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路,惟信念,谋未来。
十多年来,中国稳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一个个大国重器、精密工艺、重磅基建,铸就新时代的中国实力。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大国工匠,他们用匠心丈量“中国精度”,将个人力量融进祖国强盛的伟业之中,淬炼出一个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极致中国。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各行各业都应倡导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风貌,更是人人都应追求的理想情怀和卓越品性。
秉承“以匠心致初心”的宗旨,2025年1月22日,北京•壹瓶艺术中心,中国房地产报联合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举办“第四届中国建造匠心传承致敬礼”颁奖典礼活动,以“对话时间”为主题,讲述中国建造匠心大师的传承故事,推动全社会学习与践行工匠精神。
自2021年举办第一届“中国建造匠心传承致敬礼”颁奖典礼活动以来,中国房地产报全媒体平台对匠心候选人、候选企业、候选项目进行了持续性深度报道,受到中国建造行业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弘扬工匠精神,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是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更是媒体人的新时代使命。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以媒体人的担当践行初心使命,助力把最美的建筑设计、最好的建筑产品贡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房地产报社执行总经理、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院长张学冬表示。
本次活动的举办地,也是一个匠心力作。“一瓶(壹瓶)”是北京西城二环内,镶嵌于陶然亭里的公园地产,是融粹古今雅韵,20载时光匠著,大师力作的文化展藏式住区。
灯光璀璨,一个个匠心逐梦的故事引人入胜。
第一位讲述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节水大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马军,他带来的演讲是“未来绿色低碳建筑社区构建思考与技术进展”。
马军表示,在好房子、好社区建设中,要更重视绿色、低碳、生态。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将废物变成资源,可以通过智慧化管控技术,降低碳排放量,使我们的社区更加绿色、低碳。
第二位讲述人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梁思成奖获得者、北京建筑大学教授胡越,他演讲的主题是“广义韧性建筑视角下的持续适变设计”。他说,我们的建筑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未来功能的适变,把适变能力提高。
第三位讲述人是“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他演讲的题目是“海上人居工程产业链与技术创新任务”。他表示,构建海上人居工程是为应对人类生存环境变化拓展空间,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撑。
本次活动评选出14位“第四届中国建造匠心年度人物”,是他们以“匠心”践“初心”,以工艺专长造物,在专业的不断精进与突破中演绎着“能人所不能”的精湛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第一轮获奖者名单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节水大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马军;“人民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原高级经理许振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当代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设计师王澍;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刘家琨。
“这个匠心人物奖不应该只是给我个人的,应该给我们整个工作团队,以及在一个又一个工程中和我们一起工作的匠人团队,建筑作品应该是几百、几千只手共同完成的作品,我们应该向匠人致敬。”王澍说。
第二轮获奖者名单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梁思成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建筑大学教授胡越;“中国赛道设计第一人”、全国劳动模范、同济大学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兼汽车运动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姚启明;中共一大纪念馆总设计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邢同和;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前主席、中国中铁科研院首席专家严金秀;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研究“领军人”、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组组长张鲁新。
第三轮获奖者名单是:“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山西古建领域专家、“斗拱爷爷”王永先;“国家非遗传承人”王有亮;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首席大师、住房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宋晓龙;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建设团队。
为这些匠心人物颁奖的嘉宾同样都是重量级人物,他们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原理事长宋春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建筑业协会原会长王铁宏;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李明安。
建于精诚,工于品质。匠心磨砺,国之重器。无数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和中国企业于方寸之间钻研、琢磨,淬炼着中国建造的含金量,助推中国从“建造大国”迈向“建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