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伟(知止)




我们在《西游记》中看过唐僧扫塔,他是从下往上扫,为什么呀?探其原因:
唐僧扫搭的第一层意思:这是佛法,修炼必须由下而上,由简入繁,哪会有人一步登天啊?即便有,那也是空中楼阁,厚积才能薄发,向内求,内圣而外王,人生不是盛宴,而是一场修行。人生无处不修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座珠峰,每个人的心中也有条臭水沟。


执念是一种追求,如夸父,如精卫;有时执念又是一个魔鬼,如现在很多欲望膨胀的人。所以王阳明先生的龙场悟道,格物致知,即念头,正念,人的每一天要经历千百次的纠结,天使和魔鬼在打架。哲学和科学本质上有共同的目标,追求真理。人类永远处于求知中。人类不会先衡量一门学问是否有用再去决定是否继续思考下去。同样,哲学也不会因为“有用”和“无用”而被人类有所取舍,实际上,你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哲学之中,人说到底就是“哲学的”存在。所以说,哲学永远不会消亡,因为人不能否定自己的本性。


人最为本质的东西就在于知觉的形成。只有觉醒和思考才能让人感觉还活着,人生客观的部分掌握在命运之神手中,就其本质而言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而主观的部分则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它会因情况变化而发生改变。


所以,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部条件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但每个人的生活都还会有一致的地方,这就好比虽然有一系列的变奏,但主旋律却保持不变。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管窥效应”。当你的眼睛只通过一根管子看东西时,你只能看到那狭长的一道,看不到管子外面的风云变幻。一件事盛行了,我们就用有限的信息,将自己牢牢裹在茧里,相信这就是世界的全貌。所见越是匮乏,所思越是固执。


人无法超越自己。一个动物被放置在某一环境里,它只能局限于自然给它安排的那个狭小圈子;人也是如此,人们追求幸福的努力永远都不会超出其本性所许可的范围,只能局限于能感觉到的范围;人所能得到的幸福的多少,从一开始就由他的人格决定了,即使是教育也无法使他的视野开阔。我们很难逃脱世俗的枷锁,在这种禁锢中,我们就会更加迫切地想去追寻内心的恬静。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可贵。——莱幸


所谓的“闻道”即求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我们乃至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甚至是我们硕大的银河系,放到茫茫大宇中不过是一粒尘埃。


我曾经为无数找我求字的人写过相同的一幅字——“做个俗人,贪财好色,有钱真好”,居然获得一致性的好评,我想:这或许就是当下芸芸的共同价值观吧!当真善美集体性丧失在人海,当人民币上的那个逝去的老人成为人类的真爱,当欲望汹涌澎湃,当时间这把镰刀无情地割在我们的脸上,当雨水冰冷地滴在心上,收拾好皮囊,出发吧!与天地日月来一场摧枯拉朽的邂逅,一场行走的盛宴!




唐僧扫搭第二层意思:人不活在过去,也不活在未来,而活在当下,眼前灰眼前扫,昨日已逝,未来不期。


我们活的每一天都是唯一的。你选择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必须慎重,因为这代表你生命的内涵。活在当下,认真地活。


所有的生命、美貌、才华都会败给一个东西,叫做时间。只有激情、爱、创造是时间的兄弟,不会流逝!岁月从不败美人,岁月从来爱激情,我们从来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来?将要干什么?因为我们不明白活着的意义。活着只有一个意义:活在当下。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万物皆变,此河流已经不是彼河流了。不错,一切都在变化,很多事情根本无法回到过去,与其对着逝去的河流空悲切,还不如珍惜现在,把握现在。睡着的时候,不能阻止河流与时间的流淌。先哲们那悠远的声音至今仍在耳边回响,千万要记住: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珍惜值得你珍惜的一切。


“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叔本华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拥有的想放弃,没有的想拥有,也许这就是生活。但生活也同时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可能失而复得,如健康、金钱、地位、朋友等,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便不会再有,如青春、生命。




唐僧扫塔的第三层意思:回头脏,每扫一层,回头一看前面一层又脏了,说明你成熟了,对前面做的一些事一定会觉得幼稚可笑。《道德经》中曾讲过:顺其自然!


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源,整个世界,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永不停息燃烧着的火焰。由此,他得出了“万物皆流,无物常住”的结论。


比如,你爬山的时候,通往山顶的路和下山的路也已不是同一条路了,因为万事万物大到宇宙、小到原子,都在瞬间即逝地变化着。这条路上肯定有树叶落下了或者地上的树叶改变了位置,泥土中间和表面蚯蚓、虫子、细菌正在穿梭,而泥土自身的一部分也在腐烂,一部分正在化为石头,只不过人类的肉眼无法明察罢了。


大文豪临终前的最后一首诗,道出了人生的一切真相: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首诗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述出禅宗史书《五灯会元》中高深的禅理,展示出了人生三层境界:第一层,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层,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层,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结语:
假如我能在精神的挂毯里度过此生,就不会有深渊般的境遇令我恸哭。所以,这短暂的一生,我们终将失去。你不妨大胆一点,爱一个人,爬一座山,追求一个梦想……
乙巳正月初九于中缅边境



作者简介

王伟(知止),著名书法家,作家,诗人,房地产CEO。

心有八爱:写字,码文,插花,登山,玩茶,收藏,舞者,厨艺。

自幼学诗习书,饱读古今经典,以苏东坡为偶像,以王羲之为榜样,将有趣灵魂落于文字,将魏晋风华融于笔墨,作品满含蜀风雅韵,尽展云天襟怀。



代表作:《珠峰赋》《贤才赋》《英雄论》《巴渝大地赋》《西蜀记》《昆仑山赋》《长江赋》《秦岭赋》《易经与书法》《书赋》《酒赋》《茶赋》《云南赋》《温州赋》《中文赋》《千年孤独,高山仰止——纪念苏轼逝世921年》《吊东坡赋并歌》《人间逍遥是庄子》《人间有趣王小波》等。曾出版作品集《白昼之光》《明月清风》《中国当代作家精选》等,发表诗文几百万字。

诗观:思想是文章的母亲,哲学是文章的近邻,境界是文章的灵魂,张力是文章的生命力。有天地正气,有爱的力量,有温度的生命,有氧气的文字,有深刻的思考,于虚无的内心种植芳香,苟且而深情。书法观:书法,骨子里的中国艺术。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为书写注入生命的意义,于灵魂深处铺开时光,笔墨穿行,长河流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