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哈尔滨道里区丁香公园公益冰场上,一群穿戴专业的市民热火朝天地打着冰球,他们的呼喊声、冰球与球杆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令整个冰场都沸腾起来。这是属于哈尔滨道里区老年冰球队的热血时光,很难想象,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接近70岁。

因为热爱而汇聚

还未到下午1点,高永会和先到的队友打开球场边锁着的器材柜,拿出大扫帚,认真清扫场地。厚厚的积雪被一点点堆到场边,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球场界线。

清扫完毕,大家熟练地换上冰刀、戴上护具,高永会和十几名老队友准时开启了分组对抗赛。冰刀在天然冰面上疾速滑行,发出清脆的“唰唰”声,隔着头盔护具,很难察觉他们已是古稀老人。


老年冰球队的队员向记者展示他们的简易器材。

这支平均年龄接近70岁的队伍是道里区老年冰球队。据76岁的队长高永会介绍,球队现有队员三十余人,平日里固定参与训练打球的约20人,年龄最大的已经78岁。

高永会初中一年级时接触冰球,曾获得哈尔滨市中学生运动会第二名。一旁68岁的戴伟亮接过话茬:“我们学校的成绩更好,拿到过哈尔滨市中学组第一名。”高永会说,那个年代哈尔滨的冰雪运动氛围极为浓厚,深深融入百姓生活中,“参与冰雪运动的孩子特别多,打冰球的孩子也多”。

在副队长孙作新的记忆里,小时候身边各大工厂的冰球队比赛一场接着一场,他总是兴奋地跑去观赛,一来二去,心里对冰球的热爱被点燃。“那时候,我们一群孩子就从树上砍下树棍,捣鼓成冰球棍的模样,再找个铁罐子、铁盒子当球,就热热闹闹地打起球来了。”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未将冰球作为职业道路,但那份深植于骨子里的热爱,保存了半个多世纪。退休后,心底里对冰球的眷恋再度被点燃,于是他们纷纷重新穿上冰鞋,拿起球杆,自发来到松花江冰面上打球,这群原本素不相识的老人因为冰球而汇聚到一起。

守护冰场,推广运动


“每年从11月下旬开始,我们上冰打球,一般能打到3月上旬。大家风雪无阻,一天都不落下,每天都准时相聚在冰场。”高永会说,对他们而言,冰球早已不再只是一项运动,而是深深融入了血液,“冰球就是我们生活的日常,就像你们南方人跑步一样。”

冬天,这群年过古稀的老人在丁香公园的冰场打球,夏天,就转移到道里区冰上运动中心。高永会感慨道:“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夏天也可以打冰球了。”

道里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群众冰雪运动一直是他们非常重视的工作,道里区冰上运动中心在2021年底建成后,就把每周一6时至8时30分和每周五7时15分至8时30分定为老年冰球队的公益免费时段。

道里区丁香公园公益冰场能拥有如今的规模,也离不开这群对冰球满怀热忱的老人们。2015年,他们自掏腰包购置了扫帚、推子等工具,将丁香公园湖区冰面的积雪清扫干净,开辟出最初的冰场,这正是丁香公园公益冰场的雏形。


高永会演示如何修补冰场。

每到秋意渐浓,丁香公园管理处便会将湖面蓄满水。入冬结冰后,老年冰球队队员们与常年在此运动的市民自发清理湖面积雪,整出一片开阔的天然大冰场。随着市民对冰上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需求也愈发多样。如今这片冰场被一分为三——冰球场、花样滑冰场、速滑冰场。

老年冰球队的老人们是冰雪运动的传播者,也是这片冰场的守护者。他们在现场自发教孩子滑冰,一招一式,认真细致;冰面若是出现损坏,他们自己动手修补、清扫,就像对待自家社区一般,全心全意守护着这片冰场。

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冰面。这群老人结束了一天的欢乐时光,肩头扛着球杆,球杆的另一头挑着球鞋,晃晃悠悠地离开冰场。这正是哈尔滨冰雪文化在亚冬会赛场外最生动的注脚,诠释着这座城市对冰雪运动最纯粹的热爱。

(本报哈尔滨2月10日专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