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1366篇原创文章,作者:Me410。

作者简介:Me410,江苏南京人,主要撰写近代战争历史。最早在2008年于《战舰》杂志发表了“日本海军阿号作战始末”一文。此后笔耕不辍,迄今已发表各类文章50余篇。

全文共3531字,配图4幅,阅读需要10分钟,2025年2月11日首发。


图1. 本文主角

早在1930年代,日本海军就开始构建其“影子航母”舰队。其中最具野心者,就是两艘“飞鹰”级航母,即“飞鹰”和“隼鹰”两舰。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8年,日本邮船株式会社订购的两艘豪华邮轮“出雲丸”和“橿原丸”。两船的设计试图对标德国豪华邮轮“不莱梅”号。但由于资源毕竟有限,所以无论是吨位还是航速,都逊色一些。由于军方为两船提供了60%的建造经费,因此须按照军方的要求,在设计中留下冗余,以便在必要时改装成航空母舰。

“飞鹰”号的前身“出雲丸”号于1939年11月30开工。未及完工,就在1941年2月10日被军方买下,变身航母。船体全长220米。宽26.7米。吃水深度8.15米。标准排水量24000吨。与大多数日本航母一样,飞行甲板的长度并不能覆盖船体全长,只有210米。最宽处27.3米。双层机库各有153米长。15米宽。5米高。

以其机库容量,舰载机部队的规模被限定在48架,包括战斗机12架、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各18架。但是当1942年夏天建成服役时,基于中途岛的惨烈教训,鱼雷机被削减3架,以相应地增加战斗机数量。到年底,再削减6架俯冲轰炸机,从而将战斗机提升至27架。理论上,所有载机都可以被收纳进机库。但是为了缓解机库内的拥挤,通常会将8至9架飞机系留在飞行甲板上。


图2. 由于是后期建造的航母,“飞鹰”的舰桥设计大量借鉴了“大凤”

对于中途岛惨败之后的日本海军而言,“飞鹰”和“隼鹰”的完工堪称及时雨。两船的航速可达25.5节,使其勉强可以作为一线兵力使用。这是其它由民船改装而来的航母做不到的。但是基于民船的底子,“飞鹰”和“隼鹰”的弱点也很明显。双轴推进使得船只的灵活性欠佳。官兵们也不熟悉源于法国的拉蒙特锅炉和仿制的寇蒂斯蒸汽轮机。最大的问题还是防护性能。轮机舱侧面只有两层各25毫米的杜氏合金钢提供保护。弹药舱和航空汽油舱甚至只有一层杜氏钢板作为防护。其它诸如高射炮和配套的射击指挥仪,其实战表现有目共睹。

“飞鹰”和“隼鹰”完工服役之后,立即奔赴南太平洋,参加了圣克鲁斯战役。但是在10月21日,“飞鹰”的动力舱内发生火灾。航速降至16节,被迫退出战场。此后,虽然舰载航空兵反复被拉到拉包尔消耗,但是日军航母一直没有亲临一线,直至为时太晚地投入到马里亚纳战役中。

由于飞行员素质不佳,这场精心策划的战役遭遇惨败。然后,日本舰队就要直面美军的反击了。6月20日下午3点40分,美军侦察机终于发现了西撤途中的日本舰队。以其上报的方位推算,当前日本舰队正位于美军航母舰队以西大约215海里处。美军随即着手发动两个波次的大规模空中打击。由于当天的日落时间是晚上7点,预计返航的飞机必须在夜幕下降落。此举风险很大,不仅可能导致大量飞机因找不到航母而迫降海面,而且航母也可能因为开灯引导归航的飞机而将自己暴露在日军潜艇面前。尽管有此顾虑,机不可失。


图3. 空袭过程中的日本舰队。中间那艘大船是“瑞鹤”

第一波次于4点24分起飞。不包括因各种故障退出的14架飞机,来自11艘航母的85架“泼妇”、77架“无畏”和“地狱俯冲者”,以及54架“复仇者”,陆续升空。截至此时,侦察机传回的最新情报修正了之前的位置信息,即日本舰队的实际位置还要再往西挪动60海里,已经位于美军舰载机群的作战半径边缘。以美军机群和日本舰队当前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预计两者将在6点40分交汇。此时距离日落只有20至30分钟。于是,基于距离和时间因素,第二波次的打击机群被取消。而已经升空的机群将不再考虑采用更具协调性的联合攻击行动。所有参战部队必须尽快找到目标,自行投弹,然后自行返航。

正因为如此,像“瑞鹤”号这样的身经百战的老兵,在挨了一枚1000磅炸弹之后成功逃脱。而行动多有不便的“飞鹰”号,却成了一个更加显眼的目标。当美军攻击机群抵达时,38架零式及时升空抵抗。但是飞行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根本挡不住美国人。此外,“飞鹰”号还起飞了两架“天山”,试图在舰队周围施防烟雾,以作掩护。同样没什么作用。海面上,日本舰队正以24节航速朝着西北方向急行。


图4.

来自新一代“列克星敦”的3架“无畏”,首开记录,将一枚炸弹丢到了“飞鹰”号的舰桥头顶。巨大的爆炸使得舰桥内所有人非死即伤。然后是来自“企业”号的6架“无畏”,再次命中一弹,直接打穿了飞行甲板。但这些损伤都还可控。真正的致命打击来自“贝劳伍德”号的4架“复仇者”,全部携带鱼雷。之前,美军的空射鱼雷普遍存在技术瑕疵。所以主要依靠俯冲轰炸机。但是如今,空射鱼雷已经大幅精进。投放高度约为130米。载机速度可达240节。至少一枚命中“飞鹰”右舷轮机舱。

此时,“飞鹰”缺乏装甲防护的弱点暴露无疑。船体在中雷之后迅速右倾。随后的火灾又蔓延至左舷轮机舱,迫使这里的动力同样被关闭。于是,失去动力的“飞鹰”彻底瘫痪在海面上。此时,日本人仍未完全绝望。但是到当晚7点17发,船体舯部突然猛烈爆炸。据推测,应为泄露的航空汽油被引燃。这场爆炸摧毁了所有应急电源。所有损管工作都无法进行。眼见进水无法抑制,军舰必沉无疑,甚至不可能考虑将其拖拽回去。于是,全体官兵迅速接到了“弃船”命令。8点32分,“飞鹰”号沉入大海。247名官兵阵亡。

- 全文完,敬请期待下一篇! -

作者Me410的作品快速入口:

如果您觉得本站还不错,请扫这里关注、收藏、转发三连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