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句特别醍醐灌顶的话:

“当事态不利于你的时候,尽量闭嘴,静就是吉,尤其是心,千万不能乱,别去争执,每个人都只能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去看问题。”

深以为然。

人无法站自己认知的角度之外看问题。

因此,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感同身受。

生活里,当事态不利于你的时候,要学会尽量闭嘴,沉默是金,安静是吉。



咸丰三年(1853 年),太平天国运动迅猛发展,战火燃遍江南多地,清朝的绿营军腐朽不堪,难以抵挡太平军的攻势。

在此危急关头,曾国藩奉命组建湘军,旨在为朝廷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以挽狂澜于既倒。

可就在如此千钧一发的时候,朝廷方面却犹豫了,担忧汉族官僚势力借湘军坐大,对曾国藩的权力和军队规模时常加以限制和猜忌。

得知真相后的曾国藩深知朝堂水深,各方势力相互纠葛制衡。自己站在漩涡中央,很有可能会成为他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面对暗潮汹涌的处境,曾国藩没有倔强抗衡,而是急流勇退,以沉默应对各方的言辞。

他深知,众口铄金,三人成虎。自己一句无心之言就会变成他日的呈堂公证,很有可能会置于他死地。

万幸的是,曾国藩的“滑坡式”沉默救了他。在战事的压迫下,清朝廷不得不做出应对手段,又让湘军重新获得转机。



资治通鉴上有一则故事:

有个名仕叫做赵腾。

他向皇帝呈递奏章,详尽剖析了朝廷的功过,导致安帝勃然大怒。赵腾随即被逮捕,投入诏狱接受严刑拷打,并以欺骗君主、犯上作乱的罪名定罪。

最终,赵腾被处决,尸体被弃置闹市,他的子女家庭也备受连累,流放千里。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能够接受得了“忠言”与“苦药”的人少之又少。

人性的本质是喜欢听“好话”,有“甜头”。

任何一个会让自己不快乐的东西,都会被视为“坏处”。

生活里,也有这样的情况。

当你的话跟某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即便你的话是有利于大局,他仍然会冲你发火,置你于不顾。

因为人心是设防的。他不容许你有害于他的利益,不能容忍有人的心境和格局在自己之上。

就算对方说的真有道理,在他的心里也成了没有道理。

所以,在跟比你层次低的人讲话时,你不要用你的思维去跟他讲话,要站在他的层次上去说他能听得懂的话。

每个人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认知角度看问题,试图以“对错”说服对方,往往是徒劳无功。

当你处于弱势的时候,试图争论对错,不如保持沉默,因为争执的结果,只会让你置于更深的窘境。



叔本华曾说:“一个人的认知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真正的强者,懂得在乱世中隐忍与低头,而不是以孤高对抗整个环境。

不要试图打破他人世界的规则,无法站在同一层次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远离。

如果当下的你无法远离这一层,那么沉默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