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良豪
倘若列举当下全世界最冷门的热搜地区,地处北极的丹麦海外领地——格陵兰岛必定榜上有名。
这座全世界公认的世界第一大岛,3/4的地区在北极圈内,超过80%的土地终年被冰雪覆盖,生活在当地的居民常年与白雪为伴。称其为“冷”门地区,乃名副其实。
△地处北极圈内的格陵兰,这一次又被特朗普拱上了热搜。(图/视觉中国)
这样一座本不常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岛屿,最近却频繁地被推到了炽热的聚光灯之下。究其原因,则与卷土重来的特朗普有关。
再次坐稳美国总统宝座的特朗普,频频表达出对格陵兰岛的“执念”。2025年新年刚过,他还让长子小特朗普飞到格陵兰岛“参观”,令岛屿成为全球焦点的同时,也激怒了格陵兰人及丹麦政府:“我们必须再说一次,格陵兰岛是‘非卖品’,永远不会拿来出售。”
遥不可及的世外桃源让人浮想联翩。毕竟如果真的有机会能在这片极寒、极远、极美的世外之地待上几天,所获得的精神回报足以值回高昂的旅途开销。对于慕名而来的旅行者们,这座冰雪覆盖的岛屿随之舒展出另一面———“噢,居然还有比冰岛更纯粹的极光观赏胜地!”
△伊路利萨特冰湾。(图/视觉中国)
对全世界旅行者而言,地球的南北两极是绝佳旅游目的地。距离北极最近的格陵兰岛,也理所当然地被人们列入“人生必去的N个目的地”之中。
尤其是在高纬度地区才能看到的极光,更让无数人憧憬不已。每年9月到次年4月是格陵兰观赏北极光的最佳季节,只要天气晴好,几乎每个晚上都能领略宇宙赠予地球的这份神奇魔力。
△每年9月到次年4月是格陵兰观赏北极光的最佳季节。(图/Unsplash)
但如果只是去追极光,那便是辜负了这座岛屿。偏安于世界一角的格陵兰岛拥有大片原始的自然景观,静谧的冰川和雪山毫无保留地展示着这里独一无二的原始之美。
冰川是格陵兰岛不能不看的景色——或者说,是随处可见的原始景观。格陵兰西部的伊路利萨特冰湾见证了地球第四纪最后一个冰川时代,漂浮着百万年之久的冰山,原冰中散发出的幽幽蓝光让人倍感梦幻。
每年夏天,座头鲸、虎鲸和须鲸是这片峡湾的常客,游弋于此的鲸鱼呼吸时常常露出巨大的尾巴,它们喷出的巨大水柱引得游客阵阵惊呼。
△乘船穿越伊路利萨特冰湾,与古老的冰川和游弋于此的鲸鱼零距离接触,是格陵兰最惊险且难忘的旅游体验。(图/Pexels)
早在2004年,伊路利萨特冰湾就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而坐落在峡湾旁的同名小镇,也因此成为格陵兰最受欢迎的目的地。全球的极地爱好者来到这里,除了近距离观看冰山漂浮,还会亲身体验茫茫冰海中的破冰之旅——相传撞翻泰坦尼克号的巨型冰山,就是从这里漂出。
对徒步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来说,在格陵兰东北部人迹罕至的国家公园漫步,或者去拥有壮丽冰山雪景的斯科比松逛上一天,则更有价值。沿着峡湾前行,两岸的群峰千姿百态、形状奇特,若有黎明时分的云彩加持,摁下快门便能收获一张风光大片。
群山峡谷里的居民区,房屋方方正正,涂着彩色油漆,从高空望去如同五颜六色的乐高积木。这也是因为,在白雪皑皑的冬天里,五颜六色的房子是格陵兰唯一的彩色点缀。
△格陵兰居民区的房子都会油上色彩鲜艳的油漆。(图/Unsplash)
到了盛夏时节,南部沿海岸地区的冰雪融化变成绿地,格陵兰的“绿野仙踪”时刻也由此到来。此时亦是盛产鱼虾的季节,比目鱼、三文鱼和北极甜虾足以让游客大快朵颐。
不少来过这里的旅游博主们表示,格陵兰是一个热情且友好的地方。居住于此的原住民,见到任何人都会温和友好地笑着打招呼,让人觉得这里不是遥远而荒凉的世界尽头,而是能够逃离钢铁丛林的乌托邦。
极寒、极远但又极美,这是格陵兰展示给游客最惊艳的一面。不过想要体验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却绝非易事。光是前往格陵兰岛,恐怕就已经劝退了不少人。
直到今天,去格陵兰的路径并没有太多选择余地。全世界旅游者想要上岛,都得先到哥本哈根或者雷克雅未克——目前能够前往格陵兰的航班,都从这两座城市出发。
不过这条入岛航线即将迎来一位全新的竞争对手——一条从美国新泽西州出发直飞格陵兰的新航线将在今年夏天启航,往返格陵兰岛绕行北欧的“华山一条路”就此终结。
△全世界的旅行者想要前往格陵兰,都只能通过搭飞机。(图/Pexels)
增设新航线本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不过,随着美国再次将目光移向此地,这条全新航线的出现显得颇为耐人寻味——格陵兰去往纽约的距离,远比去往丹麦本土要近得多。
地理上,格陵兰所处的位置与大洋彼岸的北欧相距甚远。而最早一批到达格陵兰岛的人类,则是1万年前从亚洲跨越白令海峡进入北美的因纽特人,怎么看都与遥远的北欧毫无关系,语言上更是无法相通。
△格陵兰岛与冰岛。(图/视觉中国)
也许是为了加强与岛屿的联系,北欧神话史诗《萨迦》中,格陵兰岛的发现者,是一个出生在挪威,其后移居冰岛的维京人“红胡子”埃里克。
公元982年,埃里克因械斗而被逐出冰岛,携带全家在大西洋上漂流,最后来到尚未被人勘探的格陵兰。几年后,重返家乡的埃里克宣扬其发现,令越来越多人随之对这片“绿色之地”产生了浓厚兴趣。
美国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其著作《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中记载,到了公元11世纪,居住在格陵兰的维京人已经达到5000人。天主教堂伴随着人口迁入拔地而起,彼时的北欧强国挪威也顺势将格陵兰纳入囊中。
△直到今天,格陵兰的居民区里依旧有不少同时充当学校的天主教堂。(图/视觉中国)
此后几个世纪,格陵兰被北欧诸国轮番倒手殖民,最终被丹麦纳入领土。二战结束后,格陵兰成为丹麦的一个自治州,1979年进一步实施内部自治,成为一个在丹麦王国名义下有着特殊地位的地区。
颇为复杂的历史,使得格陵兰与丹麦的关系一直若即若离。不过另一方面,地广人稀的格陵兰至今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每年最厚实的财政收入,也是从丹麦政府获得的5.91亿美元津贴——这笔钱足以支撑格陵兰一年的运转。
更何况,实现内部自治的格陵兰并没有过多的基础设施。城镇和村落之间没有公路相连,可见的绿色植物只有苔藓和地衣,岛上的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设施约等于无,更不用说防务。
△受地理条件影响,格陵兰的居民区都分布在沿海,居民区之间没有公路相连,只能依靠船舶或飞机通行。(图/Pexels)
在北冰洋的惊涛骇浪面前,美好的世外桃源显然难以逃脱现实生活的掣肘。
虽然格陵兰被美国总统垂涎三尺,成为全世界社交媒体上的谈资;但事实却是,当下的世界格局里,格陵兰具有难以估量的战略意义。
尤其是当全球气温升高,人们心心念念近百年的北极航道或将会伴随冰层融化成为现实。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格陵兰“乌托邦”般的生活也许就要到头了。
根据测算,格陵兰的冰层平均厚度为2300米,最厚的地方达到3000米,为仅次于南极洲的现代巨大的大陆冰川。然而,随着全球变暖趋势不断加剧,漂浮在格陵兰峡湾上的冰川,融化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今年1月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Nature Geoscience)的一篇研究论文更透露,岛上冰盖裂缝发展速度加快,海平面上升的势头不断加速。此前已有科学家警告,如果格陵兰岛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5米,绝大多数沿海城市都会淹没在海水之下。
△2023年8月15日,格陵兰岛斯科尔斯比峡湾,一座融化的冰山碎片坠入大海。(图/视觉中国)
对格陵兰来说,环境变化与生存发展之间的难题已经难以回避。因纽特人最擅长的传统狩猎模式,也伴随着气候变化而逐渐萎缩、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丹麦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商业化捕鱼。
当然,伴随着商业化而来的,还有让因纽特人一时难以适应的现代工业社会,比如越来越像城市的定居点、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以及越来越丹麦化的生活方式。
现代生活改变了这座岛屿的命运,但也让因纽特人感到彷徨。不少年轻且有能力的因纽特人选择换个方式谋生,而年长的原住民无法适应快速转变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只能与心理疾病伴随终身。
△晾在屋外的鱼肉。捕鲸曾是因纽特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之一。(图/视觉中国)
多次前往此地的旅行者们,也同样感受到了格陵兰近年来的变化。
旅居加拿大的专栏作家陶短房在近期的一篇文章里,引述了一位资深旅游达人的吐槽,称如今的格陵兰也得了和世界上其他旅游目的地一样的“网红病”:“打卡点千篇一律,几乎所有的导游和老板都是丹麦人,到处都充斥着毫无特色的‘大路货’纪念品,真正的‘纯因纽特’旅游项目反而成了少数。”
△有资深旅游达人吐槽,如今的格陵兰也得了和世界上其他旅游目的地一样的“网红病”。(图/视觉中国)
正如缓慢融化的冰山一般,这似乎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悲哀和无奈。随着更多的轮船、飞机和游客的到来,旅行者中口口相传的“世外桃源”终将成为漫长历史里的南柯一梦。
也许只有冰雪覆盖的白色格陵兰,才是它最纯洁的模样。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周刊 2019-01-28
国家人文历史 2025-1-19
|九行Travel 2019-9-12
陶短房 2025-1-15
编辑:曾宝气;校对:遇见;排版:彭圣婕
九行定制红包封面限时发放中
点击下方卡片前往九行Travel
回复关键词“蛇拿九稳”领取
“你的白月光目的地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