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金山好人”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模范引领作用,金山区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借助网络优势,设立“金山好人榜”,月推季选,公开接受广大网民投票,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推荐和评选“金山好人”的活动平台。
经过网络点赞和专家评审,评选出2024年第四季度金山好人。名单如下,现予以公示。(排名不分先后)
公示时间2月11日起至2月17日止,欢迎广大干部群众提出意见,反映问题。邮箱地址:jinswm@126.com,来信地址:金山大道2000号金山区人民政府1号楼1503室(金山区文明办),邮编:200540。
胡保林,男,1966年4月生,枫泾镇新黎村村民。胡保林原本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互敬互爱,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可十几年前的一场事故改变了他原本的生活。事故中,胡保林双腿截肢,在妻子精心照料下,胡保林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他还做起垃圾分类志愿者,每天早晚开着电动轮椅,挨家挨户检查垃圾分类情况。2024年,胡保林一家平淡幸福的生活再次被打破,妻子周在云病倒。妻子出院后,胡保林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的重任,即使身体上有所不便,他也始终陪伴在妻子身旁,用实际行动诠释“患难见真情”。胡保林时常鼓励妻子保持乐观心态,并与她一起共同战胜病魔。夫妻俩给予对方的爱与照顾,不单是身体上的呵护,更是心灵上的慰藉和支撑。
刘枢,男,1992年4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干部,2023年7月来到枫泾镇卫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是同事身边的“好伙伴”,开展志愿服务,建言献策拓宽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思路。他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联系走访群众,开展慰问辖区党员群众、联系走访、洁美家园志愿服务、党的理论知识宣讲、交通安全知识科普等活动。他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情系群众办实事,助农为农促发展,为卫星村带来近百万元的农产品订单;多方联系协调,为金山北站停车场增设31个停车位,缓解金山北站停车难问题,助力卫星村实现乡村振兴。
朱迪,男,1993年10月生,工程师,上海金山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材料设备科科员。2013年入职后,他先后在养护科、材料设备科工作,将满腔的青春热血和汗水倾洒在公路养护岗位上,曾获得“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路政赛优秀养护个人”“先进个人”“优秀青年”“文明岗位”等13项荣誉称号。平时,他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多次参加公司与社区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2020年,他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2024年10月,得知自己与一名患者配对成功后,他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11月26日,经过近六小时的采集,他在华山医院成功捐献221毫升造血干细胞,成为金山区2024年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用实际行动,重新点亮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火种。
黄萍,男,1944年1月生,中共党员,1964年至1984年,任职于山阳人民公社党委宣传委员,2004年退休于上海市财税局第五分局。黄萍出生于山阳,年轻时任职于山阳人民公社(现在的山阳镇政府),对山阳这片热土有着浓厚的本土情结,退休后的黄萍投身于公益事业。2016年起至今,他坚持用方言为山阳镇东方村村民上课,每月两至三次,风雨无阻,累计200多节课,总时长超过300小时,备课笔记积累近30本。今年80岁的他还是社区顾问团成员,他关心小区文明建设和社区和谐,主动为社区老年活动室老人读报,暑期为社区青少年们组织“银发爷爷讲故事”活动,用山阳方言讲革命故事,既让小朋友不忘家乡语言,又熏陶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朱超,男,1986年5月生,上海金山酱菜调味品厂有限公司总经理,“闻万泰”酱菜制作技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曾获2021年“金山工匠提名奖”、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青年人才(我区唯一入选人才)。他生于酱菜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酱园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秉持着一丝不苟、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从基础的酱菜技艺到公司的运营管理,将“闻万泰”这块招牌越擦越亮。他守正创新,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同时,推陈出新,并远赴韩国学习,不断反思和实践,大幅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作为本土企业家,他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传承非遗文化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上,为学校、政府提供活动平台,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马保君,男,1968年1月生,廊下镇中丰村居民。2024年2月7日早上6点左右,在屋前拖地的马保君隐约听见河中传来呼救声,看到邻居吴女士在河中挣扎,马保君立即跑了过去。眼看吴女士离岸边越来越远,他马上伸手拉住吴女士,结果自己也被带入河中,湿透的羽绒服和冰冷的河水拖慢了施救进度。最终,他拼尽全力将吴女士拖拽到岸边,挽救了她的生命。
马鹤虎,男,1967年2月生,廊下镇中丰村人,是一位书法和国学的爱好者,也是一位古树爱好者。2010年以来,马鹤虎与妻子张咏梅根据《古树名木》一书寻访古树,将编号1-100的古树资料、照片和寻访过程整理成册,自费印了500本《古树100棵》。他呼吁更多人参与古树保护行动,将古树文化和国学流传后世。2022年9月,他在老家中丰村开办公益学堂,每周从市区赶回来上课,将他的书法、国学知识和古树情怀传递给附近村里的孩子们,涵养孩子们的德行。他与身为老师的妻子一起给这一方的乡亲、学子传道、授业、解惑。
施翀,女,1981年9月生,中共党员,金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金港湾”未成年人检察办案团队负责人。她始终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坚决以“零容忍”态度,依法打击各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她带领团队办理的一起司法救助案件获评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乡村振兴局加强司法救助协作典型案例,并被央视《守护明天》栏目专题报道;一起沪鄂两地五方联合救助被重度毁容妇女故意伤害案入选上海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优秀案例;一起性侵害智障女童案件入选上海市检察机关“加强监护监督”参考性案例。她强化综合履职,积极构建全区未成年人权益“大保护”工作格局,牵头推动金山区入职查询、强制报告、预防学生欺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未成年人消费权益保护、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支持未成年工劳动仲裁等工作20余项。先后获得金山区政法系统先进个人、上海市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先进个人等,所在团队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维权岗”“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检察机关集体三等功”“第五届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郭英杰,女,中共党员,1976年1月生,金山区辰凯幼儿园后勤主管,上海市五星志愿者。她热衷于参加各类志愿服务,为群众无私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自1991年加入中国红十字志愿者队伍以来,她不断扩展自己的服务范围,造血干细胞宣传服务、献血车服务、敬老院服务、文明城市创建、学雷锋服务、阳光之家、爱心暑托班、沙滩音乐节、金山区博物馆等,到处都能看到她的身影。2017年暑假,她只身一人远赴贵州山区支教两个月,为那里的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和温暖。2018年至今,她每年担任金山区“爱心暑托班”的志愿班主任,为未成年人暑期工作不懈努力。2023年以来,她坚持每月至少参加一次金山区博物馆志愿服务,为金山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韦兴富,男,1995年1月生,共青团员,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员。2024年12月16日,韦兴富在华山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2024年金山区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全区第65例捐献者。他在工作上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协同部门顺利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积极配合牙防所进行龋病防治、窝沟封闭和涂氟防龋。同时,身为团支部委员,深入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精神等,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和无偿献血活动,引导成员在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积极奉献,提升团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展现新时代青年风采。此外,自加入中国志愿者队伍以来,韦兴富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社区学雷锋、企业义诊等各项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总时长289小时,曾获2022年度金山区优秀志愿者。
编辑:何小燕
责编:干钰琼、陆辰丽
审核:陈建军、林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