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5种传统食物记得吃,4件事别忘做,寓意红红火火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正月十五这天一过,“年”就算是过完了,人们又开始回归正常的生活。因此,人们非常重视这一天,就想把这一天过得热热闹闹的,以便新的一年能够红红火火、顺顺利利!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汉文帝为纪念平吕之乱后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的胜利而设,也有源自道教“三元说”等说法。主要习俗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以及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传统民俗。
之所以正月十五这天叫“元宵节”,是因为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夜”为“宵”。加上,正月在古代又叫“元月”。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在道教中,正月十五这天是“上元节”,源于道教“三元”的说法。
古代道教看待宇宙和自然事物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他们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天、地和水三个元素组成的。并且,他们还派了“三个官”来管理,即“三元”。
正月十五这天是“上元节”,由天官紫微大帝来管理,主要工作是“赐福”。例如,在《梦粱录》中就有记载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是“中元节”,由地官清虚大帝来管理,负责赦罪,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这天人们要向地官祈福,赦免亡灵的罪过,解救“倒悬”之苦。
农历十月十五这天是“下元节”,由水官来管理,负责解厄。主要工作是校戒罪福,为人消灾。人们会在这天祭祀水官祈求水官庇佑,以获得福祉、消除灾厄。
总的来说,正月十五这天不仅是元宵节,还是上官赐福的日子。在旧时,人们不仅这天会去赏灯、彩灯迷、看表演,还会去三官大帝庙和村周围挂有三官大帝像的庙宇烧香磕头,祈求天官赐福,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无灾无祸、五谷丰登。
正月十五元宵节,5种传统食物记得吃,4件事别忘做,寓意红红火火!
一、正月十五吃“5样”
1、汤圆
汤圆,别称“汤团”“浮元子”,是我国汉族元宵节传统小吃之一。这天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生活美满,表达了古代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盼。
当然,在我国北方地区虽然在元宵节这天也吃汤圆,但吃得更多的是“元宵”,寓意是一样的。
不过,汤圆的馅种类更多一些。例如,芝麻馅、花生馅、豆沙馅、玉米馅、番薯馅、红豆馅、火腿馅、腊肉馅和豆腐馅等等。
2、红烧肉
正月十五这天是一个寓意红红火火的日子,自然少不了红烧肉。所以,这天我们别忘了做一道红烧肉吃。
3、鱼
正月十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餐桌上必然要有鱼,并且,讲究不能一次全吃完,寓意着“年年有余”、“富贵有余”。我们也可以做一道剁椒鱼头,寓意“鸿运当头”。
4、丸子
正月十五这天我们也可以吃圆圆的丸子,寓意着团圆、美满、幸福。还可以做“四喜丸子”,寓意福禄寿喜到家来。
5、芹菜炒牛豆干
芹菜寓意着勤财,豆腐,寓意着“兜福”、“都富”。这天吃芹菜炒豆干,寓意着新的一年财源广进,生活富足。
二、正月十五“4要做”
1、要开灯
正月十五这天是“上元节”,记得要把家里的灯打开,最好是彻夜不关,让天官看清家里的实际情况。并且,天官喜乐,要燃灯,这样好多赐福。
2、兜不空
听身边的老人们说,上元节是天官赐福的日子,这天讲究兜里揣点钱,寓意着招财进宝。并且,也要往孩子兜里揣上糖,寓意新的一年里能够生活甜蜜。
3、要“躲”
正月十五这天是满月,受月球引力的影响,这天地球上的磁场不稳定。因此,按旧时民间的说法,有些属相的人要“躲月”,以图吉利。
今年是属蛇的本命年,因此,属蛇和与其相关的属相按习俗可以考虑“躲月”,分别是属蛇、属猪、属猴和属虎的人。
“躲月”是非常久远的一个习俗了,简单了解一下就行,没有必要非得照做。如果,有人想“躲”,可以在月亮最圆时刻的前后半个小时待在家里就行。今年月亮最圆出现在,正月十五当天的20点30分12秒。
4、送花灯
有些地方的人们也会在元宵节这天来祭祀祖先,其中,送花灯就是用来祭祀先人,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之情的。
人们相信,每个人都是有“累世福报”的,他走的时候不会都带走,有一部分会与他的牌位有关。所以,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别忘了送花灯,怀念和感恩逝去的亲人,以获得福报和保佑。
正月十五天官赐福日,我们可以留下一句: “主家财门大大开,天官送财来。一送千年宝,二送万年财,三送平安福到来,大吉大利把门开,恭喜发财。”为自己和家人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