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最惊艳的电影就是《哪吒2》了,已经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首,不断刷新着中国影史票房新纪录。
社交媒体上大家都在讨论敖光的颜、无量仙翁的伪善、还有细思极恐的隐喻。
今天就来聊一聊电影中超真实的中国式亲子关系,每一个场景都很戳心!
01
“不管你是仙是魔,都是娘的儿”
生出像哪吒这样的混世魔童,不知道殷夫人得承受多大的心理负担。
换成我们普通正常人,大多都容易整天唉声叹气,怼天怼地。
但殷夫人完全没有。知道哪吒喜欢踢毽子,哪怕很容易被哪吒的神力所伤,她还是一遍又一遍陪练。
别人都说哪吒的坏话,她却义无反顾支持哪吒、守护哪吒。
别人说哪吒迟早要被天收,在世上也就短短几年,她就倾注一切的爱,用心呵护这个一天到晚给她惹麻烦的娃。
哪吒去晋仙考核,殷十娘声声叮嘱,战场上威风八面的女将军,面对儿子远行,和天下所有母亲一样,满心担忧。
到最后,殷夫人即将幻化成青烟变成仙丹,也要抱紧浑身是刺的哪吒。
哪吒哭着说:“我没用,我好没用,我生来就是魔,一直都让你们受苦,我也好想,好像成为你们的骄傲,是我连累了你们!对不起!娘!对不起!”
殷夫人紧紧抱着浑身是刺的哪吒不断提醒哪吒:“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娘永远爱……”
正是由于有这样无私且坚定的爱为哪吒托底,才让他在遇到困难时有勇气面对外界的压力,说出那句让全场炸裂的话: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我命由我不由天!"
02
“父辈的经验,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
与殷夫人的支持不同,敖光对敖丙的爱是有附加条件的,他将龙族的复兴重任寄托在敖丙身上,所以对他的期望也极高,希望他能够成为龙族的荣耀。
敖丙背负着这些重担努力成为父亲心目中那个近乎完美的儿子,却失去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在现实中,这样的父母比比皆是,害怕孩子走弯路,不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用各种方式”束缚“孩子,即便孩子已经长大。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与孩子渐行渐远。
不可否认,敖光对儿子敖丙的爱是很深的,以为他死了,龙王气到要毁掉陈塘关,说:“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我的儿活着”。
在他心中,敖丙是龙族的希望,更是他捧在手心上的宝贝,别人绝不可能伤他儿一根毫毛。
最后,龙王看到敖丙和哪吒在一起那份率性、成熟、自由无拘束的样子,终于恍然大悟,明白自己老一辈的教育方式,过时了,决定放手让敖丙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对敖丙所说的话,也说出了所有父母的心声:“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今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是父母也无法一生都庇护孩子。
真正的包容,是允许孩子成为和父母完全不同的人——或许更沉默,或许更张扬,但那是他本来的模样。
把“你必须”换成“你可以”,将“不准做”改为“试试看”。
教育不是流水线生产,而是帮助每个独特灵魂找到自己的轨道。
03
“家乡的小骄傲,仙家的边角料”
《哪吒2》各个角色,都很有魅力,除了哪吒和敖丙,最成功的角色就是“申公豹”。
他的那句“人心里的成见是座大山”,犹如一记重锤,狠狠敲打着我们的认知。
这声喟叹,道出了无数被偏见裹挟者的无奈与挣扎,也让我们不得不正视,那隐藏在人心深处、顽固如磐的成见。
他本是全村人的希望,承载着众人的期待奔赴仙界,却在那里受尽冷落,最终误入歧途。
这个角色的命运,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当下家庭教育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申公豹一路走来,背负的期望如同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寸步难行。在成长的每一步,他都不是为自己而活,满心满眼都是外界的期待,以至于逐渐迷失了自我。
这样的教育场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陌生。好多家长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未竟梦想的寄托,总习惯用 “别人家的孩子” 当作标尺,去衡量自己孩子的价值,却独独忘了蹲下身,倾听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渴望。
申公豹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哪吒1 》里申公豹有回答,他跟弟子敖丙说:“在元始天尊的弟子中,我可算是最勤勉的了,百年来我刻苦修炼,但从未得到师尊重用,你可知是为何?就因为我是豹子精修炼成人,是师门中唯一的异类,跟你一样,我也是妖族!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像极了现实中爸妈,亲戚,都以你为骄傲,觉得你“晋级”了,有面子,有地位,骄傲自豪,但只有你清楚,自己啥也不是!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有着自己的花期和成长轨迹,有着各自的兴趣、天赋与梦想。育儿从不是把成功的模板生硬复制,而是用心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最适宜的成长土壤。
就拿申公豹来说,要是他的族人能尊重他内心真正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将出人头地的期盼强加给他,也许他能在修炼之余,尽情探索自己对山川草木、世间万物的独特感知,说不定就能在别样的天地里,寻得属于自己的价值与快乐。
申公豹的故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教育不是打造 “完美孩子” 的模具,而是助力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人民日报》说:“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服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父母时,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因此获得人生更多的乐趣和主动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做不成大树,就做棵小草,做不成雄鹰,就做一只小雀。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份爱的滋养下,带着被接纳的底气探索世界,揣着被尊重的骄傲野蛮生长,在父母克制而深沉的爱里,最终成为自己的英雄。
THE END
本文来源:育儿女神蜜丝懂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