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里,亲戚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靠着人情往来的“礼尚往来”维系的。
今天你家有事,我随一份礼;明天我家有事,你再回一份礼。
一来二去,关系就维系住了,至少表面上能过得去。
但是,随礼这件事,很多人不会办,甚至越随越生分,甚至弄得亲戚之间有了嫌隙。
随礼这事,不只是掏钱,还讲究方式方法。
01
金额要合适,别太抠,也别太大方。
随礼最怕的,就是“随不到点子上”。
金额太小,别人看不起,觉得你来走个过场,没诚意;金额太大,又让自己吃力,甚至给别人带来压力,反而成了累赘。
现实中,有些人随礼,抠得要命,明明家境不差,给人随的礼金却低得离谱,连桌饭钱都不够。
你说,这让人怎么看?亲戚还能热情相待吗?
但也有些人,为了面子,或者想在亲戚面前“炫耀”,直接随出一个天价。
这种做法也不可取。
因为礼金这事,是要“还”的。
今天你给了别人这么多,改天轮到你家办事,对方如果没能力还,就会有压力,甚至干脆避而不见。
所以说,随礼最重要的是适当,和对方的关系、自己和对方的经济水平都要匹配,别抠门,也别装大方。
02
关系再近,也要走个形式,别什么都不随。
现实里,有些人总觉得,自己跟亲戚关系好,不需要走这些“俗套”的礼节。
比如亲兄弟、亲姐妹,甚至是特别要好的表兄弟、堂兄弟,觉得随礼这种事无所谓,随不随都行。
于是,到了人家大喜的日子,自己空手去了,吃喝倒是不落下,但一分钱没随。
这样的行为,表面上看似乎很亲近,但实际上,是在给自己埋雷。
因为人情往来,不是看亲疏远近,而是看礼数周不周全。
哪怕关系再好,该随的礼,还是要随。
即使不想用金钱衡量,也可以用别的方式,比如送点实用的礼品,或者提前帮忙张罗。
但千万不要什么都不做,否则时间久了,亲戚之间的关系就容易变味,变成“光吃不随”的局面。
03
该还的礼,一定要还,不能少了人情债。
随礼这件事,说白了,就是一种“人情债”。
你今天收了别人的礼,哪天别人有事,你也得回过去。
但有些人,偏偏就爱“赖账”。
比如自己家办事的时候,别人随了礼,等到别人家有喜事,他却装傻充愣,装作不知道,或者随得远远低于当初别人给自己的数额。
这种行为,在人情社会里是大忌。
现实中,有些亲戚,自己办事的时候,恨不得让所有人随礼;等到别人办事了,自己就缩着不动。
时间久了,亲戚圈子里都会有意见,甚至会传出“这人抠门、只进不出”的名声,关系自然也就生分了。
随礼这事,说白了,是个互相尊重的过程。
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
所以,收到过的礼,一定要还回去,做人讲究个“礼尚往来”,才能长久相处下去。
让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里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