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各地“开年第一事”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被视为观察下一阶段政策方向和趋势的重要窗口。

自2月5日农历新年首个工作日起,全国多个省市陆续召开“新春第一会”或发布重要文件,为全年工作谋篇布局、动员鼓劲。其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不少省市新一年发展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强化科技攻关等措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图为新春伊始,工人在芜湖市繁昌经济开发区爱瑞特新能源专用汽车生产车间生产线上组装新能源电动清扫车。人民图片

优化营商环境成发展共识

2月5日,上海市召开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上发布了《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即8.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自2018年以来,上海连续7年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推出7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共实施了1101项任务举措。

同日,辽宁省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动员大会,点题营商环境。会议指出,要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法治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让各类经营主体在辽宁拥有获得感、礼遇感和归属感;要推出一批具有辽宁辨识度的改革举措和经验成果,以改革“硬举措”优化“软环境”、激发新活力;要深化“三企联动”“三资齐抓”,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支持民营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提能级;要更好发挥重要海陆门户作用,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同样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的还有河北省。2月5日,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召开。这是河北省连续3年将“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会议提出了巩固拓展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进一步加强要素保障、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等具体要求。

除此之外,北京市、天津市、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山东省等多地的“新春第一会”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进行了相关部署。

在受访专家看来,企业的发展壮大、创新创业生态的活跃,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营商环境已成为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中国贸促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显示,受访企业对2024年度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为4.37分(满分5分),近九成受访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较2023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未来如何发力?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建议,精简审批,创新监管,推进政务“一网通办”;加强法治,完善法规,打击侵权,公正司法;提升要素供给,培养引进人才,合理配置土地,提供金融支持;加强经营主体培育,扶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落实优惠政策,建立完善服务机制,及时解决企业难题。



春节假期结束,江苏省兴化市举办2025年新春大型现场招聘会,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搭建对接平台。图为求职者在招聘会上了解招聘信息。中新社发 周社根摄

奔着问题去 盯着问题改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的堵点、难点、痛点,多地“新春第一会”突出以问题为导向,推出硬举措,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湖南省招商引资工作座谈会强调,要着力破解营商环境不优的问题,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大力推进数字湖南和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建设,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努力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福建省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要求,把破解“市场难”“投资难”“创新难”“办事难”等突出问题作为切入口,以企业所感所及所得为评价标准,研究推出更多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

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提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是否有效,离不开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和专家意见,紧密结合市场动态和企业关切出新招,才能有效提升政策科学性和精准性。

为了找到“真问题”,上海市在文件起草阶段就进行了大量企业需求调研,形成了一份189条的需求清单,最终在此基础上,研究改进为8.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58条任务举措。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营商环境建设处处长卢爱国表示,企业感受度才是评判营商环境建设好坏的核心标准,今年8.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希望能面向更多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协同推动解决企业发愁的“老大难”问题。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广东省在部署优化营商环境时同样体现了以问题为导向。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在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强与广大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省发展改革委已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下一步将积极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在粤发展。

推动营商环境向“新”而优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把“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瞄准新质生产力,多地“新春第一会”推动营商环境向“新”而优。

安徽省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强调,要改进作风,创优营商环境,及时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引导和助力各类经营主体更好参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福建省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提出,聚焦科技变革方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力推进技术攻关突破,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合作,促进各类人才在民营企业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推动企业家队伍不断成长,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要求,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用好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各市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

一流营商环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强化创新,创新的主力主要来自经营主体,而营商环境又是经营主体能否创新的关键。

营商环境如何向“新”而优?宋向清建议,将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制度化、法律化,为经营主体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创造良好的经营条件;破除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对外国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建立营商环境与新质生产力相向而行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推动营商环境向“新”而优,多地已经在行动。

日前,京津冀创新应用场景共建共享大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到最终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场景日益成为重要载体和链接环节。来自河北省科技部门的信息表明,河北省以场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先后发布179项省级场景,服务企业超千家。

■来源: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