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在这几天有了更具象化的认知。
2月10日,比亚迪在深圳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将智驾下沉到10万元以下。
就在前一天,长安连夜“抢跑”比亚迪,发布了智能化战略,并喊出“全民智驾”的口号。
怎敌他、晚来风急,今年的价格战伴随着价值战同时开启,车企换了新战场,决战智驾平权。
“卷价值”
加速战略布局,抢占智驾市场。从最近两天长安和比亚迪前后脚的发布会就可见一斑。
变革的“奇点时刻”已经到来,特别是技术加速进入“端到端”时代,使用大模型的智驾系统,或将颠覆此前的行业格局。比如,长安和比亚迪都先后宣布完成DeepSeek的深度融合。
2024年开年,比亚迪秦(参数丨图片)以7.98万元开打价格战,转眼一年后,比亚迪以更低价格向新能源汽车市场开打价值战
昨晚(2月10日),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宣布,全系车型都将搭载高阶智驾,包括10万元以下、10万-20万元级及20万以上车型,如汉、唐、宋、海豹、海狮、海豚、海鸥等各个车系/车型。
秦L DM-i智驾版9.98万元起步,秦PLUS DM-i 智驾版7.98万元,海鸥智驾版本甚至仅需6.98万元。智驾版新车型主打一个“加配不加价”,指导价与此前车型相同。
也就是说,这次发布会的亮点不光是20万、 10万级别搭载了智驾,就连只卖 6.98 万起的海鸥,也安排了智驾
无独有偶,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月9日的发布会上,也将“加量不加价”列为关键词。“此次‘北斗天枢2.0’计划,标志着公司加速向智能化转型。”
以深蓝S07为例,其推出的3款DEEPAL AD PRO版车型,增程版价格不变,纯电版降5000元,相同配置下AD PRO版本比华为乾崑智驾ADS SE版本售价低1万元,在价格层面做了两种方案进行区分。DEEPAL AD是长安自研的智驾系统,支持车道居中、交通拥堵、智能泊车辅助功能,但高速NOA领航、远程智能泊车、离车泊入等功能则需要等后续OTA推送。
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卷”之于汽车行业,愁绪不断。2024年,面对行业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已经有不少车企负责人喊出“卷价格不如卷价值”的口号,希望通过恳切呼吁将行业发展拉回正轨。“我们不善于卷价格,更擅长卷价值,卷智能化、卷豪华舒适、卷安全、卷高质量,卷卓越的用户体验。”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曾表示。
为了佐证鸿蒙智行不一样的高价值感,2月11日,余承东还借势“智驾平权”的热点,疑似隔空喊话比亚迪,“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华为鸿蒙智行是断代领先!本月我将为大家揭晓尊界的核心黑科技,一起看见智慧出行的未来!”
显然,从长远来看,“智驾牌”比单纯的“降价牌”在消费者端更有影响力,而且,一味降价对品牌是极大伤害,还会影响到未来的高端化。
更关键的是,价格实在是“卷不动”了,最近特斯拉、小鹏等品牌开年即推购车福利,不再直接强调价格猛降多少,而是通过5年免息等金融手段进行变相促销。
智驾下沉
如何实现“智驾平权”?这已经成为多家车企比拼的新方向。
比亚迪“21箭”齐发,在10万元以下和20万元出头的价格区间带实现了密集覆盖,目的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长安也制定了一个详细“时间表”:基于SDA平台以及天枢大模型赋能,长安天枢智驾系统将于8月份率先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首发极黑环境、极端天气的避撞功能,夜视通行能力同级最优。
朱华荣还宣布,长安汽车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产品,所有品牌乘用车将全面向数智产品转型,从2025年起,不再开发非数智化新产品。未来三年的新车将全系标配智驾接口。到2026年,长安天枢智驾将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到2028年,将进一步实现全场景L4级自动驾驶功能。
低价车型的智驾是智驾领域的最后“蓝海”。此前,高阶城区智驾功能多在30万元以上的市场进行覆盖,而占据汽车销量半壁江山15万级汽车则长期配置的是低阶智驾功能。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年10月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中提到,ALC自动变道功能在乘用车整体渗透率为7.9%,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为20.1%,而且主要是搭载于24万元以上的产品。
如今,在政策、资本、企业和技术共同推动下,“智驾平权”时代近在眼前。招商证券研报认为,高阶智驾预计未来两年将快速普及至10万—20万元汽车市场。
但显然,车企已经等不及了,以长安、比亚迪等为代表,直接将智驾的门槛拉低至10万元以下。
“高昂的价格,导致2024年中国售出的车辆只有不到10%的有高阶智驾,而我国70%的汽车消费者都是购买20万元以下的车,这使得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智驾。”王传福表示,“今天我在这里正式宣布,比亚迪‘天神之眼’,开创全民智驾的时代。”
开年“卷价值”,长安、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瞄准的正是智驾领域低价车型的这片蓝海。
智驾拐点
智驾虽然喊了很长时间,但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各大车企笃定2025年将成为智驾的突破之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人都认为智能化是比亚迪的一个短板,尤其是智驾,总让人觉得它“慢半拍”。如今,比亚迪终于补上了新能源汽车的最后一块“智能化”拼图。
800V高压平台、升压充电技术、双枪超充技术、复合直冷技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刀片电池、易四方、云辇等,这些都曾是比亚迪电气化技术工具箱里的秘密武器。
相比电气化,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储备也不容小觑。2024比亚迪梦想日发布会中,比亚迪展示了行业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璇玑架构)、首创双循环多模态AI(璇玑AI大模型)、DiLink100智能座舱平台、DiPilot智能驾驶平台、“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
此后,这些智驾不仅应用到方程豹、腾势等高端品牌上,还将逐步下探到汉、唐系列上。
看似厚积薄发,其实早有布局。比亚迪在过去一年悄然完成智能化的全副武装:5000人智驾团队、11万名工程师、1000亿元专项投入,自建AI超算中心。更重要的是,2024年,比亚迪以427万辆的“销冠”底子,构建了一个规模化壁垒。在成就新能源汽车霸主之位后,比亚迪又向智驾市场发起新一轮猛攻
早在智驾领域已有布局的长安也不甘示弱,坚持自研+合作“两条腿走路”,不仅深蓝、阿维塔与华为之间的深化合作拨云见日,自研的高阶智驾也崭露头角。
去年12月,深蓝销量实现倍增,达到3.66万辆;阿维塔三个月破万,12月销量达到11067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产品备受青睐,而逐步实现的智驾平权也深刻影响着年轻一代。
不过,要推动智驾普及,仅仅依靠第三方的力量远远不够,长安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千人智驾团队,自研方案计划从低阶向高阶智驾过渡,率先将在长安启源上实现应用。2月10日,首款量产搭载DeepSeek车型长安启源Q07发布,正式开启了长安汽车的“智驾元年”
“卖铲子”也开始磨刀霍霍,抢抓智驾红利。去年12月,地平线CEO余凯就表示,地平线征程家族车载智能计算方案累计已出货超700万套,征程6系列已获超20家车企及品牌的平台化定点,自2025年起将助力超100款车型搭载中高阶智驾功能上市。
“以前智能驾驶可能是个摆设,但如今大家觉得智能驾驶真的是每天都会用的。”余凯真切感受到,智能驾驶确确实实迎来拐点了。
爱点评
产业变革由技术革命催生而成,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变量。而技术变革已经在一些领先的车企率先行动。无论是比亚迪,还是长安,都代表着自主品牌在智能化转向上快人一步,这对合资品牌更是形成了挤压。2025年,合资品牌的日子恐怕会越来越难熬。至于消费者的心态,也面临艰难抉择:到底是早买早享受,还是等待自主品牌丢出“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