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的时代,什么东西火了,总是免不了全世界各地的人过去跑过去薅一把羊毛。动画片火了就翻拍真人版,真人演的火了就制作成动画,总之是想方设法把一个东西的IP价值利用到最大。这不,眼看着《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票房已经跻身为全球票房Top 30,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30的亚洲电影



各大平台都已经不会预测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了,走势没有任何可借鉴的地方。于是,有网友开始跟着蹭热度,分析看谁适合出演这部电影的真人版。有网友说,黄子韬就长得很像哪吒,他适合演,严屹宽、焦恩俊都像龙王。除了这些有些许神似的,还看到一些粉丝提名自己的爱豆流量小生。对此,大部分的观众都表示求放过。拍真人版这件事,完全是天方夜谭,可是奇怪的是,为什么一说翻拍真人版,好像大家都信以为真,一个个激动的义愤填膺?



哪吒太火,引得跟风蹭热度

《哪吒2》有多火呢?火到数字更新都没办法跟得上它破纪录的速度。上一次打开看,《哪吒2》最新的票房已经突破11亿美元,成为了全球单一市场首部票房突破11亿美元的作品,下次会飞到哪里,就预料不到了。

某个票房数据App已经出了直播间,实时直播《哪吒2》的票房变化。这两天只要是有华人在的地方,讨论的只有一个话题,那就是《哪吒2》。欧洲大陆,因为希腊首先上映,带动了一波旅游业。国内那就更不必说,不管是大都市小县城,下城市场精英阶层,引得无数商家纷纷响动,想要跟着一起出联动款。



玩偶形状的爆米花桶卖脱销,六年之前联名的金手镯如今溢价到不可思议,背后的出品公司光线传媒在创业板上已经干到涨停,超过了公司自己创立以来的年度最高利润。因此,不奇怪的,大家就是想方设法能蹭一点热度就蹭一点热度。能有正当由头蹭热度的正常蹭,没有正当由头的想也得想出来办法。

各种各样的角度都已经找遍了,所以就只能最后硬凑出来一个,看看真人版谁能够演哪吒。很尴尬,很让人无语,但是也行之有效,谁敢说自己看见这个话题之后会不由自主地点进去瞅两眼,真的想看看到底真人版谁会演。是期待吗?不,更多的是生气。



翻拍泛滥,观众后怕有阴影

这两年的翻拍风气,重灾区就是来到了漫改。早年间是韩国翻拍日本,中国台湾翻拍韩国,内地翻拍中国台湾。日本本土自己关起门来,把动漫翻拍成真人版早都成为特定的固定模式。不过,好歹日本本土的翻拍不算是特别毁动漫,翻拍的多了,偶尔总是那么有一半个不出错的。



至于我们本土的影视剧翻拍,可以说是给广大的观众不管幼小不幼小的心灵,都蒙上了一层此生难以忘却的阴影。一提起翻拍两个字,观众就好像触到了一个雷达,浑身就得打一机灵,下意识就感到害怕。



国内经历过小说改编真人化,薅完了金庸等人的羊毛之后,便开始薅崛起的动漫,《秦时明月》系列、《狐妖小红娘》系列先后遭到毒手。管它前期吹得多天花乱坠,选了多贴合原作的角色,用了多认真的服化道,最后出来的呢,永远都是一坨大的。

翻拍的原作往往都是好口碑,翻拍的过程往往都是为了捞块钱和审美降级,最终产生的永远都是污点。



流量炒作,粉丝代入让人烦

还有让人厌恶的一件事,是最近这些年来铺天盖地的流量粉丝太疯狂。平日里他们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刷数据倒也罢了,可是他们总喜欢在跟他们没有关系的地方刷存在感。



举例来说,就是当有人来提名,你认为娱乐圈谁适合出演《哪吒》的真人版时,有些网友是客观来讲,比如严屹宽和焦恩俊确实有点龙王敖光的一二分神韵。同时存在一些粉丝,纯粹就是给自己的偶像刷存在感。八竿子都打不着呀,怎么好意思在那说?怕引战,不好意思点名到姓,但还是请流量的粉丝别出来给自己的爱豆招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