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纵览新闻见习记者 安洋
“当我身无分文又遇到突发情况时,是‘许阿姨’帮助了我,我一直很想当面感谢她。”近日,一条求助信息引起了纵览新闻的关注。求助者王丽娟如今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寻找的“许阿姨”是2007年到贵州旅游时帮助过她的河北籍医生许墨菊。
2月10日,记者联系到王丽娟,听她讲述起那段珍藏已久的记忆。当年许墨菊一行五人到贵州省贵阳、安顺等市旅游,王丽娟是接待他们的导游。
王丽娟做导游时,记录的许墨菊等人的行程信息。(王丽娟供图)
王丽娟记得很清楚,那是2007年8月21日,她正带团在超市买东西时,被家里的一通电话打乱了节奏。王丽娟的妈妈在电话里焦急地说,她爸爸因为银行催还贷款走投无路,问女儿能不能想办法先把2000元的利息还上。
当时的王丽娟刚刚大学毕业一年,身无分文,吃了上顿没下顿,更别说还贷款利息了。接到电话后的她慌张又无助,只觉得天都要塌了。
没想到,这通讲着方言、语速又快的电话,被一旁的许墨菊听懂了。许墨菊主动走过来询问王丽娟,是不是家里遇到了什么困难。王丽娟吞吞吐吐说出当下的困境,还没说完,许墨菊便直接问“需要多少钱”。
“大概2000元。”听了王丽娟的话,许墨菊二话没说,翻出2000元钱塞到她手里,说:“这个钱不用还,你先拿着去解决问题,不够我再想办法。”王丽娟边道谢边收下钱,眼泪刷地流了下来。
许墨菊一家离开贵阳之前,王丽娟东拼西凑了2000元还给许墨菊。许墨菊无论如何不肯收,但王丽娟坚持塞给了她。
“钱虽然还了,但是许阿姨困境中伸出援手的情谊我没有还。”当年许墨菊并没有说起过自己的工作单位或者家庭住址,只提到自己的职业是一名医生。临别之际,许墨菊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但后续王丽娟打过去,接电话的却并不是她想找的“许阿姨”。
“这份善意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忍不住想要去传递。”因为曾经淋过雨,所以想要为别人撑伞。许墨菊离开后,王丽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想要从事一份能够帮助别人、在思想上影响别人的职业。2008年,王丽娟瞒着父母,一个人扛着一个蛇皮口袋回到了家乡大方县,成为了大方县瓢井镇居乐小学的一名乡村特岗教师。经过在教育领域的不懈耕耘,2018年王丽娟成为了一名中学校长,后来又到了县教育局工作。
王丽娟在居乐小学时与学生的合影。(王丽娟供图)
“我经常和学生们讲起这件事,告诉他们要保持心底的善意,传递这份爱意。”村里有不少留守儿童,“反哺”家乡的王丽娟一心一意为学生们付出,抽空就去家访,呵护学生们的身心健康,鼓励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在她的努力帮助下,许多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看到了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
王丽娟去学生家中进行家访。(王丽娟供图)
“在我最困难的那段时间里,是‘许阿姨’带给我的温暖和感动一直支撑着我。”王丽娟对记者说,“如果能够找到‘许阿姨’,我想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当面致谢,感谢她帮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想让我的孩子和学生们知道,善良和感恩的力量。”
如果您有许墨菊的消息,请与纵览新闻记者联系,我们一起让这份善意形成闭环。
联系电话:0311-67562398
邮箱:9347820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