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林徽因梁思成唯一的儿子,没有继承父母遗志,以“捡破烂”为生,擦嘴从来不用纸巾,还酷爱猴子。

作为大师的后人,不应该是继承大师的遗志吗?梁从诫究竟经历了什么?
1932年,梁从诫出生在北平一个四合院里,他的到来给全家带来了无比欢欣,母亲林徽因还为他写下了著名的《人间四月天》,称他“是爱,是暖,是希望,是人间四月天”。



起名从诫,是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像建筑学家李诫那样,长大做一名优秀的建筑学家。然而18岁的梁从诫,却以2分之差,愣是没考上父亲是系主任的清华大学建筑系。
1954年,梁从诫从北大的历史系毕业,并做了半辈子的历史系教授。1978年,他在京城的大百科出版社工作,而后编辑、出版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因为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没等退休,他便辞去公职,在“文化书院”做了一名导师,并成了《知识分子》杂志的主编。
改变梁从诫后半生的,是一篇来自环保学家给《知识分子》的投稿。
文章大概意思: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也解决了失去土地农民的出路,对未来,却存在着一个巨大环境污染的隐患。
从那时起,梁从诫开始致力于环境保护,并在1994年3月,62岁的他向亲戚借了300元,创建了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连同亲戚朋友,“自然之友”的第一次会议,只有82个人参加。
开启了“自然之友”,梁从诫却在别人眼里变成了格格不入的一名“怪人”。
他的办公室怪怪的,屋里的东西没有一件是新的。办公桌、打印机是人家不要的,沙发是垃圾堆里捡的,桌上的名片,竟然也是废纸裁成的,正面印着他的姓名和电话,反面却是别人用过的。


他的行为怪怪的。无论去小餐馆还是大饭店,梁从诫总是拿着一个布袋子,吃饭时,会拿出不知用过多少年的,自己专用的筷子和勺子,还有一个随身携带洗得发黄了的方手帕,他从来不用纸巾。
来了客人,他竟然也只给人家倒半杯水,说是客人来去匆匆坐不久,剩下的就是浪费。
他的脾气也从儒雅变成了怪怪的霸横。
1999年的一次论坛上,梁从诫厉声质问企业家:你们想创造的世界工厂,其实是世界厨房,你们想过要承担后果吗?
在三亚,他捡了海滩上一大袋子垃圾,直接把它拎到了当地领导的餐桌上。还有在一个小县城,他对着来敬酒的县长大声呵斥:你们的水和酱油一样,咋还好意思喝酒!
为了震慑盗猎分子,他跑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亲手点了一把火,烧了收缴来的390多张藏羚羊皮。
他更是变得酷爱猴子。
云南德钦县的原始森林里,住着200只世界级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当地为了摆脱贫困,乡民决定砍伐这片森林。
林子没了,猴子也就没了啊!梁从诫为了保护猴子的家园,一方面四处奔走发动媒体报道,另一方面,紧急起草了保护滇西北原始林的呼吁书,上报给国家的重要部门。
终于,猴子的家被他从斧头下抢了回来,国家不但留下了这片林子,还每年拨款保护这些滇金丝猴。
劫后重生的金丝猴,从此也成了“自然之友”的吉祥物。1998年7月,金丝猴母子的照片还作为礼物,送给了来桂林参加环境会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
当梁从诫讲解到,金丝猴是灵长类动物中,除人类外唯一的红嘴唇动物时,克林顿竟风趣地说:它是我的表亲!



梁从诫曾说:梁家三代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这片土地和民族。
是啊,从梁启超的变法到梁思成的护城,再到梁从诫的环保,梁门家族都带着义无反顾的国家责任感,爱国忧国,令世人敬仰。
梁从诫先生于2010年10月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他虽然没有继承父母的建筑遗志,但是他在环境保护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表现出了他的担当和道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