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口惨案,是中国抗战史上与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1938年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史称花园口决堤。



黄河水灾航拍照片



黄泛区示意图

花园口决堤计划成功阻止了日军西进,实现了战略目的,但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只有少量老百姓得到5元的“逃荒费”,提前疏散,黄河下游的大量民众根本来不及逃离。据调查,这次事件造成1200万人受灾,390万人流离失所,89万人死亡。

而且,黄河泥沙涌入平原,淤塞河道,淹没田野,漫溢湖泊,堵塞交通和航运。每年汛期时,黄河水会回流倒灌,淹没农田,土地无法耕种,对农业造成严重破坏。这直接诱发了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数千万人沦为难民,死难无数。



日本报纸对于花园口决堤事件的反应

黄泛区内的饥馑从1938年夏天,就正式降临在黄泛区灾民的头上,尽管灾民们早已预见到漫无尽头的饥荒,他们极尽可能地节省存粮,三顿变两顿,两顿变一顿,馍改成粥,粥改成稀汤,但千俭万省的粮食终究还是会吃完,他们开始吃谷糠麸皮等平常来喂牲口的东西,然后他们又将目光转向动物界,猫、狗、蛇、鼠、青蛙,小动物被吃光后,传统常识认为可以吃的野菜,也早已作为辅料和粮食一道吃光。灾民们开始打破常规,吃那些以往无人吃过的植物,尽管可能冒着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他们要以那些畜生都不吃,以往只能当做肥料的东西,来填入他们饥饿之极的肠胃,梦想以此来维持生命,度过灾荒。



国民党官兵掘开黄河花园口大堤现场



洪水淹没的村庄



黄泛区一片泽国



洪水淹没的村庄



郑州附近,水中灾民



受困的日军车辆



受困的日军车辆



受困的日军坦克



郑州附近,国民政府救济队



郑州附近,军民协力抢堵黄河决口



1946年6月黄河花园口,封堵前的堤口



黄河花园口,封堵前的堤口



民工们正在填补黄河决口



民工挖掘修堤用泥土而形成的土坑



民工用牛车往堤上运送芦苇



民工用独轮车往堤上运封堵材料



小孩帮助爸爸拉独轮车往堤上运送芦苇



民工正在夯实堤坝



灾民的小孩和封堵堤口用的石块



黄河花园口 封堵工程顾问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塔德(Oliver J. Todd)



花园口事件遗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