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唐沙砂■刘月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202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不仅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还能促进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走进河北知名高职院校——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地采访了解到,该学院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办和管理,同时与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支撑。


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活动:工业机器人参观展示

“校企一体、产教相融”提高人才竞争力

我国由企业开办的职业学院,通常与行业紧密相连,依托企业的资源,注重培养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国家也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走进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发现,与很多高校的场景大致相同,有教学楼、住宿楼、食堂、操场,但不同之处在于,这所学校里还有“双师工作实验室”“机器人训练基地”等。比如,该校的煤矿综采智能化实训平台,由开滦集团提供的这套设备和目前煤矿在用的装备一模一样,学生们在这里就能提前上手实践。

开滦集团的职教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前,直到2000年的时候,原开滦矿务局职工大学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改建为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所以在校企合作这方面开始得比较早。目前,该学院不仅有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还有安全技术培训、岗位培训等多种办学层次,形成了“校企一体、产教相融、学培并举、集团发展”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大力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这些政策不仅强调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3年8月,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接到了河北省教育厅转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后,积极组织申报,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北理工大学、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13家成员单位共同组织申报了绿色智慧矿山煤炭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3年11月,获河北省教育厅新建项目立项通过。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还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参与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唐山市教育局、唐山市发改委等牵头组建的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建设项目,该项目入围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为适应开滦集团“三柱一新”产业格局发展要求,开创“校企一体”新局面,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企业人员、校内教师互兼互聘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校内课堂、实习实训场地的协同育人作用。

从2021年开始,在开滦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整合资源,逐步建成了崔志刚、刘少辉技能大师工作室,卢恩贵市级教学名师工作室,李瑞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类工作室;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安全培训中心2个中心;建有装备制造类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市级物联网高水平实训基地、智能矿山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实验矿井等实训基地94个,改造升级了增材制造实训室、PLC实训室、供配电实训室等5个实训室,能容纳专业群基本实践教学需求。拥有智能综采工作面主要装备,体现真实生产过程、真实智能开采场景的实训基地,建有校企共用的煤矿安全与技能虚拟仿真技能实训平台系统17个,可以解决实训教学过程难题,并开展教师培训、企业员工培训、各类人员就业培训、服务行业企业技术创新等活动。

在研修活动中,技能大师、团队教师和培训学员相互学习交流、相互切磋技艺,有效提高了培训学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了团队教师专业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实现了技能大师、团队教师、培训学员互育共提升。

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与中易云(唐山)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百川伟业(天津)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滦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利用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在机器人、应急装备与智能制造两大特色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与开元集团、中信重工开诚、百川智能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深入合作,共建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省级装备制造高水平实训基地,推动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绿色智慧矿山煤炭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

“学培并举、集团发展”提升校企协同力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和国有企业共同的使命。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赓续开滦的红色血脉,把校园文化与开滦企业文化相融合,传承开滦“特别能战斗”精神,探究以产教融合助力健全大思政格局的创新机制,打造出独具企办院校特色的“125N”育人工作体系。通过“能院大讲堂”等系列讲堂、与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开展教育教学共建,组织学生进入博物馆参加大型讲座活动,开展了“思想品德培育”“优秀文化传承”“劳动实践锻炼”“工匠精神养成”等四类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巩固了第一课堂思政教育成果,培育出一批批德技兼修的红色工匠。

“学院的发展与开滦密不可分,进入新时代,我们围绕开滦集团产业规划完成煤矿智能开采专业群数字化升级改造,设立煤化工技术专业,满足企业延长产业链需求。一批批毕业生进入开滦所属各单位,现在基本上都已成为技术骨干,有些还走上了管理岗位。”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方秋堂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近年来,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贯彻落实《河北省教育厅等十部门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若干措施》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一体化办学优势,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2+2+2”贯通培养等方式,培养了中高职人才1237人,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从2020年开始,根据开滦集团的用人需求,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订单班,也就是说,由开滦集团直接下订单,学院按照订单专业进行招生和培养,比如,2024年底提出,2025年集团需要什么专业,需要多少人,然后学院负责招生,并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宣传,学生入学后签订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协议,也就是“报到即签约”。

“每年企业都会按照每学期每人1500元的额度将企业奖学金分发给60%左右综合成绩好的学生,激励他们学好专业知识。”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代建学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现阶段,开滦集团订单班在校生115人,专业涉及工程测量技术、煤矿智能开采技术、通风技术与安全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煤化工技术5个专业。2024年签订开滦订单班学生共计55人。中职和高职一样,也有订单班,每年大概招收80多名学生。订单班的学生进入学院是没有后顾之忧的,不仅有企业的奖学金,三年之后还给学生报销学费。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还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院校,从2016年开始,就与开滦集团开展企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开滦集团员工通过“文化素质+职业测试”高职单独考试招生录取后,校企共同推进学徒制培养规范管理,建立了“三层面,五维度”学徒制制度体系。为服务企业人才发展,持续推进特色学徒制培养模式建设,2024年该学院继续与开滦集团开展学徒制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专业涉及煤矿智能开采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两个专业,2024年共招生现代学徒制学员38人。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工会主席王丽杰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2024年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与开滦技师学院、迁西职教中心、迁安职教中心、玉田职教中心、丰南职教中心等10所中职校和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联合申报了“2+2+2”项目,批准总计划325人,最终招生录取320人,录取率达到98.46%。“2+2+2”项目是指学生在技校培养两年,然后到企业现场实践两年,最后再回来读两年大专,学生带着实践再回到学校,可以从理论上解决一些令其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这种长周期的培养模式,真正给企业输送人才。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副处长于长波告诉记者,随着学院的影响力不断提升,2024年面向全国19个省份招生,其中有3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都超过了当地的本科录取线。“学院目前和100多家企业合作,有的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有的共同开设专业,还有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不同的企业,合作的模式和内容也不一样,这是学院职业教育的特色。”

“国家提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这也是我们学院人才培养的方向。”方秋堂表示,依托技能立校的学院办学方略和企业办学特色,学院以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打造高素质人才,支撑技能强国建设。在2024年该学院推行的5项改革里,核心是以技能转型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针对性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现场的高技能人才,面向岗位的领班技师。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实训室上课

“政策领航、谋而后动”争取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

职业教育不仅能够助力技能人才素质提升,更是推动国家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企业开办职业学院能够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企业提供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支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在政策与制度方面、资金与资源投入方面,以及企业利益与教育公益平衡方面也面临一些瓶颈。

据了解,当前缺乏专门针对企业开办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现有政策多针对应用型高校,不完全适用于职业院校,导致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时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影响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也面临资金紧张的难题,作为具有鲜明行业、企业办学优势的高职院校,不能同等享受国家规定的公办高职院校生年均12000元经费标准补助政策。

近日,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支持企业开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方向。但目前国有企业开办职业教育在获得政策支持上与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建议,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或以直接补贴到企业的形式,支持企业办学。在谈到下一步发展时,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努力争取国家和地方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争获得社会和个人资金投资、捐助,充分激发办学功能,增强办学活力。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中外合作交流。与英国、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高校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开展河北省教育厅批准的韩国“根基产业”项目、中英现代职业创新合作项目,为毕业生提供留学服务,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境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办学注入活力,培养出更具全球视野、满足国际化需求的人才。另外,探索专业教学标准输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将学院优势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输出到相关国家,加强发展中国家技能人才培养。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典耀中华书香能院”校园读书活动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探索与合作企业的融合之路。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与一些合作企业只是确定了招生专业和人数,未来真正的人才怎么培养,需要哪些技能、需要哪些知识、需要哪些能力,这些方面的合作内容,还需要与企业的需求进行进一步结合。只有这些方面结合到一起,再与最后的实习实践环节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毕业就能上岗的学生,这也是学院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就职业教育而言,培养的是技能人才,所以必须了解企业、了解岗位、了解需求,校企合作的模式才能符合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向。

(本版图片均由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