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补上最明显的短板,智驾竞赛更激烈了。

文丨司雯雯 赵宇

编辑丨龚方毅

去年卖出 427 万辆新能源车的比亚迪,正在凭借自身的销量规模优势,试图影响高阶智能驾驶市场格局。

今天,比亚迪宣布将在王朝、海洋全系车型搭载 “天神之眼” 高阶智驾功能,其中 10 万级以上车型全系标配、10 万级以下车型多数搭载。此后,上至售价 24.98 万元的宋 L EV,下至售价 6.98 万元的海鸥,共计 21 款比亚迪品牌车型都将推出可实现包括高快领航、城市记忆领航等在内的高阶智驾功能。

行业普遍视今天的发布会为比亚迪近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上周四,比亚迪宣布将举行智驾发布会后,当天它的股价随即涨停,宇瞳光学、伯特利、联创电子等供应商也跟着涨停,市场开始讨论 “比亚迪智驾概念股”。

当时大家猜测,比亚迪将在 10 万元车型上配备高快领航功能,即车辆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比如高架、环路等)上,可以按照导航路径智能巡航行驶,包括自主进出匝道、调节车速、控制车距、变换车道、超越慢车等辅助驾驶功能。

直到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这次宣布海鸥也支持高快领航 ,现场响起整场发布会最大的掌声。此前多次传出在比亚迪定点的激光雷达供应商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在港、美股先后大涨。

比亚迪王朝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路天在发布会上说,“比亚迪高阶智驾版车型上市,加配不加价”。在新能源渗透率连续多月超过 50%、销量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这被外界解读为:比亚迪开始以全新方式参与车市价格战。多数自研智驾的车企和第三方智驾供应商,都将受到影响。

在被至少诟病了两年多后,比亚迪终于补上了智驾这块拼图。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说,他们认为,未来 2-3 年,智驾将成为像安全带一样的标配。

预测智驾两三年内普及,比亚迪短期策略选择先攻

一些比亚迪自研智驾项目员工的春节是在工作中度过的。2024 年底,他们接到通知,要在春节后第一周在多个车型上量产自研的高快领航(高速导航辅助驾驶)功能,为此要冲刺交付。

在比亚迪智驾体系中,高快领航、城市领航等高阶智驾功能属于 “天神之眼” 系统,比亚迪将其分为 A、B、C 平台。A 平台命名为 “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算力要求最高,标识颜色为金色,包括 3 颗激光雷达,主要搭载在仰望上;B 平台为 “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标识颜色为红色,包括 1 颗或 2 颗激光雷达,主要搭载在腾势、比亚迪品牌。这两个平台可实现城市领航功能。

我们独家了解到,天神之眼 B 平台会大规模采用禾赛的激光雷达,预计 2025 年会有多款车型搭载,包括比亚迪、腾势品牌的部分车型,供货数量约在几十万台。天神之眼 A 平台会部分采用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搭载于仰望车型。

C 平台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算力要求最低,标识颜色为蓝色,能实现高速、城市快速路上的导航辅助驾驶,不包括城区。据我们了解,芯片为英伟达 Orin-N,后续也会使用地平线 J6 。感知为纯视觉方案,配置包括 5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摄像头(业内常称为 “5R12V”)等,没有激光雷达。







左右滑动查看

自研项目组冲刺量产的就是 C 平台的高快领航功能。据我们了解,高快领航自研项目约在去年 9 月底正式立项,今年 2 月初实现量产,会应用在超过 21 款车型上。这也是杨冬生在发布会上重点介绍的平台。

在智驾上,短期内,比亚迪优先级最高的任务不是技术最领先,而是如何更有效率地大规模落地智驾 —— 相比另两种方案,天神之眼 C 平台的系统和硬件成本更便宜、上车需求更急迫、应用数量更大。

比亚迪最畅销的秦 PLUS 、宋 PLUS 、海鸥等车型月销超过 5 万辆,售价集中在 7 万-15 万元,现阶段能保住毛利的高阶智驾方案也只有天神之眼 C——相较在端到端上争第一,C 平台的高快领航能最快提高比亚迪大部分车型、大部分用户的智驾体验。

这是权衡的结果,自研进度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影响了比亚迪对智驾上车节奏的判断。据我们了解,比亚迪原本设立两大自研团队,同时推进城区领航和高快领航自研。比亚迪新技术院院长、智驾总负责人杨冬生去年 8 月告诉我们,内部团队分产品线,有中阶、有高阶,如果一项功能用大算力芯片也能做、小算力芯片也能做,那就要比谁做得好。

内部竞赛持续近 3 个月后,两个自研团队整合。自研高速领航项目的优先级变高,吸收了一部分城区领航的自研人员,也从外部招募了一批有自研经验的人,进度开始加速。一位接近比亚迪的人士说,量产后,内部要求天神之眼 C 平台一周一迭代。

性价比的另一面是,高速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更成熟,技术路线已经被多家车企验证过。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去年,搭载高速 NOA 的车型占比为 8.62%。对比亚迪来说,这意味着相对低的研发成本、更明确的市场需求和更小的错误率。

比亚迪补上最明显的短板,但智驾竞赛更激烈了

比亚迪惯用成本领先策略,将利润率作为 “打击” 对手的工具,以维持竞争优势,比如 2023 年发布 10 万元级别的秦 PLUS “冠军版”,2024 年再用 “荣耀版” 把售价降至 7.98 万元,是价格战最积极的参与者之一。

随着市场格局进一步走向存量竞争,比亚迪在贯彻成本领先策略的同时,对产品加量不加价以取得相对优势,比如 21 款新上市的王朝、海洋智驾版车型,基本保持原价,但 15 万元级别就有城市领航功能,最低 6.98 万元的海鸥能有高快领航功能。此前只有腾势、仰望品牌的部分车型有高快领航功能和城市领航功能。

如果比亚迪能继续通过规模效应降本,维持利润率,有机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据接近比亚迪的人士说,天神之眼 C 平台的软硬件方案成本在 4000 元左右,多位智驾行业人士认为这一价格低于业内平均水平,随着大规模量产和供应商竞价,成本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而在天神之眼 A、B 平台上,比亚迪也大概率上车自研激光雷达以期进一步降低成本。

比亚迪 2023 年将智驾确定为公司的核心战略,比新势力晚了至少三年,也因此开始高强度追赶。目前它正投入多个方案自研,包括高快领航、无图城市领航、端到端等,我们此前介绍过,比亚迪已成立包括 AI 超算中心在内的先进技术研发中心等部门,以加快智能化研发和落地。

春节前,比亚迪智驾总负责人杨冬生在内部提醒团队,“我们的强项是电动化的积累,智能化仍要持续强化”“电动化要攻,智能化更要攻”。他说,要有更多的工程师参与自研。

春节后,比亚迪的第一个关键动作是补上最明显的产品短板:比亚迪将在 10 万元及以上车型中,全系标配可实现高快领航的天神之眼 C,10 万元以下的秦 PLUS DM-i、海豹 05 DM-i、海鸥的多数版本也将搭载,这基本赶上同价位目前已量产车型的最高智驾水平,也将拉高 10 万元级别的智驾标准。海洋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说,海鸥智驾版是行业首次将高阶智驾带进 7 万元。

而通过给 10 万元车型配备高快领航功能,比亚迪也希望将大规模销量转化为训练数据,为端到端等更高级别的智驾等提供支持。杨冬生在发布会上说, 2024 年,比亚迪每天新增训练里程 7200 万公里,预计到 2025 年底,每天会提升到 1.5 亿公里。

高快领航智驾背后的技术方案已相对成熟,全系标配更多考验工程、成本控制和市场能力。而当下市场竞争也变得更激烈。

2025 年,小鹏 MONA M03 会在 15 万元级别配置 “端到端” 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零跑会在 10 万元级别的车型上用激光雷达、实现城市导航;就在比亚迪发布会的前一天,长安汽车宣布在 8 月发布 10 万元级别的带激光雷达车型,支撑其逐步实现高阶城市智驾功能;吉利已基本完成集团层面智驾研发团队整合,正在同时推进中阶和高阶智驾方案研发,将在 10 万元的大众市场普及高阶智驾功能。

相较于比亚迪等传统车企,更早发力高阶智驾自研的新势力车企则在另一层面展开竞争。如理想已将其 “端到端” 智驾方案迭代至数据量达 1000 万 Clips 的版本,并在去年四季度的秋季战略会上提出加码 L4 级智驾研发;小鹏今天称,将在 2025 年中推出具备准 L3 级能力的高阶智驾,并在今年底推出 “真 L3 级” 软件和硬件冗余能力的自动驾驶功能;蔚来于去年 12 月完成新一轮智驾自研团队架构调整,正在冲击 “端到端” 方案量产交付。

此外,特斯拉 FSD 要全面进入中国的传言越来越真。前方还有华为,除借助鸿蒙智行模式快速提高自研 ADS 3.0 智驾方案的出货量,近期又开始借助 HI PLUS 等业务模式开拓奥迪、岚图、广汽等新的合作伙伴。

题图来源:比亚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