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政府愿意花巨资加高改道,也不愿意满足我提的条件?”
在金溪县新落成的G206绕城公路上,一座被混凝土高墙包围的孤岛式民宅最近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甚至还有很多人专程过去打卡。
这座被网友戏称为"金溪之眼"的二层小楼,在无人机镜头下如同镶嵌在柏油路面上的瞳孔,记录着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印记。
房主与政府的补偿拉锯战持续数年,最终造就了这个现代版"路中房"的奇观。在公路通车后,房主直言后悔!
道路升级背后的阵痛
作为纵贯五省的交通大动脉,G206国道在金溪县城的穿行轨迹,见证城市的发展。二十年前还处于郊外的国道,随着城区扩张逐渐被居民区、商业体层层包裹。
路边商店老板对此深有体会,巨大的车流量导致过个马路得耐心的等待车流间隙,有时车多站等5分钟也过不去马路。
事实上,这种"马路穿心"的规划困局在中小城市尤为常见。原本承担城际运输功能的国道,随着城市边界外拓被迫转型为市政道路,上万的车流量让县城居民苦不堪言。
更严峻的是道路安全,巨大的车流量会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面对日益尖锐的矛盾,投资6.8亿元的绕城公路项目在2019年启动。新线路规划在县城外围划出优雅弧线,理论上既能分流85%的过境货车,又可释放老城区的空间压力。但在施工蓝图落地时,一户人家的院落正巧躺在规划路面的"靶心"位置。
“就像赌博赌输了一样”
72岁的房主黄平至今记得2017年那个秋天的早晨,测量人员在院墙上画下的红色"拆"字。当时政策给到黄平这栋2层小楼给出的补偿方案是160万补偿加两个拆迁指标,但指标要求分两年兑现。
这个条件在邻居们眼中已属优厚,有些刚好被划分在拆迁边缘没能如愿的邻居,更是对能拆迁的人家羡慕不已,他们无法理解黄平为什么不满意。
除了黄平之外,所有拆迁户都圆满的完成搬迁,有的甚至已经住进了新房。面对黄平的要求,邻居、居委会、村干部、县里领导都曾上门劝说,但却仍没有达成一致。
160万的拆迁补偿,还带两个拆迁指标,无论怎么看,这个赔偿已经是不错的了。那么为什么黄平坚决不同意呢?关键点就在于这两个拆迁指标只能一年给一个,而黄平膝下有两个儿子,他希望能够一次性拿到这两个指标。
黄平的坚持让谈判陷入僵局。拉锯战中,补偿条件逐步加码到3个指标,政府答应给三个拆迁指标,再加上160多万的补偿款,但就在签协议前,关于补偿款再度出现分歧,事情就这么放了下来。
由于黄平的要求难以解决,施工方便放弃了拆迁。随着工程推进,施工方在宅院四周筑起5米高的隔音墙,原本畅通的村道被路基截断,最终演变成需要钻涵洞进出的孤岛。
有趣的是,当政府花数万元为其改造出入通道时,黄平却把这视为谈判筹码,他想不通为什么政府愿意花大价钱去改造原定设计规划,还为了他们方便专门设置了一道门,却不愿意满足他的要求。
黄平对此非常的后悔,自称这种感觉就好像赌博赌输了一样,无法从头再来。
其实政府的顾虑也能理解,指标分配涉及土地规划,不是菜市场讨价还价,如果答应了黄平的要求,那么对其他拆迁户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更何况工期无法拖延,事关金溪县城所有百姓的日常生活,无法因黄平一户谈不拢就无限制的延期,只能妥协修改规划,将黄平的房子给“让”出来,尽力保证他们的生活。
“不解决坚决不搬”
随着"金溪之眼"成为网红打卡点,每天都有自驾游客特意绕道,就为拍摄"马路中央的倔强"。抖音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千万,网友戏称这是"最硬核的环岛建筑",更是有人专门驱车1200公里,只为在这里打卡。
不过,黄平依旧的安全隐忧也在持续发酵,尽管尚未正式通车,但开始进行试通车已经有了车流,尤其是夜间试运行的渣土车已震得门窗哗响。
为了黄平的安全,路政部门在房屋四周加装防撞栏和警示灯,原本简陋的圆形管道人行通道也进行了升级。
可即便如此,黄平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目前房子依然是有水有电的,但是并没有厕所也没有厨房,这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关键是还没有网,连电视都看不了。不过,即便生活上已经出现了困难,黄平也是强硬的向记者表示:问题不解决,就一直住在这里。
可如今道路已经建成,房屋是否拆迁还是个未知数,黄平又该何去何从呢?
贪心是人的本性,而城市注定会向前发展,拆迁难题也会出现,但随着相关制度越来越完善,“钉子户”导致工程停滞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人心不足蛇吞象,“金溪之眼”的出现,本质上还是黄平不愿做出让步。
不久之后,G206绕城公路就会正式通车迎来首批车流,到了那时"金溪之眼"或许还在道路中央。
你们对于黄平的遭遇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