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一个哭喊着救命的电话从几千公里外的妙瓦底,打到广东清远唐女士手机上。

丈夫梁先生在电话那头泣不成声:我要拉5个人进来才能出去,否则就把我卖到迪拜,可能连命都没了……

前几天,演员王星消失在泰缅边境,78小时后再出现的王星头发已被剃光,脸上满是绝望。

王星是幸运的,在缅北不知道有多少人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这样的天方夜谭正在真实发生着,谁都不知道下一个被骗到诈骗地狱堂的人,会不会是我们身边的熟人,还是自己!

诈骗天堂妙瓦底

这些年,缅北和妙瓦底这些地方的电信诈骗越闹越凶,不少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掉进了这个深不见底的陷阱。

有些人是看中了那些写着高薪的招聘广告或免费泰国游忽悠出国门,结果到地儿才发现等着他们的不是海滩度假,而是妙瓦底的诈骗集中营。

可进去容易想要出来可就难了!



湖北王威也是个一样,他本来只想出去打工挣点钱,结果也栽在了高薪招聘的骗局里,最后被骗到了妙瓦底。

“我们那个小组长毫不掩饰,直接告诉我们公司就是干杀猪盘诈骗的。业绩不行?那日子可就生不如死了!”王威一说起那段时光,至今仍是胆战心惊。

身份证、手机全都被收走,一天要干超过18个小时的活儿。稍微有点不听话就是一顿暴打。在这座人间地狱里,逃跑就代表死路一条。很多像他一样的人都被困在里面,想逃又逃不掉,只能苦熬。



像这样的故事不知还有多少,几乎都是一个套路:高薪工作或者免费旅游,人们上钩之后就直接被卖进诈骗园区,走上这条不归路。

他们本以为前方是条致富的捷径,结果却是条无尽的黑路,等到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

为什么我国军队不能直接进入缅北救人?

既然缅北电诈园区如此目无王法,我们国家的军事力量这么强,为啥不能直接派兵过去救人?

这事儿不是光靠拳头硬就能解决的。背后牵涉到的不单是军队能不能打的问题,还有国际法规、国家的脸面以及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

首先电信诈骗再猖獗,也不过是跨国刑事犯罪,本来就不是军队应该参与的事项。而且国家军队的行动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得受到国际法的管束。



没经过缅甸的同意就派兵进去,是踩了国际法的大雷,哪怕缅北并不完全在缅甸政府的掌控之下,但名义上还是人家的地盘。

如果我们擅自闯进去,就算是为了救人,国际上也会把这事儿看成是侵略,不但和咱们国家一贯倡导的和平发展背道而驰,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外交麻烦,让我们国家陷入多国的对立中。

缅甸的情况也远比咱们想象的复杂得多,缅北整个就是地方武装、军阀和犯罪团伙的大杂烩,这些地方势力和缅甸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地方军阀通过向犯罪团伙收保护费捞油水,同时也不忘给缅甸政府分一杯羹,形成了互相依赖的利益链条。

所以缅甸政府对这些非法活动,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缺少了彻底的打击动力,就算我们想去跟他们商量怎么解决这事儿,也未必能一下子谈拢,更别提拿到什么军事行动的通行证了。



缅北的地形和政治生态也给军事行动增添了不少难度,缅北山高林密,地形相当复杂,长期盘踞在那儿的地方武装对这些地形了如指掌,搞起游击战来顺手得很。

如果我们贸然派兵过去,万一没完成速战速决的目标,可能就打成了消耗战,白白增加了不少风险和伤亡。

万一采取军事行动,还可能让那些被困在电诈园区里的受害者陷入更大的危险,犯罪分子对受害者的控制可是非常严密的。

压力一大他们很可能会狗急跳墙,不是转移受害者就是加大控制力度,还可能对人质下手报复。

这样不但救不了人,反而害了他们。我们政府对付缅北电诈的策略是灵活且多管齐下的。



通过与缅甸方面的联合执法行动,咱们已经不止一次成功解救出被困人员,还顺带抓了不少跨国犯罪分子。

2023到2024年间的专项打击行动中,靠着高效的警务合作,缅北的那些大型诈骗窝点基本上被铲除殆尽,咱们还通过外交途径,敦促缅甸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理,不断压缩犯罪集团的生存空间。

警方也在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法律措施打击电诈集团的资金链和支持体系,断卡行动和跨境网络监控已经给诈骗分子带来了不小的打击。这种釜底抽薪的办法虽然没有派兵打仗那轰轰烈烈,但却更加精准有效,也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受害者的安全。

解决缅北的电诈问题单靠军事手段是行不通的,需要全球合作和长时间治理,特别是这里面还涉及国家主权和外交的敏感问题,更需要我们用智慧和耐心去应对。



缅北电诈:割不完的韭菜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被骗到缅北或者妙瓦底卷入电信诈骗的漩涡,这事儿乍一看好像是骗子手段高明,可受害者自身的侥幸心理和防备不足也脱不了干系。



现在反诈宣传到处都是,差不多人人知晓,可为啥还是有人像飞蛾扑火一样一波接一波地掉进陷阱呢?

骗子最拿手的就是戳中人性的软肋,那些高薪招聘的骗局,特别喜欢找那些经济条件不太好、资源和人脉都有限的人下手。

对他们来说,一份月薪过万、工作还特轻松的差事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心动到不行的时候哪还会有那么多冷静思考。

即便有人提醒这可能是骗局,他们也常常自我安慰:没事儿,别人也去了没问题。可那些心存侥幸的人正是诈骗团伙最爱下手的目标。

除了用高薪做诱饵,骗子还喜欢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撒网捕鱼,布下情感骗局。有时他们伪装成帅气多金的金融精英,有时则是阳光温暖的健身达人,打着爱情的名义接近受害者。



等觉得遇上了真命天子或天女,骗局正式开始!被爱人忽悠着去投资,或者邀请去泰国见面,一旦迈出国门想回头可就难了。

那些上当的人大多都有两个共同点。他们对国外和东南亚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很多人压根不知道缅北和妙瓦底长期以来就是个混乱的地界,是诈骗、毒品和武装冲突的重灾区。

而且他们又太容易相信网上那些高薪岗位的真实性,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骗子的陷阱有时候并不精明,但这些人就愣是无法识破,甚至把好心提醒当成阻挡自己发财的障碍,选择视而不见。

同时诈骗团伙也在一直与时俱进,升级套路,现在的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精准锁定目标,利用假招聘网站发布虚假信息,或者冒充大公司发送假的录用通知,让人防不胜防。



有人觉得那些被骗的人都是因为贪心,其实不少人只是因为迫切需要一份工作,疫情几年过去,生活本就艰难,骗子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用所谓的好工作高收入做诱饵,吸引受害者自己送上门。

有些年轻人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就成了骗子最容易下手的目标。

可警方的反诈宣传铺天盖地,为什么还有人不断中招呢?

骗子们的手法总在变,许多人的认识还停留在骗子就是打电话跟我要钱的老观念上,这种信息的不对称,让诈骗团伙总能找到新的目标下手。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也没闲着,采取了跨境打击诈骗犯罪、加强反诈宣传、推动国际合作等等一系列措施。

2024年,我们通过与缅甸方面的合作成功端掉了缅北的大量诈骗窝点,抓了不少电诈头目。



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骗子们也没那容易消停,他们把窝点转移到了妙瓦底,换个地方继续作案。

这种打了跑,跑了打的循环也成了电诈问题一直没办法根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尾

在缅北问题上,我国应对的不可能像电影中的超级英雄那样轰轰烈烈,但却稳健而高效。

通过长期的执法合作和严密的反诈布局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公众关心的受害者救援问题,虽然军队不能直接出动,但我们的公安系统这些年也一直在行动。

相信随着我国在反诈治理上的持续努力,这场跨国电诈的阴霾终将散去,那些曾经被困的生命终会重新迎来阳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