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贝艺 通讯员 张鸣
一项民俗文化活动,能够传承千年、生生不息,必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鼓子秧歌是山东省商河县的传统舞蹈,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繁荣发展至今,位列“山东三大秧歌”之首,被誉为“北方汉民族男性舞蹈的代表”,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虽历经两千年岁月洗礼,却更显生机勃勃。
够年味
春节村村都有秧歌队
过年来商河,真算是来着了。走乡入村,时时都能听到鼓子秧歌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处处都能看到潇洒飘逸的秧歌步,队伍变阵踢起的尘土,混杂着刚刚散去的鞭炮烟火味,便是商河人最熟悉的“村头接秧歌”场景,也是温泉鼓乡不可或缺的“年味”文化盛宴。
“小到刚会走,大到九十九,人人都会扭。”商河县内九百余个村,春节期间,村村都能拉出一两支鼓子秧歌队。鼓点响起、秧歌进村、“血脉”觉醒,平时不苟言笑的老叟,弄鬼掉猴的顽童,低眉垂眼的姑娘,在欢快热烈的氛围下,秧歌“瘾“头发作起来,都忍不住跟在队伍后面舞跳一番。
已经举办四十一届的商河鼓子秧歌汇演,更是将春节气氛推向最高潮。通过层层选拔,经过紧张排练,每年的正月十四,最能代表各镇街特色的秧歌队伍都会齐聚一堂、献艺斗舞。
汇演现场更是人山人海,堪比春运现场,附近高楼和树上都会“长”满观众。为了一睹这些秧歌精英的风采舞姿,来自各镇街的群众,天刚蒙蒙亮就开始进场占位置,汇演前后的秧歌行进表演也会造成交通“短时拥堵”。一年一度的秧歌汇演,不单让本县群众过足了眼瘾,也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打卡”。
看门道
黄土地上的灵动韵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商河鼓子秧歌集劳作、祭祀、军事、武术、杂技于一体,多含有军事战阵、祭祀仪仗等元素,是世代演练变化的结果。一支完整的鼓子秧歌队,演员包含“伞、鼓、棒、花、丑”五种角色,还有“博士”作为编导,负责场阵编排。阵中的角色都是以舞者所用道具命名,一般为两把“丑伞”带八“鼓”、四“棒”、四“花伞”、八“花”,整队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二三百人。角色服饰受戏曲影响,注重潇洒、稳健和俊美。
商河鼓子秧歌的演出内容包括进场、辟场、按场、跑场、煞场、出场六个部分,其中主要是“进场”和“跑场”。“进场”是舞队进入场地前的舞蹈,为整个表演设定基调。“跑场”是表演的高潮部分,分为“文场”“武场”。”文场“注重技巧、形式和协调性;“武场”注重力量和动态,展现表演者的力量和活力。
其中“跑场”队形极为丰富,包括“牛鼻钳”“勾心梅”“一街二门”“六六大顺”“里四外八”“八条街”“四门斗”等百余种队形变化,组织严密、威武雄壮。队形变换既考验着表演者的技巧和协调性,也体现出秧歌队的演出水平,集中展现了商河鼓子秧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溯源头
千年演变的阡陌之歌
商河鼓子秧歌始于秦汉,得海岱灵气,扬黄河神韵,世代传承,源远流长。追根溯源,学术界有“抗洪”“战争”“祭祀”三种说法,其中主流为“抗洪”说。
商河属于黄河冲积平原,苍茫沃野,但古时黄河暴戾多变,摧残着两岸人们的生活。商河人在劳作耕耘的同时,还要抵御黄河的侵袭,他们奋起抗洪抢险、筑堤固坝、导水排涝。到灾后喜获丰收时,他们就用秧歌这一特有的方式庆贺丰收喜悦之情。唐代沧州刺史薛大鼎《许商河》记载:“洪流入海地无波,百姓欢呼麦丘坡。犹恐甘棠遭败剪,嘉名永锡许商河。”一句“百姓欢呼麦丘坡”,极其生动地展现了商河人民战胜洪水之后,万人踏舞庆丰收的原野狂欢。除此之外,还有“刘秀屯兵”“包拯赈灾”等传说,也给商河鼓子秧歌添加了几分神秘色彩。
商河鼓子秧歌那变幻莫测的阵式、粗犷豪放的舞姿,在组织、表演形式中,也带有不少军事、武术的烙印,与古代歌颂武功的“武舞”密切相关,既用于祭祀,又展示武威。春节前各村秧歌队伍都会集中排练备演,看那打麦场上的行走变阵、虎虎生风,确有些“沙场秋点兵”的味道。
话传承
为非遗注入青春活力
民俗文化传承要靠新鲜血液注入。去年的商河鼓子秧歌汇演上,跳秧歌的七岁小姑娘“糖糖”表现尤为亮眼,福气满满的模样,憨态可掬的动作,现场效果直接拉满。而以她为主角的短视频“萌娃4岁起就开始扭秧歌”短视频,以单条522.2万点击数迅速冲上抖音热搜榜,并引来众多网络媒体平台转发,一时间网络“风头”甚至盖过了整场鼓子秧歌汇演。
几岁萌娃反向“带火”千年鼓子秧歌,只是商河大力推动鼓子秧歌传承创新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项有着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河鼓子秧歌非但没有表现出“后继乏力”,反而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商河县坚持从“小”抓起,多个学校将鼓子秧歌、花鞭鼓舞等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校本课程,鼓子秧歌的传承教育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并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克圣等到学校进行现场教学指导,确保教学质量。这些少年秧歌队员近年来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节庆盛典,增添了孩子们的阅历,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为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储备了更多的“青春力量”。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近年来,商河致力于以民间舞蹈讲述中国故事、展现文化自信。商河先后举办全国国家级非遗项目秧歌展演,并受邀参加中国非遗春晚、中国民间艺术节、全国秧歌节、上海世博会等国内各类大型活动;先后到韩国、日本、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尼等十余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在国内外掀起商河鼓子秧歌“文化潮”。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