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2025年2月11日《焦作日报》A01版
新年伊始,省会郑州传来捷报——
2024年度河南省人大系统“出彩工作”评选揭晓:焦作市人大常委会申报的项目《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深化“站点吹哨、部门报到”模式 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县域样板》,获评河南省人大系统“出彩工作”。
凯歌高奏,是市人大常委会高标准谋划实施“6+12”出彩工作雄浑合唱的激昂乐章。刚刚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向中心聚焦、往创新拓展、为大局出力,在探索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方面,守正创新、主动作为,绘就一幅幅履职生动画卷,书写了让群众满意、为发展赋能的精彩篇章。
立法深耕:民主之花结硕果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焦作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高质量立法保驾护航。
创新“攻关立法”机制,提升立法质效。聚焦基层治理,制定出台《焦作市城乡社区治理促进条例》,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在立法过程中,充分发挥人大主导作用,首次采用“双组长+专班推进”模式,成立以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人大常委会、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立法工作专班,抽调市委、人大常委会、政府多个部门业务骨干成立联合起草小组,共同研究条例草案的主要制度设计与核心条款,协调解决立法中的焦点矛盾问题。通过“攻关立法”,立法过程由以往的起草部门、政府、人大“接力式推进”向“齐头并进”方式转变,避免立法起草、审核、审议各环节的交叉重复问题,立法效率明显提高。该条例从提请到审议通过,仅用时两个多月。
备案审查“54321”品牌熠熠生辉,从源头防止文件“带病出台”。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是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重要制度,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要求,坚持并完善规范性文件联审联动、专家论证、公开听证、定期通报、案例指导5项工作制度,综合运用主动审查、被动审查、专项审查和移送审查4种审查方式,严把政治性、合法性、适当性3个标准,抓好年度工作会议、年度专项报告2个载体,用好立法和备案审查1个平台,备案审查质效明显提升。组织召开联审会成果斐然,其成功经验被写入《河南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在全省范围推广。对市“一府一委两院”和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进行定期通报,平台报备审核持续升级优化,文件“带病出台”现象从根源上得到有效防范,备案审查工作步入规范化和智能化“快车道”。
监督多元:靶向发力促发展
人大行使监督职权不能事无巨细,而应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精选议题,做到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在全省首家建立行政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人大监督评价体系,精准丈量国资“健康值”。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在本质上就是为人民守好国资家底、管好共同财富。聚焦“有效维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充分体现厉行节约”“有效提供公共服务”三大基本目标,建立百分制评价指标,从资产状况、资产管理、资产绩效等维度设置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强化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监督评价。体系中融入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等指标内容,推动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审计监督等贯通协调。通过正向激励事项和负面事项奖惩评分,鼓励改革创新,发挥监督评价的导向作用。指标评价采用定量化考核,以数据说话,使代表“看懂、审清、督准”国资管理工作。评价结果通俗易懂、导向明确、客观准确,提升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效果、国有资产规范管理水平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实效。省委《工作交流》进行推介,光明日报客户端、《河南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给予宣传报道。
创新监督方式,促进司法公平正义。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检察院沟通协调,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出台《关于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的办法(试行)》。一方面,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益受损突出问题,从代表建议中筛选出公益诉讼案件线索,随后通过严谨的案件化办理流程,将其转化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有力推动代表建议落地落实。同时,依托基层代表联络站开展“检察长进站点,零距离听民声”主题活动,搭建起检察院与人大代表之间的互动平台,凭借人大代表专业优势,广泛征集人民群众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从检察机关制发的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中,梳理出适合借助人大监督推动系统治理的对策建议,助力解决公益保护难题。该机制运行以来,已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件,制发检察建议6份。同时,检察机关还通过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办案,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中梳理出国有资产保护等建议,借助人大推动作用,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达成类案监督效果,共同筑牢公共利益的守护防线。
创新工作模式,到代表接待窗口听民声解民忧。沁阳市人大常委会创新代表工作方式,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人大代表接待窗口,规定每周二为代表接待日,每次由2名人大代表到岗值班,当面听取群众对各办事窗口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反馈。在沁阳市人民医院建立“健康沁阳人大代表接待窗口”,广泛听取患者、群众、医务工作者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建议,反馈医疗改革遇到的问题,通过座谈交流、沟通协商等方式,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切实解决群众就医过程中的问题和痛点。
民主实践:夯实基层激活力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征途中,市人大常委会精心制定《关于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施意见》,明确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5个维度5条实操路径5项保障举措,经验凝萃与创新探索交织融合,制度架构与平台搭建并驾齐驱,为人大工作全方位铺就民主基石。同时,精挑89名专家学者、一线骨干组建智库方阵,成立焦作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2024年10月30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暨一县(区)一范例经验交流会召开,各县(市、区)分享基层民主实践硕果,交流典型范例,动员全市各级人大持续深耕,一批批出彩做法破土而出,以地方人大的生动实践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注入鲜活生命力。
创新“站点吹哨、部门报到”模式,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县域样板。博爱县人大常委会以站点室为依托,纵深探索人大搭台、多方参与、政府作为、代表监督的基层民主实践新路径,全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县域样板。规划布局“1+9+N”群众联络平台,县级中心联络站设在县人民公园附近,9个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或人口密集的村(街),若干个人大代表联络点和人大代表工作室设在工厂、村委会、学校等,分别解决县级、乡镇、村(街)等层面群众提出的问题。按照“群众提→站点收→分类后→吹响哨→部门到→共协商→解难题→群众评”的运行处置流程,建立解决问题闭环管理机制,精准识别群众反映问题,按照急缓、难易程度及时吹响“日常哨”“紧急哨”“攻坚哨”,邀请法院、检察院等18个与民生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进站,协商解决民生问题。坚持“一站一品牌、一点一特色”思路,打造联络站点基层民主实践品牌。在9个乡镇站,组织开展“一乡一品”创建活动,形成清化镇街道“倾话民生”等基层人大工作品牌。在联络点室,形成应芬人大代表工作室“周周有约、事事有应”、大屯村“屯里幸福吧”等品牌。
“幸福圆桌会·人民来作主”,民主就在百姓身边。中站区人大常委会探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创新开展“幸福圆桌会·人民来作主”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区人大常委会监督作用、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作用、街道代表联络站阵地作用、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人民群众主人翁作用,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汇聚起“人大力量”。通过抓人大工作,人大“搭台”督办“幸福微实事”;抓代表工作,代表“登场”履职为民有了“新抓手”;抓群众工作,百姓“唱戏”圆桌会上当主角。活动开展以来,中站区9个街道人大工委已收集问题262个,组织现场活动155场,各级人大代表参加活动446人次,参与群众1587名,累计解决民生实事275件。
机制打造:强基固本谋长远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自身建设是基础。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方位提升自身建设水平。
“四联模式”抓党建,激发系统活力。着眼增强工作合力,持续实施“135党建提升工程”,坚持抓机关带系统,深化学习联训、活动联办、典型联学、资源联享“四联活动”,形成市县人大上下联动、纵横贯通的系统党建格局。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县(市、区)党性教育资源优势,组织机关各党支部与县(市、区)人大机关党支部到十二会村、杨介人故居、李阶棠故居等红色廉政教育基地,沉浸式开展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以集中交流发言、重温入党誓词、发放政治生日贺卡等丰富活跃的形式增强党员教育效果。
同题共答抓联动,夯实基层基础。健全完善同题共答工作机制,市县两级人大同步开展“守护夕阳红、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通过边监督、边反馈、边整改、边提高,督促政府落实反馈问题57个,助推“老有所养”向“老有优养”迈进。开展人大系统助推“三十工程”行动,打出蹲点式调研、分季度观摩、专项审议“组合拳”,助推项目建设加速提效。坚持重点工作市县乡三级联动,开展调研、监督活动30余次,全市人大系统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更加巩固。
对标一流抓规范,锻造“四个机关”。完善人代会组织架构,在市委的支持下增设专门委员会7个,修订大会议事规则,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优化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流程,建立重点发言制度,有效提升会议质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先后被评为党建先锋系统先进单位、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法治焦作建设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争做全市机关建设“排头兵”,以坚实自身建设勇扛时代重任。
焦作市人大系统去年以来的创新出彩实践,踏出了民主法治征程中的坚实足迹。未来,必将秉持初心,续写辉煌,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现代化焦作建设持续注入不竭动力,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怀川大地熠熠生辉。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玲 报道
20位“焦作名师”形象惊艳亮相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点击关注 --
总值班:王静锋 统 筹:王 鹏 梁易凝
责 编:拜利萍 审 核:丰舒潍
编 辑:刘冠宇 校 对:黄小霞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