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爆火后,网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认为该片的导演饺子会遭到孤立,实则将背后的逻辑张冠李戴了。
超级大IP
首先饺子不仅不会遭到孤立,反而会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标志性人物,因为其一手打造的“哪吒”系列已经成为了超级大IP。一旦有国产动画电影能跟饺子或“哪吒”系列扯上关系,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有了一块金字招牌,所以大家趋之若鹜还来不及,何谈孤立呢?
张冠李戴的“孤立说”
其次“孤立说”的逻辑没有错,只是张冠李戴了,如果饺子是一位真人电影的导演,的确有可能受到排挤。理性分析的话,乌尔善或许更符合“孤立说”的逻辑,虽然《封神2》拍得不尽如人意,可以说口碑与票房双扑街,但无法否认其的可取之处。
譬如那尔那茜以及“质子团”,这些演员皆是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包括格斗、射术、马术等等,整个周期至少半年起步。目的非常简单,演员塑造角色讲究形神兼备,专业训练起码让演员在“形”上达标了。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的确无可挑剔,观众可能会说电影不好看,但几乎没有人质疑《封神2》的动作戏。
单凭这一点,《封神2》就足以得罪一大批人,幸好其没有票房大卖,否则乌尔善便是众矢之的了。道理很简单,从演员的角度而言,尤其是流量艺人,其本人和经纪团队的核心追求就是经济利益,而且要用最短的时间赚最多的钱。《封神2》的运作模式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假如所有电影都是如此,无异于动了演员的蛋糕,拉低了人家单位时间内的收益。同样的条件,当初的于适可以接受,换成如今的肖战、王一博,百分之百不可能答应出演“封神”系列,后面还有商演、综艺节目、偶像剧等等一大堆捞金的行程在等着,不轧戏、不轧综艺节目已经实属难得了。
事实上,不仅是包括演员在内的电影从业者不乐见,投资方也不希望回报周期过于漫长,恨不得马上就能见到回头钱。大家要明白70%到80%的院线电影一定会赔本,而且回报周期越长越容易赔本,不确定因素会逐年递增。举一个最为普遍的例子,演员塌房了,即便可以通过删减镜头、AI换脸的技术手段进行补救,但一定会对影片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甚至直接从大热门变成了无人问津。比如徐峥监制的电影《我心飞扬》,由于主演孟美岐的绯闻,导致这部以短道速滑名将杨扬为原型的影片遭到了抵制,累计票房仅为633.1万。
结语
显而易见,动画电影根本没有上述困扰,尽管跟真人电影在同一个市场里竞争,但实际上并不同属一个圈子。相较而言,动画电影的圈子比较纯粹,相互之间主要比拼剧情、特效,不涉及真人电影的明星效应等非业务能力因素,不太可能因为高标准严要求而孤立某个人,毕竟饺子的高标准严要求恰恰是《哪吒2》成功的基础。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