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已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消费形式。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首次超越电影票房,成为文化娱乐产业的新亮点。

新年伊始,国有科技服务集团企业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创”)正在进军这一新领域,以数字文创开拓产业孵化新模式。通过一整套制度性设计,让中国微短剧市场乃至在线文化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是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思考和奋斗的方向。


杨创成立于1997年,由上海市科委、复旦大学、杨浦区政府发起设立,借鉴硅谷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模式,在复旦大学旁的旧厂房内创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逐步成长为集技术要素市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科技金融、产业孵化四大业务板块为一体的国有科技服务集团企业。创新,是刻在杨创骨子里的基因。

“短剧市场的增长势头强劲、空间巨大。”杨浦科技创业中心董事长谢吉华说。2024年,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就已经开始试水微短剧这一全新领域,通过在上海湾谷科技园区建立数字文创-微短剧产业基地,开拓短剧产业孵化新模式。该基地以杨浦科技创业中心体系为基础,依托上海技术交易所、金融服务等功能平台,拥有颇为丰厚的资源支持。


如何在这股短剧浪潮中结合自身和区域优势更好地发展,是这一基地的使命。“基地拟围绕微短剧这一细分领域构筑创新策源生态圈,为微短剧上下游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环境,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网络视听产业发展能级。”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在数字文创-微短剧产业基地,品牌赋能中心是其核心业务板块,专注于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品牌包装策划服务,助力品牌实现从知名度到美誉度的全面提升,并最终达成业务增长的目标。


“我们将通过精准的品牌定位、创意策划和资源整合,帮助企业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同时结合产业基地的资源优势,为品牌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品牌赋能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品牌赋能中心还将“品牌植入微短剧”作为核心业务之一,通过自然融入剧情的方式,让品牌成为故事的一部分,避免生硬广告感,在引发情感共鸣的同时,自然而然实现品牌价值的“变现”。

据悉,自去年2月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杨浦片区启动以来,杨浦为微短剧行业在区域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土壤,与B站、抖音等共同启动微短剧产业联盟,开启了市区联手之势发展微短剧赛道的新篇章。

文字/图片:沈莹

编辑:吴百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