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正月初十,皑皑白雪尚未消融,莽莽乔山北风呼啸,寒气逼人,温度降至零下12℃。一辆东风4型内燃机车牵引一列装满煤炭的列车缓缓驶出安子沟站。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铜川车务段安子沟站坐落于乔山山脉东麓,是梅七线的一个四等小站。车站远离县城,站内链接着一条煤专线,是崔家沟能源有限公司的煤炭南运唯一通道。2024年,车站共发运煤炭29676车,累计200.3万吨的煤炭从这里出发,驶入陕煤外运、电煤保供的重要通道梅七线,直达湖南、湖北、武汉、成都等地,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

让列车转向的道岔操纵师

“钢轨密贴、无异状、无障碍物、道岔位置正确,两道开通。”扳道员杨晓东通过对讲机呼叫。

54岁的杨晓东是安子沟车站的一名扳道员,大家都亲切地喊他“老杨”。他虽年长,但身手敏捷、脚步飞快,一个人管着5组道岔,从未出过差错。



钥匙一拧、道岔解锁,手柄一抬、扳动到位,上锁,确认开通线路。虽然扳动一次道岔仅需35秒,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几副道岔之间最远相距500多米,一钩活往往需要往返于几个道岔之间反复操作,耗时近一个小时,一点也不轻松。

“现在只有矿区煤专线还保留着人工扳动的道岔,其他地方已经很少见了。”干完一批调车作业,老杨的话也多了起来。“这么多年干下来,虽说轻车熟路,但一点也不敢马虎。”

16时整,调车长通过对讲机通知老杨有50分钟的间休时间,他快步走回值班室,抓紧时间烤烤冰凉的手,喝了点热水暖暖身子。

值班室其实就是道岔旁的一处小房子,里面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热水壶、一个电暖气、两个铁皮衣柜,这是全部陈设。一个班要上两天,两天中作业没有固定时间,随叫随上。在密集的作业间隙中,抽空吃饭休息,或在小床上眯一会儿,是扳道员的工作写照。

50年来唯一的女职工

安子沟站海拔1800多米,铁路以S形穿过乔山,车站就在半山腰。“因为不通公路,从山下到车站要走一条宽窄不一的石阶路。”车站值班员赵妞妞说,下山需要8分钟,上山要12分钟。

“大家都说安子沟艰苦,我觉得这儿其实也挺好的,有水、有电、能洗澡,工作氛围好。虽然手机信号差一些,但时间一长就适应了。”赵妞妞调入安子沟站时间并不长,却是安子沟站1973年建站以来的第一位女职工。



初来安子沟时,紧张的行车组织工作对赵妞妞来说是不小的挑战。看似偏远的安子沟站,作业量一点也不少,接发列车比较多,调车作业频繁,车站年轻人也多,作为班组长的车站值班员,安全和作业内容方方面面都得操心。

“妞妞姐最大的优点就是认真,也特别能替大家考虑,冬天有时候作业时间长,她会给我们提醒防寒保暖注意事项。”刚入路一年的新工韩启哲说,“如果两次作业间隔短的话,她会提前给我们通知下一趟计划,做好衔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赵妞妞的爱人苏耀辉在距离安子沟站480多公里以外的曹家伙场站,同样是车站值班员,两个人休假很难碰到一起,如果倒班时间冲突,那么彼此回复一条微信,也通常在24个小时以后。

和家人聚少离多,这几乎是每一名小站职工面对的现实难题。对此,赵妞妞说:“我俩都是干行车的,能相互理解。” 

95后调车长的成长路

“接收调车作业通知单。”随着调车长田飞的复诵,仅5分钟,行车室就完成了一次交接,新的作业即将开始。这次调车作业从车站北头开始,田飞带着班组人员乘坐调机在股道间快速穿行。

“调车作业‘苦’是最大的特点,山沟里晚上降到零下十好几度,风吹过来能钻进骨头缝,浑身直打寒颤,着实是‘透心凉’。”田飞嘴上说着,手里却没停下。他把铁鞋紧贴在车轮踏面,用紧固器将闸链拧紧,这才直起腰。

1998年出生的田飞,已经参加工作5年了,今年也是田飞在岗位上度过的第5个春节。在同事们的眼里,田飞是一个踏实肯干又手脚麻利的小伙子,跟他搭班,特别让人放心。调车作业是确保运输安全和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说起这个,初到岗位上的田飞还有些不好意思。



“刚开始跟着师傅作业时,我心里特别害怕、恐惧,一心只想休假。我不是怕干活累、干活苦,是担心自己干不好,会影响装车效率和作业安全,调车这个岗位责任太大了。”田飞说道。

“那时我有点消沉,哪都不想去,后来还是师傅开导我,每次作业都带着我,一点一点地教,使我渐渐克服了恐惧心理,作业也熟练起来,现在也能带着工友们一起调车了。”说到这里,田飞满脸自信。

一列列火车从眼前驶过,每一钩活都不允许出差错。慢慢地,田飞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每次调车作业提前出务检查线路状态,及时联系装车班,动态掌握装车进度,作业前都多想一点、早走一步,保证安全干好每一钩。

2023年以来,田飞先后荣获段优秀共青团员、技术能手等荣誉。新春伊始,田飞许下了自己的愿望,2025年能找到一个女朋友,还想考助理值班员,到行车综合岗位上学习锻炼。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过年期间的安子沟站场间依旧灯火通明,伴随着机车轰鸣声与对讲机的联络呼叫,煤炭不断被倾倒进车厢,在寒冷的山谷间,一群在黑夜中忙碌的人,用自己的坚守点亮万家灯火。

(赵胜利 赵宏亮 王振男)

责任编辑:刘旸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