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妈说:
关于腺样体,我们已经写过很多篇文章来科普了,前几天听我的朋友young妈说起她儿子做“扁桃体腺样体双切”手术的事情,我觉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她的经历。
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
young妈儿子已经8岁多,理论上来说可以等待腺样体自然萎缩,但是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孩子同时出现了扁桃体肥大、鼻窦炎、口呼吸等症状,而且出现了腺样体面容。
眼看着好好的娃可能会越长越丑,没有一个妈妈会不焦虑的,同时还有日复一日的“呼吸阻塞”问题。但要不要手术,却不是那么轻易就能下决定的事。今天这篇文章,young妈详细记述了儿子医治鼻炎、腺样体、扁桃体,最后还是走向手术的全过程,希望能给有相同困扰的妈妈们一些参考。
文/young妈
01
和鼻炎的漫长“战争”
现在回想,从我儿子2岁多起,我们全家就开始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一开始是鼻炎症状占上风,尤其是到了秋冬季,鼻塞、流涕、鼻子痒、打喷嚏,基本就没有通畅的时候。
那时候我带他跑了好几家医院,测了过敏源,确认对尘螨过敏,陆陆续续使用了各种鼻喷激素、抗过敏滴剂等,但都没什么效果。
到他四五岁的时候,我发现他晚上睡觉呼吸声很重(不是呼噜声),也有点张嘴呼吸的倾向,于是去医院做了鼻咽镜,显示腺样体75%堵塞。
但医生给出的方案里没有提到处理腺样体,只告诉我们用脱敏疗法,继续治疗过敏性鼻炎。
脱敏疗法分为舌下脱敏和皮下脱敏,我们选择的是简单一点的舌下脱敏,每天往他舌下滴几滴药水(每个阶段滴数不同),总周期长达3年。
操作虽然不复杂,可日复一日坚持也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滴了1年多,还是没看到很明显的效果,也就逐渐停药了。
这段时间里,他已经养成长期口呼吸的习惯了,而且后果很快显现出来——上唇凸出,门牙大,齿缝宽,下巴有后缩倾向。
是否要手术切除腺样体?这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盘旋,但我有一股执念,就是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先保守治疗。
毕竟全麻手术,听上去真的有点吓人。
02
逐渐接受手术方案
终于,到2023年冬天,儿子7岁多的时候,情况变得非常严重。
家有同款娃的老母亲一定能体会我的心情,几乎一整晚,我听着他艰难地呼吸,每次呼吸动作幅度都非常大,像要花费全身的力气,但即使这样呼吸还是很不通畅,从鼻腔喉咙里传出巨大的呼噜声。
我心急如焚,凌晨三四点大睁着眼睛,到处查有没有什么手术之外的解决办法。后来找到了一个“抗生素+布地奈德”滴鼻的方子,第二天我立刻去药店买了药,效果的确明显,当天晚上睡觉,他就一下子“静音”了。
这个方法可以使腺样体萎缩,但对扁桃体不起什么作用,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不能长期频繁使用。
滴药半年后,他睡觉又故态复萌了,侧着睡稍微好一点,平躺着就完全不行,总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后来我才意识到可能是扁桃体肿大引起的。
其实从上小学开始,每次体检,他的扁桃体都是二到三度肿大,只是由于发炎次数不算太多,所以我一直没觉得有必要处理。
直到他的睡眠质量再一次越来越差,我真的有了种“黔驴技穷”的感觉,心里知道,只能做手术了。
长痛不如短痛,两害相权取其轻,我用这些道理,一遍遍地说服自己。
今年放寒假后,我第一时间带儿子去挂了个号,医生看了喉咙,说扁桃体二到三度肿大,同时开了鼻咽镜检查和睡眠监测。
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腺样体堵塞50%,基本正常,有鼻窦炎和鼻甲肥大。
我原以为睡眠监测要在医院里做,但其实就是把一个很小的仪器带回家,晚上睡觉给他戴上,持续监测8小时左右就可以。
操作也很简单,把仪器戴在手腕上,另一端固定在指甲盖上,用胶带缠紧防止脱落。
第二天早上到医院后,我们拿到了睡眠监测的结果,幸运的是,他尚且没有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
医生告诉我们,他虽然腺样体比较正常,但是扁桃体长年肿大,引起口呼吸,已经对牙齿发育和面容都造成了影响,所以还是建议手术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
这次我甚至一点都没有纠结,果断同意了医生的建议,约好1月9日做手术。
03
手术没有想象中可怕
手术前一天要做各种检查,包括抽血、做心电图、拍胸片,等所有结果都出来后,再去麻醉科进行评估。
由于结果要下午4点后才能全部出来,中午,我带着儿子在长沙市中心尽情地“逛吃”了一番,还看了部电影。我告诉他,明天做手术后将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正常吃饭,所以今天可以实现零食自由,他很开心。
我们约的是日间手术,9日一大清早,先进行入院登记,然后换好衣服,打好留置针,在病房等待。
等待期间最难熬的是肚子饿,只能让他实现“平板游戏自由”来对抗饥饿了。
一直等到将近下午1点,才得到通知可以进手术室了,儿子很紧张,抓着我的手问我手术有没有危险,还说自己腿都吓软了。
但当他自己一个人走进手术室时,倒是很淡定,连头都没回。看着门在我们中间关上,儿子瘦小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我心中酸涩不已。
整个过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据儿子自己描述,护士先领着他到一把椅子上坐下,前方有个小电视放着《熊出没》,天气比较冷,护士还给了他一块毯子盖在身上,他心里的紧张感一下消了大半。
等了十几分钟后,儿子被安排躺在手术台上,麻醉师说了一声:准备睡觉了。等他醒过来的时候,手术就已经结束了。
而等在外面的我们,则是在手术开始一个多小时之后,被告知他的扁桃体已经顺利切除,医生还把切下来的组织给我看了一眼。(腺样体采取的是消融术,所以看不到切下来的组织)
看着两大坨血淋淋的扁桃体组织,想到就是它们一直堵塞着儿子的呼吸道,我心情很复杂。
儿子被推出手术室时,脸上表情很平静,看到他的状态不错,我才彻底放下心来。
回到病房后,儿子比划着双手想说点什么,我把手机放在他面前,让他用手写打字,他写下的第一句话是:手术做完了吗?
我连忙说,全部做完了,再休息一会就能回家了。
输了一小瓶药水、做了20分钟雾化,当天的治疗就结束了。护士嘱咐,两小时内不吃不喝不睡觉,两小时后可以喝点冷水。
药水输完,留置针一拔掉,解除了束缚的他立刻恢复了些许活力,又开始坐在床上玩平板游戏。
手术结束两小时后,他喝了大约200毫升水,没有其他不适,便出院了。
和单切腺样体不一样,扁桃体腺样体双切后,饮食方面必须特别注意,只能吃冷的流质食物,以免刺激伤口。
我发现,可以按照做婴幼儿辅食的方式来给他做饭,配方奶粉、婴儿米粉、面条、肉泥等,质地细软,而且还添加了一些营养素,是非常好的食物。
目前术后第12天,他的伤口恢复得很好,也能正常说话了,只是还不能吃硬的、烫的食物,到第14天时就基本可以正常饮食了。
最大的变化是,他的睡眠质量提升了不止一点半点,呼吸非常平稳,也不再翻来覆去了,一夜睡到大天亮,第二天精神抖擞。
一路“斗智斗勇”走来,我有几点感触想和妈妈们分享。
1、耳鼻喉是一个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肿大、中耳炎都会互相影响。儿童非常容易患上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及流行性感冒等,如果反复发作,腺样体会迅速增生肥大,加重鼻阻塞,阻碍鼻腔引流,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因此,当孩子出现呼吸不通畅、口呼吸时,要全面综合考虑是什么原因引起。
2、虽然很残酷,但不得不承认,相当大一部分的保守治疗,最终归宿都是手术。所以,如果问题已经严重到了影响正常生活,不妨尽早做手术,孩子受的罪会少很多。
目前的手术技术很成熟,鼻内镜结合低温等离子的使用,使得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更加精准化、微创化,手术中几乎不出血,患者术后痛感小,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心。
3、“腺样体面容”是令众多家长谈之色变的问题:上颌骨变长、下颌后缩、硬腭高拱、牙齿不齐、嘴唇变厚等,好好的孩子可能会越长越丑。除了腺样体的问题外,扁桃体肿大、鼻炎、鼻窦炎、鼻甲肥大使得呼吸阻塞,不得不张口呼吸,也会形成“腺样体面容”,必须引起重视。
如果危害已经形成,做完手术之后,也不会自动恢复正常,要到口腔颌面科就诊,进行专业矫正。
4、由于切除扁桃体后需要吃冷饮冷食,手术时间最好选在天气热一些的时候,冬天吃一肚子冰凉的食物,滋味实在不太好受。
近些年来,鼻炎、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等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孩子遭罪,父母焦虑。对此,我们能做的是对症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多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强身健体,用自身免疫力来抵挡疾病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