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游 2001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级研修班。2004—2008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中国画艺术年鉴》主编,《中国艺术家年鉴》主编,《画友》主编。

1966年生,湖南怀化人。

字子游、子由,号于艺堂主。

学书心得

文/陈子游

读帖读画是近些年的日课,越是投入越加有感触。

近十年间,主要临写和喜欢二王帖一脉书法作品,尤其是书信手札,确能以小博大,气象万千。

我以为,书法的高低,看气格,气格高低,在于形象与笔法,笔法的气质就是书法的本源。

比如王羲之的《九月三日帖》,看其点画,使转提按之间并无多余,笔法既简练又沉稳,法外带有几分巧妙,字形与行气相融合,此帖多以楷字呈现,行书法度与草书字体也兼而有之,松与紧在整个帖中时显时无,左右上下呼应得益,此帖末尾上方四字,草意甚浓,堪称帖上夺眼之处,灵活、任性,节奏飞扬高迈,妙不可言。

比如《二谢帖》中,以草书入帖,精妙之处在于行气通畅,笔势方正,上下呼应,虽多数字字独立成章,笔法关联并重,平稳中见厚重,快捷里有精髓,起收间恰到好处,得意和爽劲成为书法气象的根源,看上去很舒服,其行笔时很从容。

我以为,无论是学帖或是临碑,重要在于认识,帖与碑的优长,也是因为学书者在不同时间里所理解的程度会不一样,碑,多是通过工匠加工后的结果,与书写者已有了不同的气质,有一种隔阂,加上时间的变迁,许多碑均有变化,字形与笔法,多在猜测中,书写时不容易达到某种意象.但自然和趣味,碑的气势和朴拙之意,帖是没法呈现的。帖,因为是墨迹,提按顿挫一目了然,行笔的轻重快慢也容易体会,直接能感受到书写时的气息和心悦,尤其二王的法帖中的气格和法式,是历代喜欢书法的任何书写者不可回避的山峰,这样的山峰依然如明灯,照辉着后学者前行。


叶剑英《登祝融峰》

作者:陈子游

书体:行书

尺寸:139cm×69cm

释文:四顾渺无际,天风吹我衣。

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

款识:右录叶剑英元帅登祝融峰一首,甲辰秋月湘人子游书于京城北塘

钤印:处厚(朱文)、均山馆(朱文)、子游书画(白文)


彩云仍旧现滇南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全国书法名家朱德元帅、叶剑英元帅诗抄作品展

指导单位

云南省文物局

中共昆明市委统战部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

协办单位

云南省图书馆 昆明市博物馆

学术支持

浙江省书法研究会 《中国篆刻》

支持单位

朱德故居管理局 古田会议纪念馆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云南民族艺术研究院 云南革命军事馆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云南省人大服务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昆明警备区

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

机构支持

齐庐画会 西湖画会 三星堆诗书画院

鸣谢单位

云南省博物馆

展览顾问

韩天衡 何应辉 鲍贤伦 孙慰祖

学术主持

刘新德 金心明

文学统筹

曹晓宏

总策划

杜 拉

策展 人

刘德武 张 震

策展助理

念继新

展览协调

班 文 李建坤

展览统筹

张文清 杨丹尧

展陈设计

邱 烨 方世秋

视觉设计

王昕蕾

展览执行

邹兴梅 张玲玲 唐友军 朱 晓

宣传推广

张 颖 刘堂建 张学聪

作品释文

熊廷献 刘庆飞 朱青玉 廉文杰

行政事务

李丽娜 马 晨 张 颖 朱晓娟 梁甦君

公共教育

李安妮 曹楚坤 谢 瑞 张 睿 李 珊 王亚楠

赵凌潇 张启文 张玮皓 王铨锐 朱翠红 杨 楠

刘昊谚

展览时间

2024年10月23日——2025年1月12日

展览时段

9:00——17: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临展厅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参观需提前使用小程序预约。


图文编辑:杜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