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公布了2025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数据。其中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分别以29.6万辆、12.1万辆和6.59万辆的销量排名前三。

紧接着比亚迪发布了一个全民智驾战略,说全系车型,都给配智驾技术,系统叫做天神之眼,C计划没配激光雷达,10万以下是多数搭载,也有少部分不给搞。

就在比亚迪发布会前一天,长安搞了北斗天枢2.0计划,打算在10万级别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和天枢智驾系统。

现在长安昨晚,比亚迪紧跟着就宣布辅助驾驶技术下放,首先难受的肯定是一众新能源,新能源车企配高智能辅助驾驶的,售价在30万左右,现在比亚迪放到了20万,售价高的企业难受。

辅助驾驶和比亚迪的C计划差不多的,售价也得15万,长安和比亚迪下放到了10万,售价平价的也难受。

长安要下放技术,比亚迪也要下放,这技术不是什么新技术,是给配不给配的问题,对消费者来说,问题不是智能不智能,是价格优惠不优惠,不是功能完备不完备,是将辅助驾驶的价格区间。

现在搞这个举动,不是因为比亚迪搞完了,放出来了,而是早就搞完了,选个合适的时机放。时机就是这几天上个月汽车销量汇总完了。

长安和比亚迪的共同举动,其实是为了对抗吉利的崛起。

今年1月份,吉利超了比亚迪,比亚迪虽然总量多,但是其中包括6.6万辆出口。吉利销量总量不如比亚迪,但出口只有2.67万,一来二去国内市场销量还领先比亚迪好几千。

长安1月累计销售27.57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是6.7万辆。老大老二打架,很容易把老三打没,因此最先发力的是长安。

比亚迪要第二个发力,不是单看国内销量,吉利领先了。主要是因为比亚迪的许多品牌经销商压库。

车企为了搞一个更好看的全年数据,喜欢在年底突击卖车。经销商面对车企强行压库,讨价还价的资格其实不够,所以很多经销商被迫买了一堆车,回来就压在库房。

车企的年终销售数据是很好看,但是车没有到消费者手里,经销商年底各种优惠,还是不能把所有车卖完,于是必然影响第二年开年销量。

吉利销售节奏比较稳健,当然一方面也是产能原因,想压也压不出来,于是没怎么压库,今年1月卖的比去年12月还多,但是比亚迪去年12月销量超50万,今年1月加上出口就30多万。

综合原因下来,吉利就突然让市场变了一个月的天,比亚迪不能保证这一个月变了,后面还能变回来,吉利也不能说自己赢了一个月,就月月都能赢。

巧合的因素还是太多,吉利可以稳扎稳打,但是比亚迪扩充的产能,是没有办法一下子消失的,厂子建了,工人雇了,生产线开了,生产出来的车就得卖。

不然就得出事。

长安的销量是第三,要自保可以理解。

比亚迪是一家公司,不会供给侧自己放弃自己的产能,那就只能继续大战,吉利的电动汽车上来了是吧?

那我就继续加量不加价,把市场夺回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