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竹篱笆整齐隔开一块块土地,土地上种有绿油油的蚕豆、青菜等作物。这些蔬菜长势喜人,放眼望去,也是一道绿色的自然景观。这里是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浮桥镇九曲社区新仓小区的共享菜园。
谈起共享菜园,00后苏州姑娘景徐玚打开了话匣子。她是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2023年8月,她走出校园,作为太仓市农业委培生,来到九曲社区工作。
景徐玚注意到,新仓小区的情况有些特殊。这个小区中不仅包含已经拆迁、搬进新住所的村民,还有那些将自家房屋修缮、没有进行拆迁的村民。
“由于还在规划建设,新仓小区西侧空出很大一片土地。许多村民都在土地上开荒种菜。”景徐玚说,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村民们总因为“他家的土地大、我家的土地小”等问题,产生口角。
经九曲社区研究后决定,将这一片土地建为共享菜园。每一块土地周围都建上篱笆,并标明序号,对小区内1.8万平方米荒地进行复耕,打造169块共享菜园,制定《新仓小区共享菜园管理制度》,以集中规划共享菜园代替各户零碎菜地,设置“无乱垦种”“无违章搭建”“宅前屋后干净整洁”等菜地认领“准入条件”,既满足了居民需求又提升了小区环境面貌。
同时,推出“边角料再利用”,将居民宅前屋后堆放的旧砖、旧瓦、旧木头统一回收、分类再利用,实现“变废为宝”。附近的村民们(小区的居民们)按照序号耕种菜地,每块菜地约为100平方米。共享菜园建设好后,景徐玚和其他委培生还将村民们不太熟悉的芋艿等作物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张贴在菜园附近的展板上。共享菜园成为委培生与村民们开展农业交流的“新平台”。
不少村民也拿着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咨询委培生们。工作时,委培生周俊杰和徐赵恒恰巧路过村民的育秧地。他们敏锐发现苗盘的成长有问题,拉起来很松散,随即叫来农户,询问情况。
“大叔,你们水浇太多了,根系不牢靠。”他们一边帮农户分析着问题,一边教他补救方法。经过几天的培育,这些秧苗达到插秧条件,并且顺利下田。
1995年出生的九曲社区村民王晔也是一位委培生。2016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大学时,王晔学习的是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乡村就是我大展身手的舞台!”回村后,他进入九曲社区,成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
九曲社区内有两条主干道,来往的大货车非常多。道路两旁,汽修店鳞次栉比。油污、烟尘影响了乡村环境。九曲社区内,乡间小路弯弯曲曲。有时,居民们也会为谁家的院子宽了一些占路等问题发生争执。
谈起当时的情况,王晔直言,没工作前,他根本想不到基层工作竟然能碰到这么多突发情况。事情多,就一件一件做。从大量的工作里,王晔接手农业普查工作。他负责统计九曲社区的农田、河道、农户等相关情况。
王晔将乡村的农田、道路、河道等信息绘制在相关软件上。记录的同时,他也将这些信息烂熟于心。这次工作给王晔带来很大帮助。后来,碰上下大雨,雨水向新仓30组的村民家中蔓延。该村民家里地势低,外围一圈地势高。王晔得知消息后,立马与施工队一起冒雨到现场查看情况。结合之前绘制的信息,他们最终根据地势引流,并且结合自然资源规划局的土地利用规划指标要求,在严守耕地红线、不影响农业生产的情况下,采取分级导排解决方案。
当时连着下大雨,挖机还差点陷在泥土里。经过一番努力,他们顺利将雨水全部引出。该户后期不再有水患。同时,该方案还可以为周边的农田迅速排水。
如今,在这些委培生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九曲社区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汽修店已基本搬迁,村民们告别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建造的房屋,住进崭新的“乡村别墅”。
在九曲社区,还有一家始建于1965年的老电影院。这些委培生们将这个老电影院打造成了文化礼堂。今年春节,景徐玚就联合村里会写书法的老人们,为其余村民写春联。村民们相聚文化礼堂内,一起包饺子、写春联,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如今,这个能容纳百余人的文化礼堂已经成为九曲社区的文化交流中心。不少村民都拿出家中珍藏的书画等作品,放置在礼堂内,供人免费参观。乡村里迎来的这些返乡青年,正在引起一场美好的连锁反应。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