热情有限,福特等多家跨国车企开始主推“经济型”小车,自主豪华新能源在国内市场蚕食传统豪华市场份额的同时,在海外市场的吸引力大概率也不如价格较低的产品。
出口方面,1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8万辆,同比增长3%,环比下降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占出口总量的35.9%,份额较同期增加7.5的百分点,“小微型电动车是世界电动车的竞争核心”,作为核心焦点的A0+A00级纯电动仍是新能源出口的主力之一,占新能源总出口的38%。
节后回暖周期将至
经历去年12月“血拼”冲量提前透支部分订单,加之1月春节假期来临,有效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缩短,2025年新能源车市并未迎来“开门红”。乘联会方面预计2月的市场恢复潜力较大。
2025年2月共有19个工作日,比去年2月多1天,而且春节前的隐性提早休假在1月。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厂商都在节后抓紧恢复工作运行,外部环境的复杂化推动国内消费需求的转型,区域市场有更多的机遇;同时,今年春节返乡人员规模大,节后复工的节奏相对较快,部分中老年外出务工者逐步考虑本地就业和创业,这将对春节后车市带来一定利好。
同时,随着部分地区“以旧换新”政策的逐步发布,车市进入节后回暖周期。
今年1月,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两新”政策再加码,相较于2024年,报废更新补贴范围覆盖扩大,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入围,转让本人名下车辆后购买新车也可补贴,进一步迎来利好,继续拉动新一年的汽车市场消费。
不过,由于各地细则仍在相继落地阶段,且1月新政策发布前过渡期的政策补贴相对更强,乘联会指出2月的市场主要还是靠自身的需求恢复。
2025年2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预计将保持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要驱动力,传统燃油车市场则继续萎缩。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将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油电同强”对稳定国内外车市销售将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历经2024年四季度以来的火爆零售,我国1月车市“价格战”反而趋稳。乘联会指出,虽然降价宣传较多,但整体来看力度温和,促销状态较好。
“今年车企参与车市‘价格战’的实力已有减弱趋势,但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持续偏低,上游高利润突出,2025年仍有价格战的持续潜力。”
回看2025年初的价格竞争,1月车企自掏腰包为消费者“续补”“兜底”;2月蛇年开工,特斯拉、小鹏等车企开启新一轮的“免息风暴”竞争,“5年0息”几乎成为标配,小鹏甚至给出“0首付”的政策,“变相降价”的比拼同样激烈。
崔东树在年初时曾预测,新能源汽车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单车批量大幅增大,单车成本明显下降,而且头部的竞争格局仍未稳定。因此,在这种高增长的市场中,2025年“价格战”仍将延续,并且或将极其猛烈。
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在各地相继推进,乘联会指出,目前按各地以旧换新2024年的政策、按新标准顶格延续的测算基础,判断2025年国内车市零售2340万辆,同比增长2%;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330万辆,同比增长20%;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将进一步攀升至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