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寒冰报道 曼城在冬窗以“恐慌式抢购”为迭代提速,让人们对瓜迪奥拉产生了空前的质疑。尤其是1比5惨败阿森纳后,完成续约不久的瓜帅,罕见地被英媒传出有下课之虞。当然对于曼城高层而言,这显然是无稽之谈,这支曼城已经被打上了过于深刻的瓜式烙印,且不论教练市场上没有合适的替换人选,即便是曼城深陷危机的当下,责任也不该是瓜迪奥拉一力承担。


虽然瓜迪奥拉不必像滕哈赫那样,成为球队战绩不佳的牺牲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曼城的球队迭代之中,瓜迪奥拉自己不需要改变。事实上,瓜迪奥拉自身的改变,本就是曼城迭代的重要内核之一。


在巴萨、拜仁和曼城,瓜迪奥拉一以贯之的“先体系后球员”足球思维,随着英超和世界足坛战术体系的不断演进,也该到了有所扬弃,推陈出新的时候了。


毕竟本赛季曼城阵容老化和大面积伤病已经证明:瓜迪奥拉的体系足球一旦缺少运转球队的轴心球员,整支球队都会因此陷入攻防滞涩的全面危机。阿布扎比时代的曼城正在经历第四次新陈代谢,但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球队的战术顶层设计需要更丰富、更多元化,选择球员的标准也需要有所调整,从体系适配优先转为个体功能优先,至少是个体功能在体系足球失灵的情况下,能够成为扭转局面的有效B方案。否则,即便曼城如愿完成了瓜迪奥拉时代的第二次迭代,也不过是之前控球体系足球的年轻版,依然没有解决之前就一直存在但从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

不是不想改,而是总摇摆


事实上,从2022年夏哈兰德加盟曼城开始,蓝月军团的这次迭代就已经启动。今年初曼城更是以创纪录的10年长约,将哈兰德的职业生涯与蓝月军团深度绑定。这也意味着,曼城的迭代已确定以哈兰德为核心,未来的人员配置、战术部署都将围绕哈兰德进行。然而两年半过去了,人们依旧看不到瓜迪奥拉的体系战术能够激活挪威魔锋的全部潜能,让曼城因此获得其他豪门望尘莫及的优势。


除了2022/23赛季哈兰德初来乍到,给并不熟悉他的英超一个下马威之后,瓜迪奥拉的体系与哈兰德的个人能力之间始终很难找到最佳的平衡点。瓜迪奥拉不是没有尝试过改变,去年底球队着实看不到继续在传控体系中反弹的希望,瓜迪奥拉对埃弗顿突然改打英式冲吊,一度令曼城球迷颇为期待。遗憾的是好景不长,瓜式传控体系已深入他的骨髓,匆忙的改变也只能发挥三板斧的威力。遇到大巴黎和阿森纳,曼城就又被高位逼抢打回了原形。


长传冲吊对埃弗顿、切尔西管用,但一旦遇到瓜帅回到传控体系的旧思维,对手又得心应手起来。毕竟瓜迪奥拉的传控体系过去几年几乎一成不变,体系大于球员,一旦失去核心球员,运转失效就容易酿成惨案。瓜迪奥拉的确在巴萨、拜仁和曼城都在不断尝试改变战术细节,但传控体系本身没有本质变化,这些所谓的改变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瓜迪奥拉的体系战术需要适配型球员,而不是像其他名帅能够根据球员的特点设计战术。无论他的战术是传统433、343、4231,还是无锋战术抑或近年围绕哈兰德展开的中锋战术,最终都离不开本源的传控和必须融入并执行这个战术的适配型球员。


表面看,瓜迪奥拉的体系足球不仅是追求控球率,还有在英超对抗激烈、节奏快速特点下必备的高位逼抢,以及边后卫及时的前插助攻,甚至京多安的后插上都成为亮点。但这些都是整体性和位置感为根本,球员只能在熟稔的时间和位置执行具体的战术任务,同时这样的小范围配合离不开罗德里这样的中心轴承带动运转,一旦中心轴承失效,体系随之瘫痪,带来的就是攻防脱节,回到无效传控的老路。

个人能力比适配体系更重要


曼城这次看似有些慌乱的迭代,很大程度上源于瓜迪奥拉此前一直坚守寻找适配性球员,而不是功能性球员的原则。英国媒体认为,本赛季曼城的困境除了罗德里的受伤,很大程度源于卖掉了队内进攻端出色的功能型球员阿尔瓦雷斯。随着阿尔瓦雷斯在马竞的爆发,人们可以意识到阿根廷射手在瓜迪奥拉和西蒙尼两套完全不同的战术框架下,依然可以交出几乎同样出色的进球数据。证明的是球员个人融入不同战术体系能力的突出,同时也应让瓜迪奥拉意识到:相比此前自己执着于斯的体系适配型球员,曼城应该需要更多能够打破体系规范,依靠个人能力解决问题的功能型球员。


从巴萨到曼城,瓜迪奥拉亲手调教培养出的体系适配型球员,最典型就是布斯克茨和罗德里。两人战术位置相同,也都是瓜迪奥拉传控体系战术的枢纽。适配型球员是瓜迪奥拉技战术理念的核心,他甚至希望球员每次传球和跑位都与训练中练习过无数次时一样精准,而且不允许球员对战术提出异议。而事实上,瓜迪奥拉每次在战术上的求新求变,其实都已经看到了“开发”球员功能的迹象,只是最终还是要回到熟悉传控。京多安的前插以及对福登的使用,甚至包括阿尔瓦雷斯,都让曼城收获到了一定的功能性效果。遗憾这样的功能性效果,在瓜迪奥拉庞大复杂又要不断增加新内容的传控足球体系下,只是不断出现却不能成为常备B方案的昙花一现。


瓜迪奥拉想要增加进攻多样性,同时又增加防守稳定性,就要转换思路,将选择球员的标准从昔日的体系适配型逐渐转向功能优先型。这方面,或许瓜迪奥拉可以和安切洛蒂多沟通。意大利名帅总是能以将球员放在更擅长的位置,人尽其用著称,而不是一切以体系为框架。

这次迭代,瓜迪奥拉要改变得更多


当然,瓜迪奥拉并非墨守成规,坚持Tiki-Taka足球不变的“古典主义者”,恰恰相反,他的教练生涯一直在追求改变。或者说,他追求的是:丰富传控足球体系的内容,让传统体系框架下的足球在进攻上更加多元化。除了为人津津乐道的4号位枢纽,与队友共同覆盖进攻端的伪9号,以及增加中场人数的边后卫内切,都是瓜迪奥拉青出于蓝的战术创新。


据不完全统计,瓜迪奥拉的教练生涯至少使用过超过30种不同的阵型,其中在曼城的三个阶段经历两次迭代,也使用了超过20种战术阵型。但最终,现在瓜迪奥拉遇到了最大的考验。


去年底,瓜迪奥拉承诺会对战术阵型进行更多改变,重振球队,但两个月过去了,曼城的战术变化浅尝辄止,最终还是回到了传控体系下的各种微调。在没有攻防中轴压阵的情况下,这些微调对战术更多元化的对手几乎没有效果。瓜迪奥拉必须做出比之前更大更激进的改变,才能让曼城走出低谷,适应新的时代。


以罗德里为枢纽的传控足球,已证明无法承受伤病之重。即便找到风格相似的轮换球员,对于瓜迪奥拉的体系足球实战效果也会有明显的影响。如何将去年底山穷水尽时迫不得已使用的长传冲吊,以及前插更彻底的进攻战术更好结合,或许是瓜迪奥拉走出自己传控体系困境的出路。


当然,想让瓜迪奥拉放弃控球率,委实勉为其难。但形势比人强,曼城想要在未来10年围绕哈兰德建立新的王朝,技战术上若还是追求控球率的本质不变,很难实现彻底的战术多元化。


所幸瓜迪奥拉已经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体系足球里,加入更多更直接的进攻元素。更多利用球场空间而不是地面,更多利用边路而不是肋部,更多示弱于人回收反击,而不是高压式前场传控,或许曼城的未来会有所不同。


至少,瓜迪奥拉要给自己的球队准备一套与传控足球截然相反,简单直接却行之有效的B方案,才能让曼城不再拘泥于在传控体系的条条框框内“雕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