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金奖的获得者崔寒柏先生算是当今书坛的大嘴先生了,他在利用自媒体直播书法创作的同时,谈古论今对古今书家尽数点评,不乏惊人之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其中对启功先生的点评引发的争议最大。



启功先生作为曾经的书协主席,被认为是中国书坛最后一位领袖,也是被公认的离我们最近的一位书法泰斗,他的书法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挺拔俊秀深受民众喜爱,被誉为“启功体”,至今仍然被很多人学习效仿。



启功先生无论是人品还是艺术都深受民众尊崇,在国人心目当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对于启功先生的评价多数都是极具赞誉,这让启功先生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甚至被一些人认为可以比肩王羲之。



不过艺术审美总是非常主观的,任何一种风格都难以满足所有的审美要求,有褒就有贬,也有一些人提出对启功先生书法的质疑,特别是在启功先生去世多年以后,部分书法家也开始批评启功先生书法,其中以田蕴章先生最为刻薄,暗讽启功先生人品。



作为视频博主,崔寒柏先生自然不会无视启功先生这波流量,也开始公开对启功先生书法进行点评。



崔寒柏先生最先只是宣称书法史上很多人被严重高估了,其中就点到了启功先生的名字,瞬间引起一片骂声,于是崔寒柏先生就在接下来的直播中专门评价了启功先生。



崔寒柏先生对启功先生书法的评价从两点展开,一是认为启功先生笔法过于简单,缺少“鼓荡”,从而造成线条单调,容易被模仿;另一个但就是认为启功先生对结字重要性的论述错误,崔寒柏先生甚至使用了“非常无知”这样诋毁的词汇。



抛开个人情感来看崔寒柏先生的这番评价,还真的戳中了启功先生书法及其理念的软肋,应该算是非常专业的,但是细品又感觉稍欠客观。



所谓人书合一,自古对书法的评价都无法脱离书者本身,如评颜书就有“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对于启功先生书法的评价自然也不能剥离启功先生本人的性格境遇,启功先生出生于封建王朝没落之时,虽然贵为皇族后裔,但是并没有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反倒因为皇室血脉遭受牵连,在动荡年代饱受责难。这让他养成了隐忍、内敛、低调、谦逊的性格。



启功先生是上过私塾的,接受的是最传统的文化教育,他对书法的认知也停留在实用性的层面,并不将书法当做非常高大上的艺术,这可以从他的很多书法教学当中感受出来,他总是将别人讳莫如深的笔法讲的简单明了。



比如他讲调锋,说调锋就是将笔提起来,向相反方向施加点力,笔锋自然就立起来了。他讲草书,说草书就是画圈,以手腕为圆心画圈,左画圈、右画圈就出来草书了。



这种理论虽然简单明了,但是也体现出启功先生并没有将书法看的非常高大上,始终认为书法是实用性的技巧,勤加练习就会成功,他个人也从不以书法家自居,另外启功先生书法以小行草最佳,这也是非常注重实用性的结果。



启功先生在特殊时期遭受波折,被抓去写大字报,据启功先生说,这段时期是他集中书写的阶段,因为笔墨纸都是免费的,所以可以尽情书写,最后甚至调侃自己的书法是“大字报体”。



通过启功先生的性格和经历可以看出,启功先生的书法理念崇尚简单朴实,不事雕琢,他的书法与他的性格是和谐统一的,是真正意义的人书合一,这也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所以缺少鼓荡并不是启功先生做不出鼓荡的动作,而是启功先生拒绝这种刻意的修饰。对结字的理解则缘于他始终注重观者的感受,而不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所以会极力避免因结字不准造成的阅读歧义。这些都是源于启功先生书法对实用性的侧重。



所以对于书法的评论不能仅仅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展开,而要紧紧围绕书者综合而论,崔寒柏先生对启功先生书法的评价缺少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探究,所以才会做出专业但并不太客观的评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