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即将迎来2025年的联邦议会选举,一场如同悬疑小说般的政治竞赛正在展开。我们看到一个熟悉的政治巨人默克尔“出山”,试图阻挡选择党这匹“黑马”的崛起,却收效甚微。德国政坛似乎正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德国最新民调显示,亲俄的选择党(AfD)支持率一路高歌猛进,达到21%。


选择党,当初不过是一个在2013年成立的“新生儿”,如今却已晋升为德国第二大政党。这一局势的形成,表面看是因为其打出了“取消对俄制裁”和反对欧盟、北约影响力的旗号,赢得了一部分选民的心。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得从德国经济的困境与欧洲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说起。

长期以来,德国经济依仗三大法宝:廉价的俄罗斯能源、庞大的中国市场和丰厚的东欧劳动力资源。但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及其后的国际局势变迁,如今这三大法宝纷纷失效,德国经济随即陷入低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主流政党未能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导致民众对现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这时,选择党以创新的、听起来更接近“解药”的主张出现,自然成为不少选民眼中的“救命稻草”。


同时,选择党在移民和经济议题上的立场,更加迎合了一些对现状不满的民众。他们鼓吹更加严格的移民政策,甚至提出大胆的经济改革计划。这一系列“非传统”的做法,无疑吸引了那些对当前经济困境深感厌倦的选民。而在这些选民中,不乏年轻人和对未来经济前景深感忧虑的工薪阶层。

然而,选择党的崛起并没有改变其在德国政坛的“异类”地位。尽管支持率节节攀升,但主流政党,包括联盟党、社民党、绿党等,均表示不会与其联合组阁。这意味着,即使选择党的支持率再高,只要未能独自获得超过50%的支持率,其党内领袖魏德尔成为德国总理的梦想便只能停留在幻想阶段。


但这里面是否暗藏反转的可能?从目前的民调来看,联盟党候选人默茨虽然暂时在支持率上领先,但他也并不是毫无对手。极右翼话题频出的选择党的确搅动了政治舞台的水面,让默茨在竞逐总理之位的道路上充满未知数。然而,若默茨当选未能解决德国经济问题,那么选择党的声势很可能进一步壮大,令其成为第一大政党——届时,德国政坛将不得不重新洗牌。


不可忽视的是,全球政治的大环境对德国的内部政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优先政策的施行、国际贸易冲突等因素,均在无形中推动德国政治生态的此消彼长。选择党的亲俄、反欧盟立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德国人对美国政策的逆反心理,而这股心理,在特朗普时代进一步被点燃。

如果选择党最终执掌德国,他们真的能带来一个更加繁荣的德国吗?还是说,将德国拖入更深的泥潭?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极端政策通常激起的不是稳定和繁荣,而是更多的不安和动荡。然而在当前的德国,很多人似乎宁愿抓住这根悬崖边的藤条,也不愿继续等待传统政党送来的“缓兵之计”。


无论如何,德国此次选举绝对是一场值得关注的政治大戏。它不仅关系到德国未来几年的国运,还可能影响整个欧洲的政治走向。距离距离2025年德国大选,只剩最后13天,选民们手中的每一票,或许将决定德国是继续坚持传统的“欧盟路线”,还是选择党所宣扬的“独行者之路”。

我的观点是,无论结果如何,选举后德国都需要面对严峻的国内外挑战。相较于一时的政治游戏,德国更需要务实的政策和领导,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和动荡的国际环境。希望德国的政客们能放下意识形态的偏见,真正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而不是为了短期的政治利益而损害长远的发展机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