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2月11日讯(记者 赵昕睿)节后,政策端推出首个大 “礼包”——《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也点燃了并购重组业务领域的热度,券商在这场盛宴中如何布局并购重组业务,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综合能力成为了重头戏。
2月7日,证监会制定了《实施意见》,对五篇大文章合力提出18条政策举措, “并购重组” 一词贯穿全文,出现多达 18 次。某投行资深人士分析,证监会对并购重组如此高度关注,充分彰显了其在资本市场中的关键地位日益提升。从产业并购需求释放、跨境并购业务拓展,到并购基金发展得到鼓励,这些都为券商参与并购重组交易市场带来了崭新机遇。来看关于并购的重点表述:
1.鼓励科技型企业开展同行业上下游产业并购,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开展并购重组。
2.支持上市公司收购有助于强链补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优质未盈利资产。
3.支持科技型企业合理开展跨境并购。
4.提高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采用适应新质生产力特征的多元化估值方法。
5.完善吸收合并制度规则,支持上市公司开展吸收合并。
6.鼓励科技型上市公司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等多种支付工具实施并购重组,建立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
7.推动并购重组审核简易程序落地见效。
8.鼓励并购基金发展。
事实上,开年之际,券商对并购重组业务的重视便释放出强烈信号。新年伊始,数十家券商董事长就对 2025 年业务走向与布局展开新展望,“并购重组” 一词在中小券商致辞中频繁出现。自 2024 年一系列并购重组相关政策落地后,多数券商敏锐捕捉到其中的政策机遇,纷纷将并购重组市场视为重要业务领域,甚者将其作为投行业务的突破口,致力于提供更全面、专业的金融服务。
如今,并购重组浪潮来袭,2025 年券商们如何布局该项业务、聚焦哪些产业领域,成为市场各方密切关注的核心话题。记者深入采访多家券商,从布局亮点与产业趋势入手,进一步探索券商并购重组业务面貌图。
券商已跑步入场,抢占并购 “蛋糕”
《实施意见》中提到,2024年下半年来,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产业整合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尤其是集成电路等硬科技行业领域并购重组活动显著增多。
步入 2025 年,这一市场延续了此前的火热态势。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市场已披露783单并购重组数量,距离记者前次统计数据相比,11日内就新增140单。伴随政策机遇,已有多家券商积极投身并购重组市场交易,其中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金证券、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国投证券、华英证券、开源证券、湘财证券、西部证券、红塔证券、国盛证券、东莞证券、中天国富证券、万联证券等14家券商。
根据Wind数据,其中,国投证券及中金公司交易金额均在100亿元以上,分别占据市场份额26.11%、20.09%。财务顾问机构中,券商占据较多市场份额,大型券商凭借资源和专业优势一马当先,但中小券商也在全力争抢业务机会,试图在这片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虽然政策层面为券商并购重组业务拓宽了机遇,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然而,记者从投行人士了解到,从前期对并购标的的价值评估,到后续的撮合报价,每个环节都充满变数。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不同行业资产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市场预期波动以及各类突发因素等,都可能导致报价过程波折不断,甚至使即将达成的交易功亏一篑。但即便如此,不少投行人士依旧看好市场前景,认为在传统行业转型需求及科技行业变革的双重驱动下,并购重组交易市场活跃度有望持续攀升。
券商差异化打法,布局各有亮点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众多券商纷纷入场,头部券商和中小券商分别在市场份额和交易数量上发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2025 年券商们的并购重组业务如何布局?又怎样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广发证券在布局上重点发挥并购重组的源头作用,将项目承揽与客户开发深度融合,推动业务模式从传统业务向客户综合服务转型。一是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并购从行业、企业、服务多个层面发力。二是构建跨业务线的综合化客户服务体系,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加大优质企业级客户的拓展、储备的同时,通过依托平台响应客户综合需求,推动投行业务拓展的模式转变。三是搭建开放式并购生态,链接更广泛的优质产业链资源。其一,分别从形成完备的信息覆盖网络,实现并购需求信息的高效流通与共享;其二,通过搭建开放式平台,增进产业间、企业间、机构间的互动与协同,共同塑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并购生态圈。
国金证券从三个关键维度进行布局。一是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和数据库,与各类企业(尤其是潜在并购方和被并购方)建立紧密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战略需求、财务状况和市场地位。同时,公司还需要收集和分析行业数据、市场动态以及政策变化,以便准确预测并购趋势和潜在机会。
二是提升并购重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并购重组服务能力,包括估值定价、方案设计、交易执行以及后续整合等方面。拥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并购团队是成功的关键,这样能够更好地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制定合理的并购方案,确保并购过程的顺利进行。此外,公司还可以与专业的会计师、律师和评估师合作,共同推进并购项目。
兴业证券高度重视并购重组业务发展,从组织架构到业务支持全方位发力。在组织架构上,设立了投行并购业务部负责统筹并购业务发展,鼓励所有业务团队参与并购项目;集团协同层面,各地分公司积极挖掘并购商机;在业务支持上,投行在合规前提下设立了并购库,并每周进行并购库的商机汇总,同时开展丰富的并购培训活动,提升员工专业能力。2024 年,质控内核部门、投行部门就分别针对投行全体员工和分支机构承揽人员举办了并购专题培训。
国信证券则聚焦广东地区,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深耕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广东优势产业,进一步发挥产业投行功能,做好基于产业逻辑的并购重组撮合。积极推进与各级政府、产业资本合作设立并购基金,建立优质标的资产池,提高并购交易效率,助力广东优质上市公司、产业集团通过并购重组提质增效。
国元证券在并购重组差异化打法方面,一方面是建设完善“六个一”并购业务体系,打造由撮合型向赋能型升级的并购重组现代化“婚介所”。具体而言:一是设立一个并购业务领导专班,充分调动公司资源顶层推进;二是强化一个并购中心,有效发挥业务撮合与支持赋能;三是组建一个“融创并购团队”,畅通投行内部并购交流协作;四是建成一个并购信息系统,收集买卖需求信息点数千条;五是建立一个并购协调机制,定期会议有效沟通;六是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运营服务省级并购重组平台。
另一方面系精准启动“六个发动机”业务开拓先机,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并以此为业务助推器。一是围绕省内国有企业,服务国企并购整合;二是围绕以讯飞、奇瑞、阳光系为代表的省内龙头企业与上市公司,已协助阳光新能源收购泰禾智能,国盾量子引入中电信量子;三是围绕地市平台,已协助合肥创投收购文一科技、芜湖建投收购神剑股份;四是围绕省内“专精特新”和首发撤否企业,已对全市场撤否企业进行有效分析;五是围绕国元系投资企业,充分做好与国元直投、创投等内部协同;六是围绕外部PE/FA/CVC机构,已与长鑫产投、讯飞产投、仁发投资等多家机构建立有效沟通渠道。
综合来看,从业务拓展角度,券商布局并购业务都注重提升信息收集与整合能力。一方面,积极与各类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广泛收集和分析行业数据、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服务能力提升方面,则着力打造专业并购团队,提升估值定价、方案设计等关键环节服务水平。组织架构与协同合作上,设立专门并购部门或专班统筹业务,加强内部协作,同时积极与外部机构合作,拓展业务资源。
布局产业并购,新兴与传统产业并重
在布局并购重组业务时,券商对行业板块的选择倾向,往往能反映出市场交易趋势。记者经梳理发现,多家券商在行业侧重上存在显著共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成为他们布局的两大核心方向。
当下,新兴产业备受青睐,各家都极为关注符合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导向的领域。比如先进制造、新能源、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半导体、创新药、机器人、芯片存储、高端装备等行业均被重点提及。这些新兴产业由于契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在监管审核环节更易获得支持,业务推进相对顺利,有望成为并购重组的热门赛道。
传统产业方面,同样是券商布局的重点。化工、消费、传统制造、食品饮料、农业等传统行业,面临着改造升级或整体转型的需求,符合政策导向,且产业整合空间较大。券商通过为这些传统行业围绕建链、强链、延链、补链方向,寻找强化生存发展能力、稳定企业竞争力的重组路径,如推动横向并购发挥规模效应,开展纵向并购延展产业链,以及探索跨行业并购向新质生产力行业转型等。
新兴与传统行业并购交易也存在一定的推进难度与挑战。广发证券分析,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是并购标的估值较高,需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对标的的吸纳难度、资金实力、支付方式设计等;二是此类标的往往行业更为细分,为其寻找合适买家的撮合难度较大;三是此类标的往往倾向于独立IPO,较多企业对并购持观望态度,预计仍将经历预期调整的过程。
传统行业这一类并购交易难度与挑战主要在于,一是协同效应至关重要,交易必要性受到重点关注,如标的能否帮助上市公司扩大经营体量或补齐业务版图,能否提升盈利能力;二是传统行业标的估值较低,往往需要交易后资源互补、换股后股份增值等因素打动标的股东参与交易,需凭借行业理解力发掘基于协同的整合价值。
尽管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推进并购交易中存在挑战,但业内人士认为,在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及符合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下,相关产业有望在并购热潮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