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关系美国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关税大棒的阴影,已经笼罩了整个欧盟,随时可能落下。

关键时刻,法国总统马克龙又扯上中国说事,甚至还喊话特朗普,提醒他“别总是盯着欧盟了,中国才是当务之急”。



马克龙和特朗普

马克龙此举,大有一副搬出中国做“挡箭牌”的意味。从欧盟的角度来看,这似乎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除了炒作中国话题,展示美欧“价值观同盟”之外,欧盟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谈判筹码了。

尤其是在特朗普已经放话称,要对所有出口到美国的钢铝产品,无差别征收25%的对等关税之后,欧盟更是回忆起了2018年的那场交锋。

当时,特朗普以所谓“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铝产品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就连欧洲盟友也不例外,成为了美国关税大棒下的受害者。

直到拜登上台后,美欧重启谈判,盟友体系才得以修复。如今特朗普卷土重来,又使出了老一套的招式,中方已经做好了接招的准备,宣布了对等的反制措施,而欧盟还在苦苦哀求,甚至想要将祸水东引。



从这里其实就不难看出,欧盟之所以被美国当做“软柿子”捏,也不是没有理由的。特朗普还没出手,仅仅只是恐吓了几句,欧盟的膝盖就先软了,又如何捍卫自身主权和尊严呢?

前几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边放话称,要以“更加强硬的姿态”跟美国谈判,一边又喊话中国,称相信中欧能够达成协议,进一步拓展双边投资与合作。

欧方之所以急着调整对华立场和态度,是因为担心同时跟中美两个经济体升级贸易摩擦。还记得去年早些时候,欧盟无视中方反对,执意跟随美国行动,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

欧盟原本的设想,是跟美国联手将中国电动汽车排除在欧美市场之外,结果没想到2024年美国大选,民主党落败,特朗普重回权力之巅,奉行“美国优先”主义的他,将盟友也视作为“收割”对象。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后知后觉的欧盟,这才察觉到情况不对,开始降低对华批评的声调,希望通过跟中国修复经贸关系,来对冲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冲击。

然而欧盟的“求和”仅仅只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采取实际措施表达对华合作的诚意,对中国商品加征的不合理关税依然没有取消,所以自然也没有等到中方的回应。

于是欧盟就又转头向美国示好,面对特朗普步步紧逼的关税威胁,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兰格就坦言,欧盟愿意将其对美国汽车征收的进口关税,从10%降至2.5%左右,以避免与美方升级贸易冲突。

但以特朗普的胃口,欧盟开出的这点条件,恐怕很难让美方满足。毕竟相比于美国出口到欧洲的汽车来说,欧盟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显然要多得多,欧盟想让特朗普手下留情,只怕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总而言之,主权是靠实力争取来的,妥协和退让换不来真正的尊重。欧盟对美国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距离实现真正的“战略自主”还路途尚远,但凡事总要迈出第一步,欧盟若是总在原地踏步,只会错失良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