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近期说,欧盟对美国决定对进口自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表示遗憾。关税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混乱并推动通货膨胀,这对各方都是有害的。发言人表示,开放市场和尊重国际贸易规则对于实现强劲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欧盟仍然致力于通过低关税促进增长和经济稳定,并维护一个强有力的、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
“欧盟准备打击大型科技公司,以报复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英国《金融时报》2月5日以此为题报道称,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兑现其对欧盟加征关税的承诺,欧盟计划对美国硅谷采取报复性措施。报道援引两名了解相关计划的官员的话称,欧盟委员会正寻求在与美国政府的潜在贸易争端中动用欧盟《反胁迫工具法案》(ACI)。
特朗普(资料图)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月22日报道,在达沃斯论坛上,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强调欧美贸易关系重大,欧盟将尽早与美国新政府采取务实接触。她同时重申欧盟推动贸易伙伴多元化,谈及与中国有机会“深化关系”。谈到中国,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必须与北京进行建设性接触”。“现在是时候本着公平和互惠的精神,寻求与中国建立更平衡的关系。”
对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日前称中欧“可以达成协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日下午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对欧关系,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和多极世界中重要和独立的一极,希望欧盟也能成为中方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
冯德莱恩(资料图)
根据以上报告,我们得知特朗普在上任的首日,就宣布考虑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所有商品加征25%关税,之后又临时改了主意,先后对中欧发出关税威胁。此举既把美国推向了众矢之的,变成了所有国家的公敌,又让美国盟友打起了小算盘,不得不寻求与中国联手对抗美国,这不欧盟就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了,就连一向对华强硬的冯德莱恩也不得不松口向现实低头。
特朗普的威胁不是随口一说,而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政治策略。在他看来,通过经济杠杆打击盟友,既能巩固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又能讨好国内的选民。尤其是欧洲的汽车产业,一直被美国视为竞争对手。特朗普正是抓住这一点,狠狠给欧盟来了个下马威。此举直接导致了欧盟内部的紧张局势。德国、法国等核心成员国迅速召开内部会议,试图寻找应对之策。
欧盟(资料图)
面对美国挥舞的关税大刀,欧盟内部主张联华制美的法德轴心与亲美派激烈博弈:马克龙在爱丽舍宫的闭门会议上直言"欧洲需要战略自主",而波兰等东欧国家仍然执迷于跨大西洋幻想。在这个百年变局的十字路口,中国的应对之策尽显东方智慧。从RCEP全面生效到"一带一路"新增18个欧洲伙伴,北京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欧盟(资料图)
在这一背景下,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成为欧盟的重要选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对华态度出现明显软化。作为欧洲最著名的"对华鹰派"之一,她曾多次批评中国的经贸政策,甚至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然而,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加征关税,冯德莱恩似乎意识到了中欧合作的重要性。
在欧盟紧急会议的演讲中,她14次提到中国,还一改之前咄咄逼人的姿态,开始大谈“互利共赢”。她甚至表示,希望在2025年欧盟与中国建交50周年之际深化经济合作。对于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电动车关税问题,她也松了口风,说可以继续商量。这种转变速度,让人不得不感叹她的“灵活性”。
冯德莱恩好提到,妥善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将影响欧盟的未来繁荣与安全。对欧盟而言,中欧之间的贸易合作大多是互利的。中欧之间的一些“贸易不平衡”问题,双方都有充分的机会进行沟通,可以达成共识,甚至进一步加深双边经济和投资合作。冯德莱恩除了提到“贸易不平衡”外,其他说法还算客观。眼下,欧盟面临的困境是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明显不足,而新兴产业的成长又远远追不上中美,局面相当窘迫。
欧盟(资料图)
《南华早报》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发文指出,这已经是冯德莱恩近期内第二次做出类似的软化表态了。上一次是在上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当时她就曾说过欧盟 “有机会与中国接触并深化双边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欧之间的贸易规模那可是相当庞大,双方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制造业能力,而欧盟则在高端技术和品牌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加强合作,对于双方的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 “双赢” 的盛宴。
总之,眼下的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冯德莱恩的策略转变恰恰映射出她意识到与中国关系的重要性。未来的经济趋势,或许正由中欧的合作与否而定。在这一巨大变局之下,欧盟的决定无疑牵动着更广泛的全球经济格局。虽然我们无从预知接下来的局势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冯德莱恩的每一步选择都将影响到整个国际舞台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