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短道速滑,还是冰上散打?这咋给我们一顿组合拳呢?这么多年了,还是不扒拉不会滑冰。”2月9日,中国短道速滑名宿、冬奥会四金得主王濛在观看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短道速滑赛后,于社交媒体对韩国队表达强烈不满。
在男子5000米接力的比赛中,由林孝埈、刘少昂、孙龙、刘少林组成的中国队本有机会以金牌收官,但因为韩国队犯规,最终获得铜牌。
本届亚冬会短道速滑比赛最终的成绩单显示:全部九个项目中韩国队以6金4银3铜领先,中国队收获2金2银4铜,剩下的那枚金牌则被哈萨克斯坦意外摘取。成绩之外,中韩两队在赛道上的碰撞以及裁判的争议判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最新消息显示,林孝埈将因为肩伤接受手术,赛季报销,网友也对中国短道速滑队的竞技水平表达了担忧:“中国短道速滑上届取得3金2银1铜,这次是完败于韩国了?”
林孝埈(左)在亚冬会短道速滑5000米接力决赛遭韩国队犯规,孙龙(右)前去搀扶 图/中新图片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决战后,口水仗升级
短道速滑,历史上就是冰上奥运项目的兵家必争之地,我国的冬奥首金便是由女子运动员大杨扬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摘得。
在短短111.12米一圈的赛道上,每一次超越、每一次碰撞,都充满了未知和变数。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短道速滑成为最具观赏性和刺激性的冰上运动之一。
近20年来,无论是亚洲赛事还是世界大赛,中韩两国在短道速滑领域场内场外的“交锋”和“唇枪舌剑”一刻也没有停息。每一届赛事都会引发中韩两国的广泛讨论,甚至带来的舆论压力也逐渐成为影响两国运动员发挥的场外因素。
今年,2025哈尔滨亚冬会上,由于少了加拿大、荷兰、匈牙利等世界强队的参加,短道速滑各项目的争夺,几乎变成了中韩两国的直接对决,比赛的过程中自然不会缺少火药味。韩国媒体甚至“放话”称,韩国队的目标是包揽短道速滑9个项目的金牌。
事实上,亚冬会短道速滑真正掀起“高潮”,还是2月9日的最后一项。男子5000米接力中,中国队派出孙龙、林孝埈、刘少昂和刘少林的组合,与韩国队展开激烈角逐。在比赛后程,孙龙用力一推刘少林实现关键超越,一度帮助中国队取得领滑位置。
但意外在最后一圈发生,原本领先的林孝埈遭到韩国选手朴智元的手臂阻挡,重重摔倒在地。中国队也因此错失了争夺金牌的机会,仅获得铜牌。
在稍早时候的男子1000米决赛中,孙龙同样遭遇韩国选手朴智元的干扰,失去重心滑出赛道。裁判最终判朴智元和孙龙承担“共同责任”,最终孙龙名列第五,而韩国队则包揽该项比赛的冠亚军。
赛后,孙龙对媒体表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是低估了对手的一些匪夷所思的想法。尤其是判罚,不明白共责的点在哪。是他在入弯道的地方推了我,导致我失去重心,我的共责在哪里?”
与此同时,韩国短道速滑队也有“异议”。韩国队方面认为,2月8日进行的男子500米决赛,林孝埈是在队友助推的情况下超越此前领先的韩国选手并最终夺冠。而韩国队知晓此事已是在判罚结束15分钟后,因此比赛规则的设置有待调整。
在短道速滑所有比赛结束后,不断有业内名宿加入口水战。除了公开吐槽的王濛外,2014年索契冬奥会金牌得主李坚柔通过《中国榜样》节目表示,历史上韩国队为了阻止中国队夺冠,一直不惜采用犯规手段。
林孝埈(右)问鼎哈尔滨亚冬会男子500米冠军 图/中新图片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大腿”林孝埈
亚冬会短道速滑赛事全部结束后,一位国家队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2月8日林孝埈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项目出现失误无缘夺冠后,士气受到些许影响。
“但是,团队的氛围是非常融洽的。当前,国家队教练组对于集体接力项目的策略和要求都非常精细化,运动员的场上执行力都很强。出现了种种意外,队伍也都迅速翻篇了。”该人士表示。
当时的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项目是亚冬会首金诞生的项目,外界关注度极大。由范可新、公俐、刘少昂和林孝埈组成的中国队一度在比赛中处于领先。遗憾的是,林孝埈在出弯道时冰刀碰到标志块摔倒。
林孝埈在赛后不断地表示自责,坦言因为自己失误导致错失金牌,对团队感到抱歉。“我觉得很难过,也因此哭过。”
另外,“在(男子5000米)决赛中,和韩国选手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最后阶段我有点失误,如果我没有失误中国队是不是就能拿到金牌了。觉得很遗憾,非常对不起我的队友们。”林孝埈说。
林孝埈选择加入中国队,起因和过程并不复杂。2019年,林孝埈与韩国队队友黄大宪陷入场外纠纷和舆论旋涡,被韩国冰联要求离开国家队。林孝埈在职业生涯黄金期遭遇重创之时,选择接过中国队抛来的橄榄枝。在2020年6月3日,林孝埈正式入籍中国。
在中国国家队,林孝埈的各项训练比赛事务均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他又迅速恢复了世界顶级水准,足以为国家队争夺国际赛事荣誉。多位中国短道速滑队运动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林孝埈的超越能力过硬。“其实早已经在很多国际大赛中充分验证过了,这个水平,在三个单项和两个团体项全部作为绝对主力,没什么好说的。”
当前,对于林孝埈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养伤。他对外透露,自己曾于2024年11月于世巡赛中左肩受伤,原计划12月接受手术,但正因为亚冬会迫在眉睫且需要争夺金牌,所以延迟了手术时间。
2月10日晚,中国国家队宣布林孝埈赛季报销,其无缘3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的2025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届时的中国短道速滑队还将以怎样的面貌展现状态,会进一步引发关注和对比。
中国队本应获得更好成绩
在外界看来,本届哈尔滨亚冬会,是米兰冬奥会周期内重要的练兵契机。中国短道速滑队为此的备战不可谓不充分。
米兰冬奥周期,中国短道速滑选择由执教过匈牙利队的名教头张晶挂帅,而此前代表匈牙利夺得奥运冠军的刘少林、刘少昂兄弟以及韩国冬奥名将林孝埈加入,都让外界认为,这支中国短道速滑队大有可为。
回顾比赛,中国队本有机会斩获更多佳绩,但因为实力层面以及短道速滑项目本身“不确定性”因素多重交织,阴错阳差之下打了折扣。
在男队屡遭意外的同时,女队反倒是在没有王濛、周洋等天赋超群的选手,仍由老将范可新领衔的前提下,实现超越韩国队夺得3000米接力冠军,大大提振了士气。同时,公俐、臧一泽、张楚桐也分别在长距离单项中站上领奖台。
中国短道速滑女队问鼎3000米接力冠军 图/中新图片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中国短道速滑主教练张晶赛后认为,中国女队和韩国女队的整体差距在缩小。“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在中长距离的耐力上,我们现在和韩国还是有一拼的。”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亚冬会结束后,中国短道速滑队目前已火速赶往欧洲,参加世界巡回赛意大利米兰分站赛,米兰也正是2026年冬奥会的举办地。
毫无疑问的是,国家队历来的最大目标是冬奥会。多位短道速滑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用“终极目标”去前瞻米兰冬奥会,目前中国短道速滑的基本盘和“主心骨”,还是男队的几位重点选手,同时混合接力,男子接力项目仍是中国队出成绩把握性相对较高的项目。而单项比赛的变数不亚于接力,更需要看运动员个人的实力储备和临场发挥。
“张晶指导由于此前长期在欧洲执教,给国家队带来的是更加前沿化的理念。和过去中国运动员往往偏重于单项不同,张晶指导的理念,是所有运动员都要在500米、1000米、1500米三项中全项提升能力和竞争力。既促进个人实力提升,也服务于接力项目选拔。”前述受访运动员表示。
“我们希望队员们可以从亚冬会吸取一些教训,积累一些综合赛事的比赛经验。”中国短道速滑主教练张晶赛后表示。
参考资料: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张晶:遗憾、收获、感动》新华社
《林孝埈:遗憾过后 冲刺米兰》新华社
作者:叶珠峰
编辑:胡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