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2月7日21时,中国电影迎来了震撼时刻:《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预售)突破67.92亿元,超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票房成绩,上映10天就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截至2月8日18时39分,《哪吒2》票房(含预售)已突破80亿元。
这一傲人成绩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再度将全社会的目光聚焦到近年来蓬勃发展、活力四射的中国动画行业。
回首这些年,一大批诸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大鱼海棠》《中国奇谭》《长安三万里》《深海》《雄狮少年》等深受观众喜爱的动画精品不断涌现。在这些作品背后,是中国团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深度挖掘,以及对以新技术讲述动人故事能力的不懈锤炼。
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长安三万里》监制于洲,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指出:动画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故事类型上具有丰富多样的可能性。“相较于真人电影,动画电影有着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表现力。无论是故事还是角色形象,动画更容易跨越地域和文化,打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观众。”
如《长安三万里》中的“将进酒”片段,就通过动画独特的表现手法,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奇幻而豪迈的诗意世界,感受着诗词的磅礴力量与浪漫情怀,令人心潮澎湃、叹为观止。
扎根文化
艺术+技术讲好中国故事
当下,中华文化之美已然成为备受推崇的主流审美和重要价值源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为动画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
12年,追光动画陆续推出了《小门神》《猫与桃花源》《白蛇系列》《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长安三万里》等等一系列口碑与票房双赢的佳作,逐渐成长为中国动画电影破圈发展的引领者之一。
《小门神》海报
谈及追光动画的发展经验,于洲坦言:“追光从创立之初,便坚定地明确了‘中国团队、中国故事、中国观众’的定位。我们内心深处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做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不仅是我们最熟悉的领域,更是我们最热爱、最能去传承和发挥的方向。”从《小门神》开始,追光动画的每一部作品都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力求将中国故事讲得精彩、讲得动人。
然而,动画电影制作绝非易事,“既需要精湛的艺术造诣,也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撑。”创作团队既要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也要为观众带来精细绘制的画面和震撼的特效呈现。于洲感慨:“现在很少有人认为动画只是儿童专属,而在十年前甚至更早,动画还被称为‘动画片儿’,被局限在低龄化的范畴。”如今,动画的受众群体日益广泛,涵盖了各个年龄段。
《长安三万里》便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动画佳作,充分彰显了国产动画的魅力与影响力。在影院里,常常能看到这样温馨的画面:小到五六岁的孩童,被精彩的剧情和生动的角色所吸引,跟着角色一起背诵古诗;大至90多岁的长者,也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历史氛围中,观影结束后,诗兴大发,作七言律诗抒发观后感。“回到根本,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有太多文化宝藏、太多了不起的人物、太多经典传说,我们只是作为当代的创作者,作为掌握动画电影这门艺术的‘手艺人’,用艺术、技术的表现形式,把它创作出来。”
《长安三万里》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这种“创作”,绝非简单的“复述”。于洲以《长安三万里》为例详细阐述:“我们秉持尊重史实的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上,我们严格遵循史实,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而在一些细节和历史留白处,我们则在合理推断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但绝不戏说。在故事叙事方面,我们更是下足了功夫,花了很多心思。”从角色的成长轨迹到情节的起承转合,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打磨,将大唐的繁华盛景、才华横溢的诗人、杰出的艺术家和名人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对盛唐的历史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品质精研
艺术与思想共融
每一部动画作品的诞生,都是追光团队不断沉淀与成长的见证。于洲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在制作品质上,我们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尽管观众或许难以察觉每一部作品画面的细微改进。”比如角色毛发的质感、光影的细腻变化、场景的逼真还原等,“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提升,恰恰是触动观众心灵、让角色深入人心的关键所在,更是我们创作的根基。”为了追求画面的极致完美,追光团队在每一部作品中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不断探索新的绘画技术和表现手法,力求将每一个画面都雕琢成一件艺术品。
同时,追光团队“在故事叙事、角色塑造以及世界观构建等艺术维度,也在持续总结经验、力求突破。”在故事叙事方面,他们注重情节的逻辑性和趣味性,避免落入俗套。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和悬念铺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紧张和期待;在角色塑造方面,他们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赋予角色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性格特点。无论是勇敢坚毅的主角,还是复杂多面的反派,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在世界观构建方面,他们力求打造一个独特而完整的世界,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独特魅力。
创作过程中,追光团队也格外注重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平衡。“事实上,一部作品的主题、带给观众的启示、感动与激励,构成了作品的核心。你讲述故事、塑造角色,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代入感’。” 于洲以《长安三万里》中的高适为例,高适出身名门却家道中落,天赋不及李白,却凭借不懈努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成为一代名将。“他的成长历程充满了坎坷与挑战,这种责任感、韧性,以及他与李白数十年的深厚情谊,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共鸣与感动。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角色与故事,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启示与激励。”
说到这儿,于洲还特别强调:“我们制作电影当然不是为了说教,观众自然也不喜欢被教育。我们希望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角色,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启发。就像《白蛇:浮生》,我们讲述的是经典民间传说,一段真挚纯粹的爱情故事,流传数百年成为佳话,我们只是想让这些美好的情感与故事,被新一代人了解和喜爱。”
经典新绎
推动传统故事创新发展
其实,最初决定截取《白蛇传》的一部分进行立项时,追光创作团队也曾担心被指责“炒冷饭”。毕竟《白蛇传》作为中国经典民间传说,已经被无数次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
《白蛇:浮生》海报
为了打破观众的固有认知,从2016年起,追光动画决定另辟蹊径,创作《白蛇传》前传《白蛇:缘起》。“少了熟悉感,却多了好奇心,市场反馈也十分出色。”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剧情,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全新的白蛇故事,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作为《白蛇传》后传,《白蛇2:青蛇劫起》同样精彩,它在延续白蛇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世界观,深入挖掘了青蛇的内心世界。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无疑是对追光团队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
2024年七夕,大众熟悉的《白蛇传》故事——《白蛇:浮生》终于跟观众见面。该片在叙事上回归了传统《白蛇传》的经典情节,强调了爱情的核心,并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市井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白蛇与许仙的情感成长和挑战。影片还着力展现宋文化,从南宋时期的着装、发饰、配饰,到市井生活、美食、建筑、家具,全方位呈现那个时代的风貌。
《白蛇2:青蛇劫起》海报
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性,追光团队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请教了众多的历史专家,力求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从白蛇的服饰纹理到临安城的街道布局,每一个画面都仿佛是一幅精美的宋代风俗画。“我们从不止步于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创作者需要深入思考故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通过动画这一艺术形式,将其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于洲看来,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需要具备三个要素:打动人心的故事、令人喜爱和难忘的角色、可信的世界架构。“构建一个令人信服的世界观,塑造深受观众喜爱的角色,这个角色需具备鲜明的性格特点,哪怕是反派,如法海,也因其坚守原则、形象帅气等优点,赢得了观众的理解与同情。同时故事要合理可信,尽可能为观众带来新鲜、亲切又充满惊喜的体验。让观众可以借助角色表演、镜头语言、节奏把控以及音乐等元素,感受到创作者融入其中的每一份细腻情感。”
2025年夏,追光新作品《聊斋:兰若寺》将登陆全国影院
一年一部电影面世,每部作品制作周期三年,每个项目的制作计划精确到天,前期设计、三维建模、动画、角色特效等十几个创作环节精益求精……接下来,追光动画将继续秉持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动画艺术的执着追求,采用工业化流程不断探索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动画作品。“2025年夏,追光新作品《聊斋:兰若寺》将登陆全国影院,2026年计划推出《三国第一部:争洛阳》和《水浒1:风雪山神庙》,也是从2026年开始,追光电影作品能以一年两部的频率跟大家见面。”于洲说。
图据追光动画