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过,京西深山迎来开门红。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万年前的东胡林人遗迹文化,在这里正式开展。陈列室里人头攒动,来自市区的游客,在这个大山里的陈列室中,参观万年前的农耕文明、感受古人类的生活场景,体验现代化的乡村图景。
据悉,东胡林人陈列室是门头沟区斋堂镇新春开年重点推动的项目之一,也是斋堂镇以打造“品牌新斋堂”“活力新斋堂”“红色新斋堂”“神奇新斋堂”“和美新斋堂”为定位目标的“五新斋堂”的重点项目之一。“五新斋堂”项目还包括马栏村红色旅游项目、法城村农旅项目等多个项目,涉及全镇118.62平方公里的区域、13个行政村和1万多名当地居民。
新春伊始,斋堂镇加快推动多个项目建设落地,助力区域转型发展。
市民在东胡林人陈列室参观。斋堂镇供图
万年遗迹,遇见现代科技
据介绍,东胡林人遗址最早发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早农耕文明之一,处于一万年前旧石器与新时期的过渡时期。
东胡林村村支书吕金柱介绍,在20世纪60年代,村民修梯田时,挖出了三具人骨、螺壳项链、骨镯和石器,从此,“东胡林人”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后经多次挖掘,证实其处在我国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关键阶段,在这里也发现了最早的粟和黍两种谷物籽粒的实物证据,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
在“五新斋堂”建设中,东胡林人陈列室是重点项目之一,项目依托东胡林人遗址这一独特文化资源,整合周边村庄资源,打造集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馆。自开放以来,陈列室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带动了周边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此外,陈列室还计划做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成为当地红色教育和科普宣传的重要基地,进一步推动“红绿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
走进陈列室,科普展览讲述“东胡林人”的故事,全息展柜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活”了起来,仿佛穿越时空,向人们诉说着远古先民的生活场景。展馆的出口设有3D打印机,以现代化的展示手段,为参观的游客和小朋友们展示古人类的生活器具,以及地质、生态等科学知识。
绿色产业,带动区域转型
万年农耕文明,为门头沟区积累了深厚的传统农耕文化资源,境内古村古道、非遗技艺、农耕传统丰富。
在斋堂镇,这些千百年积累的财富,成了区域发展的资源和基础,如知名的明清古村落爨底下村,其所在的爨柏沟域古村落众多,文化资源丰富,为此,当地成立了爨柏沟域联合党委,协调沟域内各村党建工作,引领推动沟域内各村“组团式”发展。
门头沟区斋堂镇党委书记晋卫华介绍,爨柏沟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围绕古村落保护传承与发展,依托相关政策,确保空间资源配置合理、规避未来土地性质调整问题、解决土地流转问题,统筹推进此次“五新斋堂”项目中的爨底下百花谷休闲体验公园项目、爨柏景区停车场提升项目、柏峪村停车场改造项目和黄岭西红色旅游节点项目,形成“配合大工程,完善小配套,五村一体化,联动全沟域”推进格局,持续延伸沟域内各大项目工程的辐射带动作用。
而在村庄规划等重点设计方案中,当地采用多元制约要素耦合的村落科学生长规划新方法,依据山势和地区传统村落规划肌理,保留全部现状乔木及部分大乔木周围的小范围花木,就地取材收集各家洪灾留下的砖石,形成不同房屋走向与农宅簇团,着力做好“景村融合”。“我们还提前谋划产居融合,借助村企合作契机,系统梳理村庄特色,明确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立足打造村庄全民活力空间,由共建企业统筹规划运营方案,谋划乡村文旅发展模式,实现集体资源共享,激发乡村活力,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晋卫华说。
红色遗产,助力乡村振兴
门头沟区是红色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位于深山区的斋堂镇,处于大山环绕的一片平川之地,永定河穿过全境。在革命年代,这里是平西抗日战争根据地,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素有“英勇斋堂川”之称,也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遗产。
门头沟区斋堂镇党委书记晋卫华介绍,在“五新斋堂”项目建设中,革命年代流传至今的精神文化,成为区域发展的动力和资源。结合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等重要契机,斋堂镇修复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挺进军十团团部等旧址,新建红色记忆书屋、马栏革命烈士陵园等具有红色功能的设施,开发重温“红色马栏”、再走抗战之路等沉浸体验项目,连续多年举办“红色马栏”主题红色旅游文化节活动。推出“红色马栏”IP,着力打造以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为核心的京西“小延安”红色文化组团。
法城民宿集群项目效果图。斋堂镇供图
此外,斋堂镇通过构建闲置资源活化途径,促进资源再生,如在杨家村,老村委会蜕变为游客接待中心,马栏村的闲置地块,被重塑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空置空间跃升为文旅“枢纽”,在黄岭西村,破旧闲置卫生室华丽变身为旅游咨询中心,法城闲置院落计划改造成为民宿集群……
深山古镇,开启发展之路
深山里的古镇,如何进行转型发展?红色的革命老区,如何更快实现现代化?
在门头沟区斋堂镇,“五新斋堂”项目正在快速推动区域的转型发展。据介绍,“五新斋堂”项目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项目,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建设法城农文旅产业提升节点项目、马栏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岭西红色旅游节点项目、大寒岭古道休闲体验项目、古道古村文旅休闲设施项目5大项目。通过挖掘和弘扬“英勇斋堂川”精神,打造品牌新斋堂、活力新斋堂、红色新斋堂、神奇新斋堂、和美新斋堂,推动形成“红色+”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总结形成“沟域党委联建、片区规划先行、红绿融合发展、资源高效集成、多方共建共享”的“五策联动”模式,助力项目落地。
门头沟区斋堂镇党委书记晋卫华介绍,为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斋堂镇通过资源高效集成策略,将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人才培育等要素有机整合,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特别推进实施“乡村CEO”计划,让熟悉乡情、热爱家乡的骨干力量在老区建设中出谋划策,确保项目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地。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人才支撑”的多维联动机制,不仅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更为老区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绘就红色精神与乡村振兴交相辉映的时代画卷。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