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有人出生就在‘罗马’。”
2月9日,林丹妻子谢杏芳在社交平台更新视频动态,称“陪读开始,千辛万苦”。
短短几分钟的视频里,又是“三人组”跨国搬家,又是步行送儿子上学。
更有网友扒出,林丹儿子小羽去往的学校一年学费大概是30-40万人民币。
网友直呼:“这哪是上学,这是直接给孩子建了个‘罗马’啊!”
“顶级陪读”
羽毛球世界冠军林丹的儿子如今才刚满8岁,就被爸爸送到了国外留学。
去年林丹曾在社交平台分享过儿子训练网球的日常,看着已经颇具专业架势。
没想到今年林丹就将儿子送到了国外进行专业系统的求学。
谢杏芳9日发布的视频中显示,她和婆婆带着儿子小羽最近刚飞往国外。
落地后周围显示的语言表明了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西班牙。
刚要飞往国外时小羽看起来还精神头十足,满是期待。
结果没过多久就趴在妈妈身上睡着了,小家伙对未来的生活还一无所知。
据说林丹为儿子小羽选的这所学校是在国际上都相当知名的纳达尔网球学院。
不仅面向全球招收球员,一年的学费更是达到了将近40万人民币。
婆婆助攻、亲妈上阵、定居海外,主打一个“全家总动员”,视频里谢杏芳直接晒出了陪读日常。
落地西班牙第一天,全家就扛着时差直奔学校附近租下了一栋大别墅。
好家伙,房子大到能原地开羽毛球赛了,毕竟冠军家属的住房必须带运动基因。
客厅亮堂得能当摄影棚,厨房宽敞到婆婆和谢杏芳同时切菜都不会撞肘。
但这样的“豪门陪读”可不是“躺着喝咖啡”就行了的。
谢杏芳亲自“揭秘”,为了省钱以及给孩子做榜样,她和婆婆拒绝请阿姨。
宽大的房子刚搬进去显得还相当空旷,她和婆婆两人挽起袖子亲自打扫整理。
视频后面谢杏芳带着婆婆去超市购物,两人添置了满满一购物车的日常用品。
紧接着谢杏芳又展示了儿子傍晚在当地球场练习网球的画面,看着颇为专业。
第二天谢杏芳就和婆婆一同送儿子去上学了,几乎是“连轴转”的行程。
只是想想一年花近 40 万的学费学网球,这波操作让普通家长瑟瑟发抖。
“我家娃的体育课还在跳绳考试呢!”
但换个角度看,谢杏芳一家或许在下一盘大棋,毕竟体育特长本就是国际教育的“黄金敲门砖”。
想想谷爱凌、郑钦文这些体坛学霸,“体育加留学”的组合既能绕开国内升学独木桥,又能给孩子铺一条“职业加名校”双保险的路子。
不过话说回来,普通家庭也别急着焦虑,毕竟“钞能力”和“冠军基因”buff 叠加的路线,普通人围观一下就好……
“分工明确”
视频里谢杏芳还 “凡尔赛”了一把,儿子所在的网球学校是西班牙顶尖学院。
这里的教练曾带出过青少年世界冠军,训练场隔壁就是巴萨青训营。
网友秒懂:“这是要培养下一个纳达尔?毕竟西班牙红土场,呼吸都带着冠军 DNA 啊!”
视频里妻子和婆婆成带娃主力,网友灵魂发问:“林丹这是当起了‘云爹’?”
其实明星家庭分工本就特殊,一方拼事业、一方抓教育算是常规操作。
不过这也让人思考,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在高压育儿环境下是否合理?
当妈的要扛起“跨国陪读”和“隔代育儿”两座大山,爸爸的陪伴缺失会不会成为家庭关系的隐形地雷?
或许对明星家庭来说,平衡事业与育儿更像一场高难度双打比赛,光靠一人扣杀可不够啊!
当然,谢杏芳也没忘了给老公刷存在感,视频里儿子书包上挂着林丹的奥运冠军同款小玩偶。
“爸爸的幸运符陪你去学校”,这倒是“人未到场,精神永随”了。
有网友辣评,“林丹的育儿 KPI 大概是远程打钱以及偶尔闪现点赞吧。”
不过其实在将儿子送到国外之前,林丹也曾发过陪儿子训练网球的视频。
当时他和妻子谢杏芳在球场外围观,脸上的表情严肃中又透露着几分骄傲。
可见林丹对于儿子的网球教育同样十分重视,只不过这次是不得不缺席了而已。
部分网友对林丹和谢杏芳让儿子学习网球表示不太理解,这俩明明是打羽毛球的。
但林丹谢杏芳让儿子弃羽毛球选网球,看似“跨界”,实则暗合国际教育圈的“潜规则”。
比起羽毛球,网球才是全球中产家庭眼里的“运动硬通货”。
羽毛球更依赖瞬间变速和手腕技巧,看看林丹的鱼跃救球,那腰腹力量简直惊人。
因此对儿童长远体能发展来说,网球更像 “长期存款”。
虽然网球要比羽毛球对于体能的要求更高,但当前国际上网球的发展要更为完善。
在欧美,网球是政商名流的“客厅社交”。
从英国温网草坪酒会到迈阿密富豪私教课,谈生意前先打两盘是基操。
反观羽毛球,外国网友锐评:“除了亚洲留学生,谁周末约羽毛球啊?”
夫妻俩这样选择从另一方面而言也让儿子避免了背负太大的压力。
毕竟父母都是顶级的羽毛球运动员,想要超越太过困难,不如直接换个赛道。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有网友看到 40 万学费和大别墅表示焦虑,其实大可不必!
谢杏芳的选择背后是资源、规划和孩子特长的三重匹配。
对普通家长来说,与其羡慕“别人的罗马”,不如给孩子打造专属赛道。
能卷学术就冲名校,有特长就深耕培养,哪怕家门口的学校也能教出自信快乐的孩子。
“教育不是砸钱游戏,而是量体裁衣的技术活”。
就像有网友所言,“你送孩子去西班牙学网球,我送娃去小区球场打野球,只要他笑得够大声,咱这教育就算赢!”
明星育儿故事就像一部豪华版《小舍得》,看得人眼花缭乱却难复制。
但无论选择国内还是国际赛道,核心都是“因材施教”四个字。
毕竟最好的教育,不是银行卡上的数字,而是父母看清孩子需求的那份清醒。
结语
后续谢杏芳大概率会经常更新在西班牙的陪读日常,不知道还会分享什么趣事。
最后灵魂一问:如果给你 40 万,你是送娃去西班牙学网球,还是留着给他买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