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蒋英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因为她的丈夫就是“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虽说钱学森对国家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蒋英却并不是依附于丈夫的光环下,反之她的能力也非常出众。
蒋英在家中排行老三,因为她的成功所以世人的目光大多都集中在她的身上,因此忽略了她的姐妹们,那么蒋英的其余姐妹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蒋英是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并且她还是女高音歌唱家享誉世界,可以说她和钱学森的婚姻就是门当户对的。
除此外蒋英还被称为是“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这样的头衔可不是每个歌唱家都能够拥有的,由此可见蒋英在声乐方面的天赋与成功。
照片中就是蒋英正在演出的照片,清秀的脸庞加上曼妙的身姿,在大众的想象里或许认为她是一个唱歌十分甜美的女性,实际上,蒋英的音域和她本人的长相完全不搭边。
蒋英的音域非常宽广,加上声乐大多都偏向于美声较为“雄厚”,蒋英的歌唱很难会有上限,在不少人擅长单独音域时,她却能够将中高低音都完美呈现在观众眼前。
蒋英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除了自身的天赋以外,更多的也是父母的家庭教育,她的父亲名叫蒋百里,是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军事家。
在后来蒋百里的外孙女周瑾曾接受过一次访问,在她的回忆中,自己的母亲与姨妈们之所以能够如此优秀和独立,也是因为外公蒋百里的影响。
因为蒋百里时常会前往西方国家学习,因此他的女儿们也就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家庭的开明促使她们的性格都非常好,学习也非常自主。
周瑾回忆称蒋百里的每个女儿至少都懂两门外语,并且对于外文的原版书非常热衷,蒋百里从不会干涉女儿们的思想,所以她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非常强。
虽说每个女儿对声乐都比较喜欢,尤其是欧洲古典乐,但是却只有蒋英将这份喜爱延续,变成了自己今后引以为傲的事业。
蒋英和钱学森的感情曾经经历了一次起伏,年少时期钱学森和蒋英本就是邻居,因为钱学森的父母非常喜爱女儿,蒋家又都是女儿,因此蒋英还曾当过一段时期的钱家女。
不过后来因为蒋百里和妻子太过思念女儿,因此又将女儿接了回来,只不过答应了钱学森父母一个要求,那就是蒋英日后要嫁到钱家去。
这个小小的插曲差点让原本就登对的一对变成了兄妹,不过好在两家及时“悬崖勒马”才成就了这段佳话。
蒋英和钱学森的结婚照,那时候能够拍摄这样的西式婚纱照的人本就不多,由此可见,他们两家的家底还是比较殷实的。
加之蒋百里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都是社会上非常有地位的,钱均夫是著名的教育家,从小钱学森就耳濡目染,对于学业也非常看重。
一个家庭给孩子创造的优良环境,能够从根本改变孩子未来前行的道路,蒋英夫妇能够如此优秀都少不了她们的父辈给予的品质与理念。
钱学森和蒋英的感情故事虽说有一段小插曲但是也非常甜蜜,这一点和岳父岳母的感情也颇有几分相似。
蒋百里原本是想要在保定军校自杀的,结果却因为诸多因素没有成功,但是因祸得福,他结识了自己此生最重要的女子。
蒋百里妻子的身份其实非常尴尬,因为蒋百里是一名中国将领还是著名的军事家,主要研究的领域就是对日战略,因此他与妻子的相识也是带着几分戏剧性。
最初两人的相识是在医院,那时候蒋百里并不知道她是日本人,当时蒋左梅还使用着自己的本名“佐藤屋登”。
担任护士长的她温柔又大方,在日常相处中两人互生了情愫,结婚之后为了跟随丈夫,她就将自己的名字更改为“蒋左梅”,冠上了夫姓去迎接她的崭新生活。
婚后她就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面对难以割舍的母国和丈夫家庭间的艰难抉择,蒋左梅选择了正义与善良,这也让蒋百里和孩子们看到了她内心的坚毅与正直。
后来蒋左梅从不会在孩子面前说日语,反而是教导她们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中国从心里看成她的“第二故乡”。
蒋百里和蒋左梅在婚后一共孕育了五个女儿,分别取名为:蒋昭、蒋雍、蒋英、蒋华和蒋和。
蒋英的名气相较于其他姐妹是最大的,不过蒋家的五个千金命运却也是截然不同,其中在危难之际,蒋英也是求助了妹妹蒋华才能带着丈夫和孩子顺利归国。
这张照片就是蒋百里一家的全家福,此时蒋左梅身着和服,不过面容看上去却十分温柔内敛,在拍摄这张照片时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五个女儿中只出现了四个。
这或许也是命运一种潜在的暗示,因为蒋家五个女儿除了大女儿蒋昭以外,其余四个都是各有各的传奇,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那么蒋家的长女又是为何没能和其他四个姐妹一样呢?她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说起长女蒋昭其实是充满了悲情的,她之所以没能和姐妹们一起展现自己的才华,那是因为她的生命被永远定格在了16岁,这一年她因为染上了肺病而不幸离世。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6年,此时蒋百里夫妇正和五位千金一起合影,女孩儿们都穿着旗袍看上去明艳动人。
而此时的蒋百里身体状况却并不是很好,因为工作十分劳累,后来在陆军大学迁校的途中不幸病逝,终年56岁。
这是拍摄于1927年,五朵金花站在一起合影,呈阶梯式上涨的拍摄方式非常有趣,这张照片中大姐蒋昭和妹妹们的距离隔得比较开,看上去也有些不协调。
当她们并排站在一起时就会发现,五姐妹的容貌还是非常相似的,除了蒋昭其余四人梳着同样的发型,看上去就像复制粘贴一般。
如果不是身形上的差距,寻常人很难分辨究竟哪个是蒋英,哪个是蒋华,即便是在20年代,姐妹们之间也流行穿着同样的服饰,不争不抢十分有爱。
拍摄这张照片后不久蒋昭就因病离世了,后来因为父亲的离世,姐妹四人也各自奔赴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二姐蒋雍去往了美国,后来成为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馆员,生活和工作都非常不错,她的丈夫是一名工程师,夫妻之间的感情也非常好。
在中美建交之后,蒋雍还曾回国探望,并且以护士的身份讲述了自己与父亲蒋百里在台儿庄战役时期的经历。
蒋雍婚后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黄里爱,受到母亲的影响,她后来也成为了台湾文化大学的英语系教授,延续了蒋家书香世家的荣耀。
三女儿蒋英的名气自然不用多说,她与钱学森之间的感情和经历也被世人所尊敬,她一共生下了两个孩子,儿子钱永刚,女儿钱永真。
钱永刚后来成为了一名高级工程师,在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成立以后他就担任起了馆长一职,整理讲述父亲的故事和传奇。
钱永真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顺利毕业,虽说已经成为了一名小儿科医生,但是父母的优良基因让她不甘现状,后来就前往美国做起了研究。
四女儿蒋华的命运比起其他姐妹更加艰苦一些,不过好在结局十分圆满,在蒋百里逝世后,蒋华只得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独自前往美国学习。
虽说心中十分煎熬,但是她却时刻牢记着父亲的忠告,在国外顺利获得了哈佛大学营养学的硕士学位,因为谨记父亲曾说过学习国外的科学文明但也要尊重自己国家的文化。
因此蒋华后来就选择了回国教育芊芊学子,在震旦大学担任生物系的教授一职,后来虽说跟随丈夫前往比利时,但却一直在宣扬中国的饮食文化。
甚至在当地开设了一家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中国餐馆,除此外,在妹妹蒋英一家被困国外无法回国时也是求助的蒋华。
虽说蒋华远在比利时但却一直心系姐姐一家的安危,得到消息后立马辗转将信息送回国内,最终周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通过官方渠道进行谈判,这才让钱学森一家在1955年顺利回国。
蒋华还坚决反对“台独”人士,在她的教育下,大儿子成为了比利时的外交官,精通七国语言尽管离家多年,但在2005年时她还是毅然选择回国定居。
蒋家最小的女儿蒋和比起姐姐们也毫不逊色,曾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后来又转入了国立中央大学。
因为对英语的熟练,她还曾担任过冶金部的翻译,虽说受到了“文革”的影响但是晚年生活也是子孙绕膝,幸福美满。
姐妹之间的亲情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情谊,她们会有不约而同的默契、有共同的回忆,在姐妹有难时都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不用像朋友那般去维系感情,哪怕天各一方内心都会时常牵挂。
如果说父母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那一定就是你的兄弟姐妹,她们的支持与高度同频会让你在悲伤中寻找到前行的动力,姐妹情谊就像是永不熄灭的烛光,哪怕你被阴霾黑暗裹挟,她也能从缝隙中给你带去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