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内分泌科医生。
大年初三的晚上,我正在病房值班,糖尿病10多年的张阿姨因为头晕呕吐、双下肢发软无力,无法平衡站立入院治疗。
看到这样的症状表现,我心中警铃大作:不会出现脑梗了吧?情况紧急,我赶紧安排她检查颅脑CT排除脑出血,果然,颅脑核磁影像提示:脑干出现脑梗病灶。
对于张阿姨一家来说,突如其来的脑梗(缺血性脑卒中)给这个团圆的春节蒙上了阴影。
这不是个案,《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1》显示[1],我国14%的成年卒中患者合并有糖尿病。
01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脑梗”?
长期高血糖如同在血管内埋下“雷”,血糖过高会损伤血管内壁,导致斑块和血栓形成[2]。
这些病变血管在节日期间经受着多重考验:高脂饮食和熬夜等,加重血管负担,可能诱发脑梗。
当斑块破裂的瞬间,血小板在黏稠血液中疯狂聚集,最终形成血栓,脱落后堵塞大脑、心脏等关键血管。
那糖尿病患者要怎么预防脑血管意外呢?
02
出现这3种表现,立即就医!
下面这3种表现,是典型脑梗“信号”:
1.面部下垂:微笑时嘴角歪斜,鼓腮漏气,或单侧面部麻木;
2.手臂无力:双臂平举时一侧下垂,握筷突然掉落,或单侧肢体针刺样疼痛;
3.言语障碍:说话含混如含橄榄,无法复述简单句子,或听不懂他人指令。
还要特别注意以下非典型征兆:突然单眼视物模糊(视网膜动脉栓塞先兆)、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蛛网膜下腔出血)、平衡失调如醉酒步态(小脑梗死)等。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记住“FAST”原则,关键时刻能救命!
Face(面部下垂)
Arm(手臂无力)
Speech(言语障碍)
Time(立即就医)
03
糖尿病人做好3点远离“脑梗”
1.警惕节日里的“甜蜜陷阱”,避免暴饮暴食
餐桌上金黄的油炸年糕、晶莹的冰糖肘子、绵密的八宝饭,这些传统年菜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无异于“糖衣炮弹”。
糖尿病患者需严守“控油盐糖,增蛋白、纤维”原则,选择杂粮、山药等低升糖主食替代精米面。
餐后1小时(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可以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避免久坐打牌、追剧。
2.决不可有“节日停药心理”
更危险的是,部分患者存在“节日停药心理”,认为春节期间服药=不吉利,却不知骤停降糖药会引发反跳性高血糖,停用降压药会导致高血压等。
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春节后,会有大批的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升高而来住院治疗。
3.监测血糖、血压,注意保暖,规律作息
按时监测血糖、血压,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防滑保暖,穿舒适鞋袜并检查足部,外出携带糖尿病识别卡。
警惕头晕、心慌等低血糖信号,及时补糖,突发肢体麻木或言语障碍立即就医。
血糖、血压、血脂,这三大指标任何一个失守,都可能导致“脑梗”。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呵护好自己的血管!
关注「糖友云健康」公众号,在后台回复“181”,可自动获取「不同类型卒中的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1》编写组,王陇德.《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1》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3,20(11):783-792,封3.
[2]高群.2型糖尿病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栓病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