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才刚刚开始,小米SU7就再一次成为了众网友讨论的焦点。

只不过这次大家的注意力并不在0-100加速、电池续航、绚丽涂装等概念的身上。

而是在一份令所有人都倍感意外的“断轴谣言”上。

小米汽车回应断轴谣言

2月9日,针对近期网络热传的“小米SU7断轴”消息,小米公司正式做出回应称车辆不存在“断轴”情况,其检测结果为外力受损而非质量问题。最终在澄清之余让网友们认清了整起事件的谣言本质。



回望整起事件的发展路径。

起初是在春节期间,一段小米SU7的事故视频被众网友争相转发。画面内容显示,当天车辆先是撞到了路肩,随后出现爆胎、轮毂变形等情况。谈及本起事故,车主方面表示当天是在“乡村烂路”的正常行驶途中,因过坑而导致后轮爆胎、车辆下摆臂折断。

随着相关信息转发量的不断增加,小米汽车官方也很快启动了调查机制。

官方回应显示,在2025年1月30日10点56分,驾驶员以约70km/h速度驶过了淮安盱眙一乡村公路(该路段具有限速20km/h标识),进而在来到某破损/坑洼路段时,车身因上述不恰当驾驶行为冲击凹坑边缘,导致轮毂、悬架、右后侧轮胎等部位受损。

事故发生后,400客服曾在用户授权下安排拖车救援服务并代报保险。但当保险勘察员抵达现场要求驾驶员进行酒精检测时,驾驶员却拒绝配合并放弃向保险索赔,决定由自己承担本起事故的全部损失,最终在现场同保险公司签订《放弃赔偿声明》并存档记录。

2月6日,小米汽车的工程师团队前往实地调查,在结合车辆受损部位痕迹后,推断驾驶员当天严重超速行驶,导致轮胎在路坑边缘的冲击下异常受力爆胎。当巨大的冲击力传递到摆臂时,摆臂也因受力过载而断裂。最终让车辆在后悬挂受损的情况下继续滑行,使得摆臂、减振器等部件因摩擦受损。故认定事故结果为外力受损,非网传的产品质量问题。

在小米汽车发布回应后,网友们也发现了本起事故中驾驶员、车主的两大反常行为。

即拒绝酒精检测、主动放弃保险索赔。

这也让相关博主评论区掀起了新一轮讨论风暴。





真诚是永不过时的“必杀技”

依稀记得,小米在2023年举办第一场汽车技术发布会的时候,虽然热度极高,可互联网上到处都是“军儿,收手吧。外面都是XX”一类的调侃声。



但当时间来到2024年的时候,小米汽车不仅实现了用户口碑从“调侃”到“肯定”的全面转向,还创下了大订数量破万、连续4月交付量超2万、SU7交付量超15万等成绩。

谈及用户口碑全面转向的原因。

我们就会发现“真诚”两个字始终贯穿了小米汽车从0到1的步伐中。

对用户真诚。造车3年,雷军不仅试驾了超150辆汽车去学习对方的长处,还曾因用户反馈将设计了约1年的汽车形态全部推倒重做。正是这种种举动,让围观网友们有了一种“被倾听、被认可”的感觉,为小米汽车打下了“在交流中进步,在听取中成长”的真诚基调。

对产品真诚。相关文章指出,在不算及集团其他资源支持的情况下,小米汽车的累计研发投入已接近300亿。巨大的投入不仅换来了技术优势,更为小米汽车日后的“广受好评”打下了基础。

对市场真诚。初次敲响汽车工业大门的小米为尽快站稳脚跟,选择避开SUV,在相对冷门的“轿跑市场”发力。这不仅让产品的定位和米粉核心群体(年轻用户)的消费喜好更加契合,还让雷军成功将互联网企业独有的To C化营销方式带进了汽车市场,通过给用户开车门等方式将“真诚”二字贯彻到底,带动无数消费者为小米汽车上演“自来水”。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以“小米车主”的身份去主动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进一步了扩大小米汽车的影响力,成功在无形中带动围观网友去了解小米汽车,甚至对小米汽车产生好感。

当一件商品同时拥有了质量和口碑,那么其销量的暴涨也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小米距冲击高端的目标还有多远

在数据层面,自小米汽车上市后,小米集团的股价便开始持续上涨。其不仅在2024年创下了“全年上涨121%”的好成绩,还在2025年的开年阶段继续上涨了23%,一举助力总市值突破1万亿港币大关。



报道指出,小米目前不仅是估值最高的中国汽车企业,还是全球市值第三高的汽车企业(全球市值排名仅次于特斯拉、丰田)。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盛也对小米汽车的前景十分看好。

分析师 Timothy Zhao及其团队在报告中将小米汽车的2025年度销量预期从29万辆上调到了35万辆,较比当前的市场共识高出21%;除此以外,他们还将2026年的小米汽车年度销量预期从48万辆上调到了65.5万辆,其增长幅度高达48%。

高盛方面认为,随着产品销量的持续走高,小米汽车也将在2026年迎来自己的盈亏平衡点,成为集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以外,中信证券也曾盛赞小米集团正在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硬核科技企业之一”。旗下工作人员所出具的研究报告,将小米市值上涨的核心要素分为了以下4点。

1 小米汽车的超预期成功;2手机的高端化战术见效;3 IoT 大单品策略爆发;4 新零售的能力升级。

在他们眼里,小米市值上涨的深层逻辑是组织进化+战略升级,业务的超预期完成则得益于集团在2021年所提出的“二次创业”口号。至于更加深层的“时代逻辑”,则在于小米抓住了互联网、AI技术发展的红利,在趁势摸索出自己的科技智造和全球化道路的同时,借此积累了良好的用户口碑,实现了整个集团的正循环良性发展。

2月6日。

雷军曾在微博上发文表示:“高端化是我们必须要走的道路,我们要不怕损失、不怕牺牲,坚定不移往前推进。”这是三四年前,我在小米内部高端化研讨会上的讲话内容。我们就是用这样的决心干了五年。



从小米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手机业务还是汽车业务的消费者反馈,均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雷军“高端化战略”的布局成功。至于小米能否在2025年实现自己“冲击高端”的目标,还请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

每日经济新闻:小米SU7驶过坑洼路段断轴?小米汽车紧急回应:事故外力受损,非产品质量问题

证券时报:小米SU7断轴?公司回应!

长江日报:小米造车的24小时和3年

极客公园:小米市值突破1万亿,造小米 SU7 成了雷军最好的决策

IT之家:高盛看好小米汽车,提升其今年销量预期至 35 万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